新浪新闻客户端

仰韶文化(五): 保存完整的半坡遗址面世

仰韶文化(五): 保存完整的半坡遗址面世
2018年03月04日 15:23 抚摩左右愉快作者:抚摩左右愉快

  仰韶文化(五): 保存完整的半坡遗址面世

  半坡遗址模型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潼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1953年春,西安灞桥火力发电厂要修建一条专用的运煤铁路,工程推进到西安东郊半坡村时,在推土机轰隆而过之后,令人惊奇的场面出现了:无数的石制工具散落在土中,相伴的还有人体骸骨、彩色的陶器等施工单位立刻把情况报告给了文物主管部门,专家们很快赶到工地,开始收集出土的文物。经过仔细鉴定,专家们认定这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遗址,类型相当于黄河下游各地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中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遗址——半坡遗址就这样被发现了。

  一年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正式展开了对半坡遗址的考古工作,经过4年的发掘,一个完整的母系氏族部落遗址现出了她的本来面目。大约5万平方米的半坡遗址向我们展示了6000年前,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先民们从生到死的生活轨迹。

  当时的陕西半坡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而且依山傍水,又接近平原,是个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拥有400至600人的大部落,建起了一个包括居住区、制陶区、墓地在内的布局严密的聚居地。居住区正中间有座大约160平方米的大房子,这是部落集会、议事的地方,房前还有个中心广场。房子及广场是部落的核心,四周遍布的小房子的房门都朝向这边,小房子里面住着年轻的妇女以及走婚的其他氏族男子。当时很有可能存在比较稳定的对偶婚,但还没有出现婚姻制度,人们过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生活。

  环绕着居住区的是一条大围沟,专家推测这是为防御敌人、野兽、洪水而挖的,是后世护城河的前身。但是,在当时工具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半坡人是如何挖出这么一条大围沟的,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围沟北面是氏族公共墓地区,多是单人葬,也有双人或4人合葬的,死者头部一般向西,其葬式有仰身葬、俯身葬、直肢葬、屈肢葬、瓮棺葬等多种方式。最引人注目的是儿童大多不葬在公共墓地内,而是以瓮棺装殓葬在其父母房屋的附近,充分表达了父母对死去子女的眷恋。围沟东面是陶窑区,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6座烧陶窑址。同所有的仰韶文化遗址一样,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彩陶为主。出土的陶器有盆、埙、瓶、罐、甑等,最著名的是人面鱼纹盆。半坡彩陶的纹饰主要是鱼纹,也有独具特色的人面纹,还有许多几何纹、宽带纹等,大多造型可爱,独具特色。

  仰韶文化(五): 保存完整的半坡遗址面世

  人面鱼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人面鱼纹,线条明快的画面中,头顶三角形发髻的人面两嘴角各衔一条小鱼,表现出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生动显示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是半坡人最闪光的创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半坡遗址出土的还有近万件石质、陶质、骨质工具,分别为农具、猎具、渔具、炊具、食具、纺织具等,半坡人就是用这些工具↓打猎、捕鱼、种植粟、制作熟食、纺织衣物。他们已经知道用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粟进行加工处理,这也是生产发展中不小的进步。

  半坡遗址,这片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的发掘,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它为我们研究仰韶文化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资料,是史前考古的重要宝库。

  仰韶文化(五): 保存完整的半坡遗址面世

  半坡遗址博物馆

  ?半坡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1957年在半坡遗址上建成。馆内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