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乙肝候选药物设计,大多数是小分子,阻止HBV复制不同阶段

乙肝候选药物设计,大多数是小分子,阻止HBV复制不同阶段
2021年01月29日 11:07 新浪网 作者 小番健康

  乙肝表面抗原,也称为澳大利亚抗原,最早被发现至今已近60年,病毒性肝炎依然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病和死亡主要原因。现有一线批准药物包括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以及富马酸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

  

乙肝候选药物设计,大多数是小分子,阻止HBV复制不同阶段

  

其中,ETV/TDF/TAF均属于NAs,虽然NAs抑制病毒复制的转录后阶段,但它们并不以稳定持续存在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作为靶点。因此,比如NAs这一类已授权上市抗病毒药物,在病毒学方向有局限性。cccDNA,这是乙肝病毒复制的中间体,它是在肝细胞的细胞核内形成的一个小染色体,并可能发生表观遗传修饰。

  而乙肝病毒的X蛋白(HBx),它通过灭活染色体结构来维护复合体的组成部分,发挥cccDNA的稳定作用。cccDNA和宿主转录因子和病毒蛋白结合,使病毒基因表达和复制。与调节甲基化或异染色质形成的因素相关,也可能让cccDNA失活,并导致持续潜伏或隐匿的HBV感染。越来越多研究表明,乙肝病毒的逃逸突变进展或免疫缺陷,都可能导致HBV复制重新激活,因此,全球科研人员强调cccDNA特异性治疗药物开发是有必要的。

  

  目前,乙肝领域大多数候选药物都是小分子药物,主要目的是在阻止HBV复制的不同阶段。新一代NAs的设计思路方向,主要是可以抑制病毒聚合酶,降低毒性,提高HBV的耐药屏障。其他正在开发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包括HBV核心蛋白变构调节剂、HBV表面抗原(HBsAg)释放抑制剂和核酸聚合物,也可以抑制乙肝病毒进入。

  随着全球科研人员发现了牛磺胆酸钠共转运多肽(NTCP)有助于HBV进入肝细胞,肽抑制剂比如Myrcludex-B也被开发用于单纯HBV或HBV/HDV共感临床试验。基因新疗法方向,上一期小番健康已经介绍了RNAi分子,虽然HBV治疗领域研发药物前景广阔,但目前还很少有直接能够禁用cccDNA的方法被开发出来。目前,最接近的方法是,序列特异性RNA引导核酸酶(RGN)和蛋白质的靶向诱变,这种方法已经引起人们兴趣。

  

  因为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永久地禁用cccDNA,从而治愈HBV感染(基因为基础靶向cccDNA新疗法)。HBV cccDNA是核酸酶基因编辑的主要候选基因,因其微染色体结构和有限序列具有可塑性。虽然病毒逆转录酶保真度较低,但紧凑的病毒基因组和重叠的阅读框,限制了逃逸突变体发展。病毒基因组内的插入和缺失,可能导致异常或截断蛋白,进而干扰病毒复制。

  锌指蛋白(ZFs)是丰富的多功能哺乳动物蛋白,它作为转录因子自然发生。通过特异性靶向单个ZFs的核苷酸三联体,这些蛋白可以被设计成具有特定DNA结合特性的阵列。过往研究表明,抗HBV ZFNs首次在一个概念验证实验中被描述,其中36%的质粒来源的病毒序列,在病毒复制的细胞培养模型中被破坏。

  

  与ZFNs一样,talen是一种核酸酶二聚体,由DNA结合蛋白与核酸内切酶结构域融合而成。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TALE)来自于黄单胞菌,其个体重复结构域包含33-35个氨基酸,可识别单个碱基对。这些重复序列的核苷酸结合特异性由位于12和13位的重复可变双残基(RVDs)决定。在以往曾有科学动物实验表明,核酸酶的体内抗病毒作用,没有发现肝脏毒性,以及观察到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和环状病毒颗粒显著下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