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2019年01月08日 16:41 新浪网 作者 历史回眸一看

  人们常说:“世间万物,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从古至今,美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潮流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饮食习俗。本期“守望非遗”将带领大家走进东里——大饼之乡,体验一把当地的美食文化传承。

  东里大饼传承人翟慎良:烙饼开始使杠子压面,现在换了机器,以前使杠子压面很累,现在有了压面机轻快了,以前用杠子压面一般得压好几百下,现在使机器了一般压五六十下就可以,不用那么累了。

  天还不放亮,东里大饼传承人翟慎良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直到华灯初上还没结束。

  东里大饼口感饱满,口味上乘,远近闻名,深受当地人的喜爱,而工艺复杂,费时费力,即便是起早贪黑的工作,每天至多只能烙40多张饼,供不应求。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翟慎良母亲:干够了,卖的那么快,光藏饼就藏够了,那一天买饼的和老头打架就两次,拿不到饼,说我们不讲信用。一看到拿饼的就发愁,又来了又来了。

  翟慎良母亲:一个部队上来订了一百个饼,两个儿加了两天夜班,两天就是垄断不让卖,两个儿烙了两天两夜,来拿的时候,两个儿媳妇装,就是送给他一个热饼,那些都是凉的。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东里翟氏大饼的经营,始于翟艺兴老人,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与发展,迄今为止,已是第四代传承人翟慎柱、翟慎良兄弟俩。 自2007年东里大饼以其“传承千载,即食烩片脆绵香”等特点,参加首届沂源地方名吃大赛,获得“沂源地方名吃”称号,遂正式命名“东里大饼”。

  翟慎良母亲:老头干不了了,这个儿子干了十几年了,从小就干,从小就揉面,压面,这六个孩子没有一个不会的,儿子是第四代了 。老头走的时候嘱咐儿子,按饼花、起格子都说了,按到什么程度,按浅了鼓上来了,按深了它就鼓不起来,都交代了,起格子多么宽,都交代的很明白,儿子烙出来基本上是一样,还有说比老头烙的还好的,那不是一代比一代强

  翟氏东里大饼的传承人延续了先辈的梦想和信仰,一直严格遵循祖辈传承下来的制作方法,保证了东里大饼的质量,两兄弟的母亲拿出了他们父亲当年的流水账,向我们介绍翟氏东里大饼。

  翟慎良母亲:这是2007年2月烙了662个,可能是半个月的,这是2001年的,这是2009年的,都记录的很详细。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大饼色泽淡黄,纹路清晰,手掰顺纹而断,没有撕裂状,放置七八天仍然保持原有特点不变。吃起来又香又脆,不沾不散,外层甘脆,除自家食用外,还常被当地人用来馈赠亲友,招待客人。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本地客户:从小就吃他的饼,确实香,本来是吃一个煎饼就饱了,吃这个饼得吃两个饼花,确实香,就是很香的一个味。

  东里大饼采用优质面粉,经过和面、压面、塑形、印花、烙制五个环节。成品气味香甜,外脆里嫩,易携带保存。一张饼到成品出锅,前后耗时几十分钟,两个地方不能马虎,一是压面硬度,二是烙时火候,这是技术关键点。东里大饼,世代相传,形成了现如今独具特色的风味美食。东里大饼唇齿留香,这个“香”字名副其实,东里大饼的香在于制作工艺上。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翟慎良:六斤面,基本上标准六斤面,开始揉面,累就是累在这个揉面和擀饼上,揉好了面放上点豆油,防止干皮子,擀出来,这个饼从放到锅里到出锅三十五分钟。

  东里大饼制作起来,最关键一步就是火候的掌握,火太旺则外糊里生,火太小则烤的时间长,也不上色,里外都干,达不到外脆里嫩的效果。

  翟慎良:烙饼火候很重要,不能太大了,也不能太小了,太大了糊,糊了也不熟。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东里大饼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刚出锅的大饼味香醇厚,不知不觉就能吃下一大块。此外,东里大饼还有多种吃法,用来制作羊汤烩大饼,家常烩饼,火锅配菜等。硬硬的东里大饼配上地道的沂源羊汤,麦香与肉汤完美碰撞后,令人神魂颠倒,细细咬一口吸足汤汁的大饼,任谁也抗拒不了这美味,在这寒冷的冬天,是最好的美食。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翟慎良母亲:细嚼慢咽,越嚼越香,烩饼,切得很薄,和下面条一样,小孩不喝面条喝这个,就在这么个好处,要是羊肉汤泡用手掰泡着好吃,切了就不是这个事,扁着切和竖着切还不一个味道,窍门都在这,什么东西怎么吃都有窍门。

  守望非遗——东里大饼 “香”字当头

  沂源人都有个习惯,凡是到东里出差的人,总忘不了带几张东里大饼回去,自己留着慢慢品尝,或是赠送亲朋好友共同分享,越来越多的人们,爱上了百年传承的东里大饼。如今的东里大饼逐渐走出东里,走出沂源,甚至走向了全国各地。

  翟慎良母亲:沂源人走到哪里 ,拿到哪里,都带着(东里大饼)出了国。

  东里大饼经过几代人的传承,严格按照前辈传下来的制作工艺和方法操作,既不偷工减料,也不简单从事,他们对顾客负责,保证质量,使得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独树一帜,在同行中始终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地位。东里大饼现在已被列入沂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