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2019-09-23 20:52:31 人恐惧么么哒

近日,一则最早由一家德国媒体曝出的新闻引起了各界关注,消息称戴姆勒已宣布暂停内燃机的研发,将开发能力从内燃机转移到电动驱动,未来不确定是否重启新的发动机研发工作。

这则新闻在发出后迅速引起了国内多家媒体的转载,同时也引起了多方热议,毕竟与之前戴姆勒公布的在2039年停产停售燃油车的计划所不同,这项决定是即刻生效,如果成形势必将引起全球汽车产业的巨大变革。

但就在这则新闻发出后一天,奔驰官方就发布了《关于“戴姆勒暂停燃油发动机研发”媒体报道的说明》,说明中明确表示戴姆勒没有作出退出燃油发动机研发的决定。

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至此,这场短暂的风波随着奔驰的辟谣而告一段落,而奔驰也在说明中再次重申了其2039实现完全碳中和的计划,事件已趋于平静,但在这场乌龙事件背后,隐藏的是车企在电动化进程中的焦虑:是选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All in纯电动?还是电动化与燃油车共同研发,选择一个让自己可以全身而退、安全性较高的发展计划?

车企对于汹涌而来的电动化,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计划花样多,车企积极“表决心”

虽然这次奔驰的“新计划”以官方辟谣告终,但想必德媒的报道也并非毫无来由,而奔驰近年来频繁发布电动化日程表也似乎展现了在这方面的决心。

早在2017年,奔驰就曾宣布“将在2022年之前实现汽车产品线电动化,传统燃油车型全面停产停售。”,其具体计划为,届时奔驰旗下所有车型都只提供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版本,并且届时将会至少再增加50个全新的电动汽车车型。

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这样的时间表无论是对于当时的奔驰还是整个汽车行业,都是相当激进且不留余地的,然而正当整个行业都在想象奔驰退出燃油车后未来走势如何时,奔驰却在不到两年后就“反悔”了。

在奔驰于2019年5月发布的“2039年计划”中表示,在2030年,一半以上的新车将为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到2039年则彻底实现零排放,所有奔驰车型都会是电动车或是混合动力车,也可能还有其它新能源车型。

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相比2017年的决定,奔驰这次明显“聪明”了不少,除了一口气将向燃油车说再见的期限推迟了17年,还强调了将会有混动车型及其它新能源车型的存在,也就是说当2039年到来时,奔驰只要不在生产销售纯燃油车就不算“食言”,哪怕大多数车型为插电混动甚至是48V轻混。

几字只差,奔驰为自己留的后路宽了很多,可周旋的空间也大了很多。

当然,发布与电动化相关时间表的车企不只奔驰一家,面对电动化浪潮,车企们都在努力让外界知道,自己正紧跟时代的步伐。

作为奔驰的老对手,宝马几乎与奔驰同时公布了自己的电动新计划。2017年法兰克福车展期间,时任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表示,到2025年,宝马集团将提供25款电动车型,其中12款为纯电动车型。而更重要的是,宝马在未来的每一款车型都将有多种驱动系统可选。

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与奔驰的全面停产停售相比,宝马的25款电动车计划显然不在一个量级上,反而是未来每款车都有新能源的规划则更是一项加长且广泛的决定。且与奔驰相似的是,宝马显然也给自己留了后路,其“多种驱动系统可选”的表述比奔驰更加宽泛,因为只要在未来新车中加入纯电、插混甚至是48V轻混中哪怕一款车型,宝马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承诺,这对于宝马而言显然是难度极地的。

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除了奔驰宝马外,包括沃尔沃“所有新上市车型均将配备电动机”的计划、大众“2025年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约150万辆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丰田“2050年将停售内燃机汽车”,甚至是吉利“到2020年新能源车占比达到90%”的决定,其实都因为各种形式混动车型的存在而出现了更多的可能性。纯电动车看似已被定为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实际上,纯电车型在未来车企的计划中占据多大的比重,到目前还仍是一个未知数。

因何举棋不定,又因何看似坚定?

车企因何对于电动化的态度始终摇摆不定?这个问题看似扑朔迷离,但只要想清楚电动化浪潮因何而起,这个问题就不难解答。

电动化浪潮的大规模兴起来自中国。2003年,中国提出汽车工业要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自此,一场新能源汽车浪潮在中国汽车产业中掀起,15年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

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同时也是在电动化道路上最为坚定的市场,因此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等车企巨头为了把握住中国新能源市场,也都气势汹汹地进军新能源领域,力求先他人一步抢占中国的市场份额。

因此,在BBA、大众、丰田相继公布其全球范围内的电动计划的同时,也特地为中国市场制定了更为详尽的产品规划,例如奥迪将在2020年之前在华推出7款新能源车型、丰田将在2020年生产超过10款电动车车型并首先在中国市场开始销售、大众到2025年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约150万辆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车等等。

不可否认的是,只要是力求在新能源市场有所作为的车企都会将电动化主战场设立在中国。

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除了中国市场,另一个大力发展电动化的就是欧洲市场,而欧洲车企的动机则离不开《巴黎协定》和数纸天文数字的排放罚单。

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让治理大气污染成为欧盟近几年的主要工作之一,随之而来的是欧盟对于汽车尾气排放的“严打工作”。包括大众、奔驰、宝马等车企的巨额罚单的出现,让“排放门”成为众多欧洲车企需要集体攻克的难题,走上电动化之路或许是欧洲车企避免百亿欧元罚单出现的唯一途径。

奔驰乌龙事件背后的焦虑:车企面对电动化的艰难抉择

由此看来,欧洲车企不断发布看似坚定、实则犹豫的新能源计划,一方面是让自身在电动化局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未来可以全身而退,另一方面也是用颇为激进的时间表向欧盟示好,表达自己对于节能减排的决心,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有如此多可进可退却又进退两年的计划存在。

电动化,看似不可阻挡,实则充满变数。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一家国外车企敢于在电动化上孤注一掷,有的在用言辞暧昧的计划表露着对燃油车的依依不舍,有的则在探索氢能源、混合动力等其它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国外车企一边对中国市场表现出虎视眈眈,一边也流露出了对未来未知的焦虑和惶恐。当然,这些未知与抉择对于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车企来说同样存在,我们对于自己所处的境遇和电动化发展的进程如何又有着怎样的认知和判断?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