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比自主招生的机会更大些!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比自主招生的机会更大些!
2018年03月19日 15:15 风雨滋润桃李作者:风雨滋润桃李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比自主招生的机会更大些!

  每到3月,很多考生就将目光看向了自主招生,想走捷径上名校。自主招生的申请门槛比较高,一般都要求有学科竞赛奖项、发明专利、论文发表等条件。

  其实,除了自主招生,还有另一条上重点大学的捷径——综合评价招生。针对学生范围更广,且相较于自主招生,更容易获得面试资格。

  一、什么是综合评价招生

  简单来说就是进行综合评价招生的高校,综合考量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论、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对高考成绩达到分数要求的入选考生,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虽然综合评价招生从2015年才开始实施,但采用这一考核标准招收学生的学校逐年增多,近几年又有如“北外”这样的新成员加入此行列之中。并且2020年以后,几乎所有高校招生都要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评价,可见其火爆程度。

  另外,浙江省的“三位一体”、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带一路”和北京大学的“博雅计划”都属于综合评价招生。

  综合分数折算方式: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最后成绩按照(高考成绩×60%)+(能力测试成绩×30%)+(高中学业成绩×10%)这个比例来计算。

  但能力测试成绩的构成和计算方法,各学校的具体规定并不全部一致。比如:有的高校规定能力测试成绩中有笔试和面试两项,而有的高校只有面试这一项考核内容。

  还有学校并不是按照上述的比例来折算成绩,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按照(高考成绩× 70%)+(能力测试成绩×( 当地高考满分值/50)×30%)来计算的。

  如果想报考某所院校,一定要查看看学校的招生简章,看清最终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等相关要求。

  二、哪些学生适合综合评价招生

  1、成绩不一定最好

  这一政策下考生的最终录取成绩是由几项考核成绩比例来计算的,重点选拔的是各方面综合发展、学科能力比较平衡的考生。

  所以,如果你的文化成绩排名不是很靠前,但综合素质发展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短腿”,不妨尝试报考一下综合评价招生,它作为独立批次,不会影响你普通高考的录取。

  2、综合能力要强

  在高中动手能力强、有相关学科的实践经验或是有从事社会事务经验的考生,在报考中会有更占优势。

  相反,除了学习以外,动手能力不强,对社会关注度不高,缺乏社会基本沟通能力的考生,会在考核中处于劣势。

  3、对专业有清晰规划

  也就是说很明确自己想读什么样的专业,甚至想好了毕业后也从事这个专业领域,对意向专业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这类考生很受综合评价招生的青睐。

  三、报考注意事项

  1、报名方面

  大多数进行综合评价录取的高校都可在阳光高考综合评价报名页面里报名,按照页面提示进行操作即可。少数学校比如南方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在其本科招生网站上报名。

  2、精读招生简章,看清报考要求

  报名条件、综合素质要求、高校招生省份等,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要求不尽相同,这些在招生简章里都有明确规定,家长和考生需高度重视。

  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只面对江苏省招收优秀理科学生。在此基础上,有其他符合学校要求的亮点才可以报名,如果大前提都不能满足,其他再多亮点也是不行的。

  3、报名材料的准备

  不同学校对报名材料、邮寄方式的要求也不同,选好学校后根据招生简章要求提前准备,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比如:

  南京大学2017年简章里就明确指出考生需提供高三年级期中、期末和模拟考试学习成绩单及可证明自己综合素质的相关材料,对个人陈述无明确要求;

  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简章里除成绩和相关材料外,要求个人陈述部分必须本人亲笔用蓝黑或黑色水笔手写。

  另外,高校是否需要寄送纸质材料也要注意,很多高校从2017年开始就只需电子档材料即可,而有些高校还是需要寄送纸质材料。

  由于每年都有新的高校加入到综合评价招生中来,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名单,考生需关注心仪高校官网或阳光高考来查看动态。

  四、综合评价招生VS自主招生

  现在还是有些考生、家长容易混淆综合评价招生与自主招生,因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还是挺多的,而大家对二者的区别又不是很了解,莫慌,今天就带你一图读懂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综合评价招生是什么?比自主招生的机会更大些!

  从3月上旬开始,各高校的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开始陆续公布,可在阳光高考或院校官网查看,目前公布招生简章的有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学校,具备相关条件且有意向的考生不妨一试,抓住这个进名校的机会。

  ----END----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