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二战中好用的PAK37战防炮

二战中好用的PAK37战防炮
2018年02月26日 07:45 史料今书作者:史料今书

  二战中好用的PAK37战防炮

  战防炮也称反坦克炮

  1935/1936年产PAK 37mm战车防御炮,是由纳粹德国在二战前开发的一种口径37mm的轻型牵引式反坦克炮。

  PAK37战防炮是一种轻型牵引火炮,战斗全重432kg,最大射程4025米,不过在这种距离上几乎不可能击中目标,该炮长度为42倍口径1665毫米,火炮放在两个装有气压轮胎的大型车轮上运行,依靠四人炮手班人力操作,使用便捷。它可由汽车或某些类似的轻型车辆牵引,并且将它放在卡车车箱上或铁路平板车上也非常容易,也可以使用畜力甚至人力牵引,德国二战投入的尊戴普三轮摩托车也可以承担牵引任务。PAK37战防炮能发射钨芯穿甲弹,又能发射超口径榴弹作为威力的补充,射超口径榴弹时其威力足可穿透127mm厚的装甲板,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都没有泻压装置,榴弹在击穿坦克后的二次效应所产生的冲击波对车内人员的伤害是致命的,在这一点上,榴弹的效果要强于穿甲弹。

  

  二战中好用的PAK37战防炮

  超口径炮射榴弹利用空包弹进行发射,超过183m距离之后,精度不高,因为身管和膛线实际上并未赋予弹体有效的旋转和正确的飞行方向;同时,炮发射榴弹的另一大缺点是,炮手只有绕到炮口处才能进行前部重新装填,这就不仅要求炮手必需具有非凡的勇敢精神,而且在敌密集火力扫射下,进行第二次射击的机会几乎是微乎其微。 该炮可执行多种任务,而不仅只限于打装甲车辆的单一任务。

  由于战防炮本身的设计思路来自于一战的反装甲单位经验,它的弱点是穿甲能力相当的差,在一战后,面对当时厚度只有6~18毫米的坦克装甲,37毫米战防炮发射的钨芯穿甲弹足以穿透大多数坦克的装甲,但到了二战爆发前后,在面对各国大大强化后的现代化坦克装甲时,37mm的炮弹就暴露出了自身穿甲能力的不足。

  由于该炮威力严重不足,所以很快就被火力更强,穿深更大的PAK38 /50毫米反坦克炮所取代。

  pak-37在中国战场的使用情况

  二战中好用的PAK37战防炮

  在抗战爆发之前PAK37战防炮被大量出口到了中国,得到图纸的中国也仿制了一些该炮,不过在8年抗战中总共只生产了96门而已,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工业的薄弱。尽管在同时期的欧洲战场,面对英、苏、德、法等国先进的强化坦克装甲,PAK37战防炮在二战初期就显得落伍了,该型炮的钨芯穿甲弹实际上在500米处发射只能击穿48毫米垂直装甲,但是对于中国军队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因为日军的坦克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指标都落后于欧美各国,其坦克的装甲一般不超过25毫米,且一直没有得到提高(日本的主要战略资源一直在向海军和航空兵倾斜,陆军的装备更新一直得不到重视),日本小坦克贫弱的装甲根本就经不起37mmPAK战防炮的射击。

  松沪会战中的PAK37战防炮

  二战中好用的PAK37战防炮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整备换装中,当时最优秀的德械师大多曾经装备、使用过PAK37战防炮,PAK37战防炮成为当时德械师乃至中国军队中严重不足的炮火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初,在增加进口了一批德式装甲车辆装备后,原有战车营正式扩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装甲兵团,团长为杜聿明将军,而此时的装甲兵团中,就有专门的战防炮营建制,下辖4个战防炮连,其中1连、2连和3连都装备了6门PAK35/36 37mm战防炮,另设有专门的战防炮教导队,可见对战防炮的重视程度。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后装甲兵团的战防炮教导队一部开往忻口作战,而装甲兵团主力则在8月18日投入凇沪战场,并准备参加围攻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战斗,8月19日,战防炮教导队1营一连在战斗中损失。8月21日夜,战车第1连剩余5辆维克斯6吨火炮坦克配合36师108旅向兆丰路与沙径港左岸开始攻击,仍采用坦克引导步兵进攻战术,不幸的是,日军火力打断了步坦协同,使步坦被割裂,再次被击毁2辆坦克,(另一说法是其中一辆因机械故障抛锚被乘员弃车,稍后可能被日军拖走)到了9月22日,装甲兵团从上海撤退,在整个凇沪会战中,装甲兵团共摧毁了17辆日军坦克及装甲车。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