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在官渡之战的节骨点,许攸选择叛逃,转而投奔曹操?

为什么在官渡之战的节骨点,许攸选择叛逃,转而投奔曹操?
2020年12月16日 19:26 新浪网 作者 6kw游戏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较为著名的三大战役,对曹操来说,最关键的一战自然是官渡了。毕竟赤壁之战最多就是失去了荆州,而官渡之战却是曹操的生死一战。

  在官渡之战中,最重要的一个节骨点就是许攸叛离袁绍,临时投靠了曹操。之后曹操听从许攸的计策,亲自偷袭率兵偷袭了粮仓乌巢,赢得了官渡一战的胜利。

  实际上在许攸叛逃之前,曹操就快撑不住了,毕竟在粮食运输方面越来越困难。曹操在守护许昌的荀彧写信道,自己不想再在官渡死撑了,要退回许昌死守。

  

  荀彧回信鼓励他,信上虽然字颇多,但大概的意思就是坚持才能赢得胜利。

  但就算硬撑着,其实能不能赢曹操自己也不知道。

  很庆幸,在曹操几乎快要绝望的时候,许攸从袁绍那里叛逃,将袁绍的底细全部暴露,之后建议曹操偷袭乌巢。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对于官渡之战来说,许攸叛逃其实是最至关重要的一步。倘若没有这件事情,这场战役的结果可能就是曹操输了。相信很多朋友都有一个疑惑:许攸为何要叛逃?

  关于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有一个被多数人接受的说法是:袁绍否决了许攸给出的好计策。许攸原本提议袁绍绕过官渡,派人偷袭许昌。可惜的是袁绍说他就要光明正大地攻打曹操,因此许攸一气之下就投奔了曹操。

  

  不少史学家也经常拿这件事情来论证袁绍的想法真的有点不“灵光”。甚至有某位学者评论袁绍时说,袁绍因狂妄而固执,因固执而愚蠢,因愚蠢而狂妄。这点评虽不是谬论,但有失偏颇。

  袁绍的出身比曹操好,但是在三国乱世中,青、徐、并、幽四州之地都是袁绍靠自己打拼下来的,而不是继承。这种人才还能被说成是愚蠢吗?这样的话,我们绝大多数人可能连白吃都不配啦。

  许攸提议袁绍偷袭不是出自《三国志》,而是《汉晋春秋》,裴松之在给《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就经常说,很多事情,其它书里都没有记载,只有习凿齿有这个说法,很可能就是他自己编的。用裴松之的原话叫:“自造也”。

  

  其实袁绍并不是不想偷袭许昌,而是压根儿这个想法就不靠谱,军队是能够通过官渡,但是粮草真的行吗?

  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袁绍就要速战速决,三天之内要是取不了许昌,就可能饿死,而且如果绕到官渡和许昌之间,也有被包夹的危机。

  况且,袁绍在这之前就试过偷袭许昌,并且还试了两次。第一次,他先派刘备到汝南地区搞偷袭,压制许昌,造成“自许以南民吏不安”的现象。就这样,曹操派曹仁将刘备打了一顿,刘备只好“一脸灰”地回去了。

  第二次袁绍派了将领韩旬,从西方绕道,打算偷袭许昌,但是又让曹仁给半路截断了。之后,袁绍从此“不敢分兵复出”。所以袁绍根本就不忌讳偷袭许昌,只是这许攸为何要叛逃呢?

  说白了,许攸叛逃就是为了权力和地位。袁绍是汝南人,他在河北起家的,所以他手下有两股势力,一股是从汝南、颍川一带过来的势力,第二股就是是冀州本土的势力。比如说郭图、许攸、辛毗、淳于琼、荀谌、辛评,包括曾经在袁绍手下呆过的荀彧和郭嘉,都是汝南、颍川一带的人;而沮授、张郃、审配、田丰都是冀州本土势力。

  

  之后,这两拨人一直都闹个不停,也就是说,袁绍集团居然在紧急的战争时刻,还不忘内斗,这才给了曹操的可乘之机。

  事实上这种现象在乱世中十分常见,比如说蜀汉政权原来就有本土以及外来集团的斗战,并且东吴也有淮泗集团与本土集团的对峙。

  因此最好别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比古代人聪明,毕竟在“纸上谈兵”一点也不难,但是只有设身处地的经历,也许才会明白什么叫“形势大过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