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2018年07月20日 05:05 阅识堂细说文化作者:阅识堂细说文化

  从古代书画到佛造像,从古陶瓷到玉器玉料,从鉴定要点到文化底蕴,从理论体系到实物演练,本期《高级艺术品鉴定评估师》研修班共邀请了李长安、金申、李宗扬、周学文、倪亦斌、张庆玉、郭清海七位专家,为学员带来了一期精彩又实用的鉴定评估课程。

  第一日-李长安-书画鉴定

  第一天的书画鉴定课程由北京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央视《鉴宝》栏目专家李长安老师讲授。李长安老师将中国绘画史从史前时期开始娓娓道来,梳理了从魏晋到近现代书画的历史脉络,详细讲解了各个历史朝代书画鉴定的六个要点:艺术风格、题跋、纸墨绢的时代特征、印章与印泥、装裱、鉴赏家的文化修养。李长安老师还对现代绘画的多种作伪手段进行了揭露介绍,便于学员们识别假画,不受蒙骗。

  例如,鉴定清代时期字画主要从颜料和墨色入手。清代早期所有字画都是矿物颜料,自从郎世宁见到乾隆,慢慢的才有化工颜料进入中国,这样也正好改写了中国水墨山水的黑白分明之色,开启了从水墨山水到西洋油画的大胆转变。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清 郎世宁 嵩献英芝图

  鉴定水墨字画方面,墨的颜色,时间沉淀是鉴定关键,现在的作假,大部分将字画画好后在炭火上微烤,使纸张和墨色起到渗透干硬的效果,画作做旧后再经过揉捏熨烫,让字迹与纸间出现长时间折叠挤压的形状,仿古得更加逼真。

  又如,鉴别古书法作品,当先观其结体、用笔、线条的质感和内在精神及其照应,其次再观察是人为还是天巧、真率还是做作。然后考证其作品的古今、流传和来历等,再辨别它的印色、用纸和用墨。凡其书写仅有结构而无锋芒者,多数为摹本;有笔意而无位置者,临本也;笔势不连续,犹如算盘珠的,多数为集书。如果它是采用双勾法描摹的书法作品,通篇作品无精彩、精气之处的,一看其作品就为赝品。

  唐代的绢粗而厚,有独梭,绢阔四尺。五代绢粗如布。元代和宋代的绢,等第稍失匀净。有一种浙江嘉兴宓家所制的“宓家绢”,其绢细而匀净厚密,赵子昂、王若水等古代书画名家多用这种绢作画。古绢由于历经年代久远,它的基本丝绢性已经消失,同时经过装裱后,无复坚韧,用指在丝绢上微微拖过,则绢如灰堆般起皱,闻之有古香,若古绢有碎纹,则裂纹横直,皆随轴势作鱼口形,且丝不发毛,伪作则反之。旧纸,色淡而匀,表旧里新,薄者不裂,厚者易碎,否则很可能为伪作。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第二日-金申-佛像鉴定

  《高级艺术品鉴定评估师》课程第二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佛像鉴定专家金申老师为学员们精彩地讲述了佛像鉴定的诸多要点。课上,金申老师对中国古代藏传佛像和中国古代汉地佛像都作了介绍,详细讲解了佛像各部位的名称与含义,以及从汉代起历代佛像的造型特点与辨伪方法。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建陀罗佛由阿富汗传进中国,通常通过佛发、白毫、三道、通肩式、包覆双肩、大衣、左肩式等特征来认定佛像年代。作伪佛像一般线条不够利落,很肉,没有线条感。表情呆滞,不够传神。

  十六国开始头上有肉髻,头饰变化十分明显,底部光足。从汉到十六国300年左右,大多都是小型佛像。北魏400年以前,386年鲜卑人建立北魏,佛像大多是十五味跌伽印手势,莲花宝座特别突出,圆球状,下面的长方小凳味堃门。有很多佛像左手总是抓着东西,他手抓的不是法器,也不是书本,基本都是抓着衣角。

  思维佛有很多种,北魏后期佛像开始慢慢瘦小,不像以前那样饱满。南朝公园500年以后,十五味、褒衣博带、螺型发髻开始兴起。印度佛教衣式多为出水式,就是贴身,就像穿着单衣从水里出来一样,自然流畅。北魏佛基本都有佛光,带火焰纹,双手平行式禅定印。四足方坐佛像,上有束腰莲花座。

  489年以前,观音的头上是飘着两条或者多条飘带,头上有冠、宝僧带、脖子有项链、胳膊有臂钏、脖子,随衣服有璎珞、手上有手镯。但是到500年以后,头上的飘带不再是飞起来的,到了520年以后,佛像做工开始复杂,开始出现焊接工艺,北魏佛像大多左手持有一个小的像香囊一样的饰品,早期都以为是法器之类。

  在观察青铜佛像和石雕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去寻找年代感。时代不同,雕刻方法不会完全相同,现代雕刻工具大多是电动工具,古代是锻敲工具,早期的冶炼锻造技术也没有现在发达,所以作品的明显年代特征是最好的答案。佛像衣纹和神态表情也是观察的重点。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金申老师的禅意画

  第三日-李宗扬-明清彩瓷鉴定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央视鉴宝节目专家、古陶瓷鉴定专家李宗扬老师讲授了第三日的课程,宗扬老师对中国明清彩瓷的鉴定讲解可以说是非常透彻详尽了。

  1.在青花瓷方面,不同年代的青花瓷用料是不一样的。如明朝永乐宣德年间,使用的青花料为苏麻泥青料,在瓷器表面表现为晕散和铁锈斑堆积。

  国产的青花料主要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平等青(陂塘青)等。国产料资源较为丰富,主要产地有江西赣州、上高、乐平、上饶等,浙江、广东、 云南、福建、广西等都有丰富的钴土矿。进口料主要是来自古代波斯 的苏麻离青(也叫苏料)和回青料(产地是现在的新疆地区)。

  2.在釉里红瓷器方面,最早的釉里红瓷器见于元代,属铜红釉,并在明朝得到较大的发展。明代洪武年间的釉里红瓷器多有“飞红”现象。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飞红现象

  永乐釉里红晕散和洪武有着很明显的差别。从永乐釉里红里面可以看到晕散和少许烧焦感觉。

  康熙釉里红跟雍正的大体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到了乾隆就有了变化, 不在是康熙的鲜红,而是变成深沉的红色,从嘉庆道光一直以鲜艳著称,但是到同治光绪开始走向灰暗。

  3. 区分三彩与五彩,三与五是过去传统的计数说法,三一般表示少,五表示多。所以三彩一般是黄、绿、白等色彩构成,而五彩颜色较多,有红、蓝、绿、黑、紫等。三彩是从正德年间开始的,三彩是在素胎上绘画,不同与青花和斗彩,正德开始有素三彩,有黄、绿、紫三种颜色,都是以绿色为底色,黄绿紫三色为素三彩。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康熙素三彩

  三彩有个断代期,从康熙开始烧制流行,但是到康熙,素三彩开始往多种彩色发展,开始有白底三彩、绿底三彩、黄底三彩、墨底三彩、紫底三彩、唯独没有 红底三彩,后来的三彩不是单一的只有三种颜色称作三彩,同时还出现了虎皮釉三彩,虽是三彩,但在后来的称呼上多叫虎皮釉。康熙虎皮釉也是只有康熙开始烧制。

  五彩从嘉靖开始,颜色有红、黄、蓝、绿、紫五种, 这五彩中用的蓝色彩就是我们所说的青花,在鉴定五彩时间要结合青花的颜色表现来确定五彩的年代,嘉靖的五彩用的矾红是枣皮之色, 红色深厚,明代的釉色也比较肥厚,用的青花是回青料, 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氧化钴料,也就是钴土矿。

  康熙五彩用釉上的蓝彩代表了釉下的青花,同时也出现了黑彩。康熙时期所有表现人胡子和帽子都是用黑彩,明代时期胡子大多是用红彩,这是个鉴别要点。

  同时康熙还有很多不用青花的五彩,就是不带青花色的五彩瓷器,用红、黄、绿、紫、黑、来绘画五彩,也叫不带蓝色的五彩。这个时期保留了部分带青花的五彩,在鉴定康熙瓷器时,多数康熙瓷器底部留有台阶痕迹,就是在底胎上再旋转一层,底胎上形成台阶一样的台痕。只要一看见素三彩就往正德跟康熙上靠,看见五彩要康熙来对比。

  4. 斗彩,有两种说法,一是釉上彩与釉下彩相互争斗,争奇斗艳;二是南方的习语,斗表示互相堆叠的意思。成化斗彩摸起来手感和婴儿肌肤一样细滑油润,但又油而不腻。成化斗彩的画工跟釉面,画风凌厉畅快,繁而不乱,布局协调。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成化斗彩瓷片

  康熙斗彩的瓷片手感远不如成化,雍正斗彩要比康熙瓷片手感画工再降低一个级别,康熙的釉面在清代算是最好的,但是康熙时期的盘子底足是内八字,盘心有点下塌的感觉。康熙有斗彩作品是写寄托款,在鉴定斗彩时间一定要细心观察画工和时代特征。

  5. 粉彩是在彩料中添加白粉的一种装饰工艺,起源于清代的康熙年间,流行于雍正、乾隆年间。康熙时期粉彩没有渲染感,所有色彩形成一坨的感觉,从康熙后期出现粉彩一直到雍正末期一直没有脱离平涂法,没有充分发挥渲染的特点。

  到乾隆,粉彩终于脱离了平涂法,使用了渲染法,渲染是将粉彩原料加以铅粉是粉彩料出现浓淡表现。乾隆和嘉庆到道光的区别是上彩厚,色彩特别厚,道光彩厚, 个别淡彩是添加了铅粉的渲染。道光渲染出来的粉彩特别艳丽。同治粉彩开始走下坡路,用粉越来越薄,也越来越淡,粉料颗粒也粗,白色釉胎也泛灰,胎型也不规矩。光绪后粉彩直线下滑,不值一提。

  6. 珐琅彩是康熙晚期开始流行,之有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有,别的朝代基本没有,珐琅彩是和粉彩同时出生,珐琅彩是玻璃质感高的粉彩料,是国外进口原料,所以叫珐琅彩,观感跟粉彩类似,只是手感偏硬,没有粉彩的柔软,珐琅彩烧制是皇室独用的高级官窑作品,绝对不会流落到人间。

  珐琅彩底款多是四字印章款楷书款,用矾红或者蓝料两色。有康熙年制,雍正年制和乾隆年制等。乾隆时期一直烧造蓝料款和矾红款,乾隆开始绘画较死板没有流畅感,但乾隆后期会用粉彩和珐琅彩一起绘画。、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第四日-周学文-古代玉器鉴定

  课程第四日,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师中心艺术总监,玉器鉴定专家周学文老师,为学员们讲述了中国古代玉器的鉴定与收藏之道。周老师不仅展示了诸多精美的玉器实物标本,并结合实物标本,从玉料、产地、风格、审美等角度透彻清晰地讲解了各代玉器的鉴定要点,更让人深切体会到了古玉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学员们亦在与玉器实物的零距离接触中,得以仔细地体察和感受不同时期玉的质感与特点,在实物实战教学中大大加深了对中国古代玉器的了解,并为玉与玉文化的大美而深深感动。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部分玉器实物标本

  例如,在讲解唐代玉飞天的特点时,周学文老师提到,唐代玉飞天早期为中性特征,后来逐渐演化为婀娜多姿,身卧祥云的仙女。唐飞天的具体特征包括:

  1.面部丰满,耳朵采用撤地法,中间多有一凸形线条

  2.衣带多从身后飘出,飘逸而长,衣褶清晰,线条流畅

  3.多袒露上身,侧卧状,中性特征,胸部平展,无骨而媚。双乳突出的非唐飞天真品

  4. 三岐祥云图案托着飞天,祥云顶端凸起为花蕊,并向两侧分卷,呈扇面状,俗称三岐云

  5.形体较小,3-5cm, 大者归为宋代

  为了更好地辅助说明,周老师还会拿出宋和辽金风格的玉飞天加以对比。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第五日-倪亦斌-瓷器图像解读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瓷器鉴赏专家倪亦斌老师,在课程第五日,为学员解读了瓷器故事画与寓意画背后的渊源谱系与深厚意蕴。

  新颖深刻的分析角度,丰富翔实的图文引证,妙趣横生的传说、戏曲、民俗故事,倪老师以深厚的文史底蕴与图像学功底,纵横捭阖,贯联中西,将学术性、艺术性与趣味性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例如,文王访贤(姜太公钓鱼)和光皇论旧(严子陵钓鱼),同样都描绘一个钓鱼场景,如何区分?姜太公钓鱼往往会突出鱼钩的直和鱼篓的空,人物往往是个老者,表示姜太公年纪已高还在等待君王赏识,有时还会加入樵夫武吉的故事,增加一个拿着斧头的人物。而严子陵钓鱼会突出严子陵对光武帝的不理睬,因此若是图上的钓鱼者背对来访者,则很有可能是光皇论旧,而不是文王访贤。

  又比如,瓷器上为什么会绘制百蝶图呢? 原来百蝶图中的“蝶”谐音“瓞”,《诗经·大雅·绵》中有“緜緜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一句,有祝颂子孙繁衍昌盛的美好寓意。常见的瓜蝶图也是出于同样的谐音寓意。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清光绪 粉彩百蝶赏瓶

  倪老师还讲到,明清瓷器上最普遍的人物故事画,其实是西厢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以及其他的戏曲故事都没有西厢记这么流行。

  海屋添筹图也是清代瓷器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典故源于司马迁《史记》:“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在渤海中。”后遂以海屋谓仙人仙境。“筹”是古代用竹、木制成的计数工具。宋代苏轼的《东坡志林·三老语》:中说有三位仙人互问年龄。一个仙人说:“每次沧海变成桑田的时候,我拿筹子记录,每次桑田变成沧海,我也都拿筹子记录,现在筹子已堆满十间屋了。”因此海屋添筹比喻神仙增寿,以此为祝福长寿题材。

  另有一传说为:海中有一楼,内贮世间每人寿数,用筹插在瓶中,每另仙鹤衔一筹添入瓶中,则可多或百年。所以人们常用“海屋添筹”寓祝长寿。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寓意取自海屋添筹的仙鹤纹碗

  第六日-张庆玉&郭清海-元青花&和田玉鉴定

  第六日上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鉴定委员会委员、元青花鉴定专家张庆玉老师,从元青花的烧造年代开始,将元青花胎土的变化与青花钴料的变化娓娓道来,并带来了多件元青花瓷器标本,供学员们上手对比学习。下午,上海价格鉴定中心专家库专家、玉器珠宝鉴定师郭清海老师,就和田玉原坑料子的特点、形质、成分等做了详尽透彻的讲解,共同给学员呈现了一天精彩纷呈的课程。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第七日-实物及理论考试

  在经历了为期一周的高强度高质量的课程之后,学员们参加了艺术品鉴定评估的理论及实物考试,相信认真吸收思考的学员对于艺术品鉴定鉴赏的认识一定会更上一层楼,顺利通过认证考核,成功获得专业资质证书!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实战、实训,免费分享艺术品鉴定师研修班七位文物专家课堂笔记

  中艺藏文博教育的艺术品课程汇集了各个领域最优秀知名的专家老师,品类丰富体系全面,不仅有精到深刻的理论知识,更有不可多得的实物上手机会。每一期课程内容绝不重复,值得反复参与学习。第十六期《高级艺术品鉴定评估师》研修班将于2018年4月16日在京继续开课,在这里五湖四海的学员济济一堂,共同学习、思考、交流,在快乐学习的同时,分享拓宽人脉网络,携手并肩,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文博领域创造出更大价值!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