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2019年10月31日 11:10 新浪网 作者 历史有点意思2018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喜剧之王》(1982)

  华纳出品的DC漫改作品《小丑》在今年获得威尼斯金狮大奖,也成功拿下R级片影史票房冠军宝座。

  影片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在采访时曾明确说道:《小丑》借鉴了马丁·斯科塞斯的《喜剧之王》和《出租车司机》。

  甚至在《小丑》正片中,我们也能看到它几乎重现了《喜剧之王》的经典场景。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小丑》致敬《喜剧之王》

  对于国内的影迷观众来说,《喜剧之王》最为人熟知的可能是周星驰于1999年担任导演和主演的影片,但和马丁·斯柯塞斯的作品一样,它们都是在喜剧标签下有着强烈反思主题的经典之作。

  回顾马丁·斯科塞斯的《喜剧之王》,我们能发现其所传达的关于偶像崇拜的思想,也可以看到它仍能被现今社会所警示的原因。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喜剧之王》

  放在今天,《喜剧之王》这部电影大概不会被创造出来,但讽刺的是这个被误解与低估的遗珠,在如今远比发行之初更为切题。

  《喜剧之王》创作于1982年,这正好是新好莱坞结束,美国电影走向产业和类型化的时期,偶像崇拜和媒介文化的主题只增不减,使得这部影片领先于时代。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鲁伯特·普金(右)在车里和脱口秀明星杰瑞(左)对话

  《喜剧之王》的故事开始于主角鲁伯特·普金的追星行为,他和一大群粉丝追着脱口秀明星杰瑞的专车跑,终于在其中一个粉丝玛莎的帮助下钻进车里,有机会向杰瑞做自我介绍以及大谈自己的脱口秀梦想。

  这个富有同情心且相当偏执的主角鲁伯特·普金展示了无名之辈的两种常见行为:权利意识和偶像崇拜。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鲁伯特·普金和脱口秀明星杰瑞

  权利意识通过主角的性格进行集中表现,鲁伯特·普金的自私与天真让他去索要,渴望与他人关系的飞速进展,基本上扭曲了所有的社交规则。

  而鲁伯特·普金所象征的威胁在今天的文化中随处可见,就如现在很多人痴迷于真人秀节目和短视频一样,人们也意识到了危机:我们是否被明星的选择所控制?

  另一方面,眼下的许多名人,比如喜剧大师金·凯瑞都表达过类似的言论。

  “我希望每个人都应该变得富有与出名,然后做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样才能发现这不是他们最想要的东西。”——金·凯瑞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金·凯瑞的名言正好回应了现如今频繁发生的私生饭事件

  上面这些内容让人们思考名望真正的价值何在,而这就是《喜剧之王》鼓励观众去思考的问题,不过影片主角鲁伯特·普金的个人看法是:“宁为一夜之王,毋做一世闷蛋”

  “Better to be king for a night than schmuck for a lifetime”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鲁伯特·普金的发言

  《喜剧之王》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鲁伯特·普金的行为仍然可以被视作为成功的,影片把50分钟名望的光辉和围绕着明星文化的黑暗现实结合在了一起。

  回顾故事里喜剧明星杰瑞·郎福的真实生活,这与鲁伯特·普金想象中的名流生活并不符合,所以如果荣誉感和崇高感真的一文不值,那么名望就只剩感知价值,这对于无名之人很有吸引力。

  因此,马丁·斯科塞斯用整首歌的时间来定格下面这个镜头,这幅画面囊括着角色们的欲望,还有影片的主旨:对明星的绝望与迷恋。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玛莎触摸着电视机,《喜剧之王》主海报正是采用了此画面

  画面中,玛莎不顾一切的扑向她在电视上看到的东西,即使画面从豪华轿车内部转向纽约的街道,也许马丁·斯科塞斯把这个画面当作隐喻,把玻璃车窗比作电视机,观众能看到玛莎渴望的事物,也能看到她的性格。

  正如影片中,玛莎尝试给杰瑞·郎福打电话写信,只是想要被偶像承认,仿佛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会给她的生活带来多点的认可。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喜剧之王》中的玛莎是脱口秀明星杰瑞的狂热女粉

  上述这些也给了主角鲁伯特·普金的目的一个总结。

  鲁伯特不仅崇拜杰瑞的着装和言谈举止,他还要成为杰瑞。因此正如电影里的故事,短短一瞬,鲁伯特体验到成为舞台焦点的感觉,他最终渴望成为电视上被崇拜的对象,但画面显示尽管他渴望站在舞台中央,但永远都不会成功。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主角鲁伯特·普金的“演讲”

  对于还没有名气的人而言,鲁伯特相当的以自我为中心,迷恋自我。其中一种表现方式是强调他对自己名字的痴迷。

  名望以名字的方式贯穿了整部电影,影片开始他和杰瑞分享自己的名字作为介绍,而在影片的结尾,鲁伯特·普金的幻想伴随着喧闹的人群结束。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开头,鲁伯特·普金向杰瑞介绍主角

  杰瑞,我叫鲁伯特·普金,我知道这名字对你来说毫无意义,但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鲁伯特·普金站在舞台上接受“欢呼”

  先生们,女士们,让我们欢迎鲁伯特·普金

  当他的名字无法辨识、不受认可时,我们看到他略显沮丧的神情,掩饰在过分礼貌的本性下。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尴尬的鲁伯特

  显而易见,鲁伯特·普金尝试得到认可。

  影片中最能揭示他内心矛盾的一幕是幻想的婚礼场景,鲁伯特身边的伴郎和妻子都是不认识自己的人,但都是他想要留下深刻印象的人。誓言与新人的婚礼没有关系,而是念了一则中学老师的个人道歉。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鲁伯特·普金的婚礼

  这一方面揭示了鲁伯特·普金令人担忧的心理状态,而另一方面,饱含着对一个男人深切的怜悯之情,他是如此的不安,有那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未来的唯一目标就是弥补过去的缺憾。

  影片在现实与幻想之间跳跃,所用的风格恰到好处,在里面所有人都能看到现实和鲁伯特·普金脑海中不断上演的故事。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鲁伯特·普金来到杰瑞家

  鲁伯特·普金:我将比你努力50倍,我将比你出名50倍杰瑞:然后就会有像你一样的傻瓜捉弄你的生活。

  这种主观而感性的拍摄方式与《出租车司机》非常相似,比如偏执的孤独个体寻找意义,两部电影都是幻想而终结,也让《喜剧之王》几乎成为《出租车司机》的续作。

  于是,可以让人联想到《出租车司机》影片风格的镜头,主观角色再也看不下去主角的绝望与热忱,最终摄影机离开了尴尬的现场。

  这种主观的拍摄方式和感性的摄影机运动也被复制在了《喜剧之王》之中,我们看到鲁伯特·普金梦想的大小和规模,他不想要天赋技巧或者名望带来的物质财富,他想要得到认可,受到万众瞩目。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出租车司机》的摄影机运动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喜剧之王》

  每一位观众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没有人不喜欢讨论和探讨这些,但当一部影片是如此的尖锐和暴露,迫使我们去反思时,就会感到排斥。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喜剧之王》

  对于《喜剧之王》这样一部具有如此力量的影片在叙事上是没有问题的,它能够对观众产生联系和影响,就是对影片真正的赞美,这也是使《喜剧之王》成为一部成熟的电影的原因,它揭示出了我们所有人与名人文化共享的幻想关系,坐实了我们作为非正常观众的处境。

  

《喜剧之王》里的“小丑”亲手揭开偶像崇拜的面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