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类为什么不能生活于地下?可地下数公里,却发现了大量生命奇迹

人类为什么不能生活于地下?可地下数公里,却发现了大量生命奇迹
2021年05月08日 07:50 新浪网 作者 UFO之家看点号

  地球内部,真就没有可能存在着另一种人类吗?地底之下,真就是生命禁区?

  人类,一直都是地球上最大的好奇宝宝!仰望星空、挖掘大地,因为,我们一直就想知道这世界真实的样子。当我们科学无法抵达的时候,人们总试图用想象假设去填补!

  

  特别是对地底之下的世界,人们了解并不太多的时候,就发挥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畅想地下的美好生活。比如,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就描述了一个类似人类那样的智慧生命,一直生存于地下的精彩世界。而伴随着科学发展的历程,地底人、地心人、地下文明的传说,更从没有过断绝。

  

  而在科学领域,这样有鼻有眼的假说最早出现在300年前。比如,牛顿最好的朋友哈雷,就是发现并准确测算了哈雷彗星轨迹的那个科学家。除了仰望星空,他同样对我们脚下的地球进行畅想:提出了地球是空洞的假设说法,认为地球是一层层嵌套在一起的。而这个理论,到最后更越演越传奇,不仅违反力学原理地认为,地球内部存在巨大空洞生存空间......甚至到后来,还“推理”出变成为地球内部有“太阳”的夸张说法。

  

  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文明迁徙的说法,推论在百万年前,地球早已存在过如同现在、甚至比现在还要出色的“人类”文明。可由于某种灾难的来临,让他们不得不选择躲逃入地底之下,然后慢慢地进化出只能在地心生活的耐热性极强的动物。

  不过,这些理论畅想,最后还是随着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科学认知,一个个如同美丽的泡沫那样破灭。

  

  人们慢慢了解到,我们的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组成!而随着钻头继续往地下深探,人们也观测到越靠近地核深处,密度压力越大、温度越高。特别是地核内部,其温度,甚至比太阳表面还要高!

  

  所以,别说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需有足够食物、获取足够浓度氧气、还需有像阳光那样能持续供给能源的来源,从而维持种群繁衍生存的空间。按正常逻辑分析,这对大部分的碳基生命来说,想要在这如此高的压力、高热的环境下,保持生命的活跃,决不是一件容易事。

  

  科学却是一项非常严谨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证据、没有充足的数据,以及实际观测验证得到的结果,一切都仅仅是假说。特别是茫茫宇宙中,人们探寻与我们相仿的智慧生命的同时,科学家们,也想知道生命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地下世界,人类活不下去,不代表着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微生物也如此。

  

  所以,一项由美国NASA发起的,锁定于探寻地下深处生命世界秘密的科研项目——深碳加拉帕戈斯(Galapagos of the deep)计划,就此掀起!这个团队,自称为深碳观测者(Deep Carbon Observatory),希望通过对地球地表之下生命的探寻,来推理宇宙其他星球下,在同样恶劣环境时,生命是否也同样能繁衍生息。

  

  比如,在2018年,他们就锁定于大西洋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山脉,挑了9个地方,利用最新的海底钻探取样技术,折腾了17个钻洞获取岩心样本。哪怕海底地下16米,他们同样都发现了微生物的踪迹。

  

  而这个计划一直维持了10年了,地下钻探取样实验,早就不再局限于海洋陆地。而在过去,生物学家们一直以为如此高压、炎热,有没有氧气和阳光的补给,生命存活会不会是大问题。可事实上,项目研究的结果,让人极其诧异!因为,在地下生活着的微生物,远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神奇。它们不仅活跃于地下数米,就连海沟地下数公里、地下数十公里,都是它们生存的天地。

  

  保守估计,这些微生物种群,躲避到地下,反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科学家预估:地球上,将近70%的地球细菌和古老微生物都一直生活在地下!这个体量有多大?甚至远远比如世界人类总人口加起来还要多得多,其总质量竟然高达150亿~230亿吨。

  

  与人类等大型动物不一样,这些微生物,已进化出自己独特的生命方式,他们依靠着极少的能量物质就能繁衍下去。而在这些极端环境中,只需提供一些甲烷,就能成为它们的足够口粮。

  不过,值得让人思考的一个问题,微生物的进化起源,究竟是向着地下渗透呢,还是往上蔓延呢?研究团队目前还没拿出足够的论据!

  

  而这个项目最值得人期许的事情,并不是说通过地底生命的探寻,去寻找过去我们所想象的地下人、地心人。反而是借力于我们所熟悉的地球,感知地球之外的生命存在形式。而让我们深思一点,地球上丰富的微生物种群,用最简单的生命结构、最简单的生存方式,在地下创造了这样的生命奇迹。

  

  说句不好听的话,哪怕有一天,我们人类把地球整得稀巴烂的时候,最终让自己给灭绝了!这些微生物或许还能继续生存下去,甚至还能帮助地球重启生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