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大义灭亲”的石碏为何要告老还乡?其中隐藏着什么真相?

“大义灭亲”的石碏为何要告老还乡?其中隐藏着什么真相?
2018年06月17日 11:37 art张小玉说书作者:art张小玉说书

  石碏是历史上有名的纯臣,敢于直谏,他明知道卫庄公很宠爱小儿子州吁,还直言卫庄公行事违反为人父母的准则。但这么一个忠诚,却在卫庄公死后、卫桓公即位之初选择退野,这不免让人匪夷所思。“桓公立,(石碏)乃老。”卫桓公即位,石碏退隐。

  从他的谏言中应该是对卫庄公溺宠州吁之事感到不满,照理说如果州吁即位他隐野,倒也说得过去,因为他可以不愿意辅佐这个不受管教的州吁。但是卫桓公在他心里并没有不良印像,新君即位,作为两代老臣,理应当仁不让,全力辅佐,况且又很清楚州吁这个人,对哥哥卫桓公的君位虎视眈眈,怎么忍心告老还乡而坐视不理?

  “大义灭亲”的石碏为何要告老还乡?其中隐藏着什么真相?

  这里面的深层内情很值得玩味。细细研读历史记载,其实不难理解,原因自在其中。

  石碏曾谏卫庄公: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意思是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那就赶快定下来,立他为太子好了;若不立太子,那就很容易出乱子。这段话很有意思,从字面上看,当时卫桓公还不是太子,石碏以为庄公对州吁如此宠爱定是有立他为太子的想法,于是劝他要么速战速决立州吁为太子,如果不立他为太子,就不要如此偏袒州吁,言外之意就是其它兄弟会争风吃醋。石碏自然是担心兄弟争权夺位自相残杀,给卫国带来祸患。这说明当时石碏已经看出了端倪,卫庄公的儿子们已经为这个储君之位剑拔弩张,蠢蠢欲动了。

  “大义灭亲”的石碏为何要告老还乡?其中隐藏着什么真相?

  换言之,石碏的主张就是不管立谁为太子,快速定下来则是关健,这样公子们就死心了,不然危险系数更大。

  卫庄公见记载的儿子有三个,长子公子完,也就是后来的卫桓公;幼子州吁,后来的卫前废公;还有公子晋,后来的卫宣公。卫桓公对父亲卫庄公如此宠爱州吁是十分看不惯的,犹其在卫庄公允许州吁养兵这件事上,更是忌惮,公子完的养母庄姜也十分厌恶州吁,这些都有史可据。

  从后来卫桓公即位不到一年就免去州吁的兵权来看,桓公对这个弟弟是早已忍无可忍了。所以,卫庄公在世时,兄弟的明争暗斗是不可避免的,而有先见之明的石碏早已看在眼里,公子完得了君位州吁定然不肯善罢干休,内乱一触即发,石碏也许是为了避祸才在卫桓公即位就选择告老辞职。

  “大义灭亲”的石碏为何要告老还乡?其中隐藏着什么真相?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石碏并不支持卫桓公为太子,才会有上面那番话。如果他支持卫桓公,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立他为太子?假设石碏不支持卫桓公,那支持州吁是更不可能,最后只剩下公子晋。石碏支持公子晋是极有可能的,首先,卫庄公的儿子们都不是嫡出,虽然公子完继承给了正室庄姜,名义上有了嫡长子的身份,但事实上这种事后贴上去的身份标签并不是万能,犹其在其他公子有强大实力为后盾的背景下。

  石碏不支持卫桓公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佐证。史书记载: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意思是州吁弑君自立后因为不合法百姓不承认,便派石厚(石碏之子)去问石碏(请教如何才能合法)。试想一下,如果石碏从来都支持卫桓公,州吁还会去问石碏?显然是不可能的。正因为石碏不是卫桓公的人,又退野在家,州吁才会毫无戒备的去请教石碏。

  “大义灭亲”的石碏为何要告老还乡?其中隐藏着什么真相?

  还有,石碏叫州吁“转正”的方法是朝觐天子,求得周天子的首肯,而陈国与周天子关系亲密,可以求陈侯引荐。石碏用此计引州吁去陈国,然后请陈侯抓住州吁。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被州吁杀死的卫桓公正是陈女所生,陈国肯定对州吁是恨之入骨的,这个州吁不可能不知道,但为什么州吁还是去了陈国?很显然,这个建议是石碏提出来的,因为州吁对石碏毫无戒心。

  所以石碏在政治上不支持卫桓公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如果石碏既不支持州吁,又不支持卫桓公,那么只剩下公子晋了。

  假设石碏当初支持公子晋,但最终由嫡长子卫桓公即位,又担心州吁手握兵权随时可能犯上作乱,石碏为明哲保身因此告老还乡便说得过去了。等州吁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君,又看到卫人并不欢迎这个弑君犯上的国君,又恰巧州吁前来请教“转正”之法,便再度出山,设计除掉州吁,迎回流亡在外的公子晋,似乎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