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浅谈越窑青瓷辨别要点

浅谈越窑青瓷辨别要点
2018年05月10日 15:37 elvita威生活作者:elvita威生活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浙江上虞、慈溪、余姚一带古为越地,故称越窑,是中国越瓷的发源地。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烧制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之一。其中,慈溪上林湖一带烧制的越窑青瓷最为著名。据记载,五代吴越国钱氏王朝在上林湖曾设置过官监窑,专门从事生产釉色青绿、釉质莹澈的“秘色瓷”,作为宫廷用品,并向中原诸王朝进贡。于是“秘色瓷”就成为上林湖“似玉类冰”上乘青瓷的代名词。

  浅谈越窑青瓷辨别要点

  青釉莲纹盘

  越瓷始于汉,盛于唐,特别在唐朝的中后期,瓷器烧制的技艺已达到了纯熟的程度。那时,由于创造了将肧体盛于匣钵之中与火分离的装烧法,从而使产品器形端正、肧胎轻薄、胎质细腻、釉色晶莹。晚唐诗人陆龟蒙曾赋诗赞美:“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并盛赞越瓷“类冰似玉”。

  浅谈越窑青瓷辨别要点

  越窑莲瓣尊

  辨别越瓷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胎质

  唐宋时因其胎土含铁较高,胎呈灰白色。胎质细腻,器壁轻薄,器壁较薄,器形规整,转折处分界明显。

  (二)釉面

  唐早期,大部分釉色为青中泛黄或米黄,少部分呈青色。唐中期,因采用匣钵烧成,釉色以青色为主。晚唐五代,釉色青翠者较多,“贡瓷”胎薄釉薄,釉色类冰类玉,晶莹滋润。有时釉面显现黑点子。北宋大批“贡瓷”釉面以青绿色为主,釉面光润,民用瓷以青色为主。

  浅谈越窑青瓷辨别要点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栏目咨询报名(一三二七二四九一一七零)

  地址:湖南长沙开福区德雅路湖南电视台办公三楼

  征集范围:精品陶瓷、名家字画、翡翠玉器、杂项清玩、明清家具等!

  赛宝大会火热报名中......

  (三)造型

  唐宋时常见器物有碗、盘、盏托、盒、瓶、灌、砚等。盘碗类器物,唐早期及以前为平底,唐中期开始出现玉璧底及环形底,五代多见矮圈足,北宋圈足高而窄。唐五代盘碗多见花口,腹部压有凸筋。壶类唐早期以前多为盘口,器身丰满平底。唐中期开始盘口消失,器身逐渐消瘦,出现短流与肩带状把,仍为平底,称执壶(注子)。五代北宋时,执壶的腹部多见瓜棱状,流弯曲变长,出现圈足。瓶类极具代表性的是八棱长颈瓶,法门寺晚唐塔基出土的一件,造型新颖,油色清亮,器形规整,圈足底,为秘色中最精彩最典型的作品。体现了越窑器“全棱”的特征,即器盖与器身带棱带角,或器身通体有棱有角者,成型与烧造工艺难度极大。

  浅谈越窑青瓷辨别要点

  唐代越窑秘色瓷花口盘

  (四)色彩

  越窑青瓷釉下彩绘始于东吴,唐代彩绘技术趋于成熟。晚唐天复元年(901)水邱氏墓出土的喝彩如意云纹熏香炉和盖罍就极具代表性。

  浅谈越窑青瓷辨别要点

  唐代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唐代“秘色瓷”造型严谨,釉色青翠均匀,色泽典雅,体现了盛唐时卓越的制瓷工艺水平。现今发现的唐代越窑"秘色瓷"都是陶瓷史上的精品。此时为越窑青瓷发展的顶峰。1987年4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3件越窑青瓷器,在记录法门寺皇室供奉器物的物帐上,这批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从而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秘色瓷”。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