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心理学上看“三个和尚没水喝”!

从心理学上看“三个和尚没水喝”!
2018年10月20日 14:33 新浪网 作者 米宝宝与你分享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寓言故事。如果抛开这个故事本身去看待这些行为,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

  从心理学上看“三个和尚没水喝”!

  其实导致“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是责任分散制,在群体心理学中,如果责任被无形的分散,对于责任就会出现A推B、B推C、C推D的情况,最后又推到A的身上。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和尚的时候,自己承担喝水问题,两个和尚的时候两个人承担喝水的问题,三个和尚的时候就是三个人承担喝水的问题。因为喝水的问题从一人承担变成了多人承担,这样就被减轻了责任,责任减轻了,对应的责任感和行为也相应的减轻,也就是责任分散。

  从心理学上看“三个和尚没水喝”!

  就像日常生活中,本来一个人负责一方面的事情,他会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一个人和他分担一定的任务,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同样的责任应该做同样的工作,付出同样的努力。于是就会出现“两个和尚抬水喝”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个体心理平衡,同时在出现问题也能让个体逃避应有的惩罚。

  从心理学上看“三个和尚没水喝”!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现其他人加入的话,就会导致责任更加分散,在得到同样的报酬的时候,为了心理平衡,每个人都不会愿意比对方多出一份力。所以就会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就是出现在围观群众中,如果有人需要帮助,而旁边人比较少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出现乐于助人的群众,如果当时人比较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都在旁边看着,在那指指点点却不上去帮忙(这种现象是旁观者效应),原因很简单,责任分散使利他行为减少。

  从心理学上看“三个和尚没水喝”!

  其实这个过程对于个体来说,属于超我、本我的斗争,从超我上来说是必须立刻给予帮助,而从本我上来说是拥有一定的风险,不能给予帮助,这个时候自我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斗争,就会选择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参考周围人的行为做法。

  文章来源头条号:心理学充电时间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