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物流工人到“数学天才”,余建春为何能走上浙大讲台?

从物流工人到“数学天才”,余建春为何能走上浙大讲台?
2021年05月17日 22:25 新浪网 作者 教育思享

  

  一个普通的物流工人,凭借坚持和努力,一度登上浙大讲台。

到底何为天才?

  他毕业于县职高,考入了郑州牧专,读的是畜牧专业,从事过物流行业,却凭借一种坚持,登上浙大讲台,给一群博士演讲。

  

  在这个人生中可能很多鄙视链,有人觉得解决数学难题,应该是数学大师的事情,绝对与底层的普通人无关。可是恰恰就是他,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却“改进”了数学界难题卡迈克尔数的解答方法,甚至被外媒称为了“中国版心灵捕手”,有些中国媒体更将他视为了“数学天才”。

  然而,他实际出身底层,更未能接受专业系统训练,但是他创造的算法,却获得国际学术界的普遍赞赏。

他就是余建春,一个河南农村小伙子。

  

  在很多人赞扬余建春的时候,都会想到这样一句话:“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即便是一条咸鱼,也应该努力突破自己,实现人生的“翻转”。

  虽然曾经有人质疑,卡迈克尔数是不是数学界的“终极难题”。他算不算“数学天才”?实际上,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有限条件下,一个普通劳动者凭借自身的勤奋好学,超出了众人的认知,干出了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才是最令人钦佩和服气的。

  而余建春命运坎坷,经历了太多磨砺。他干过酒店服务员,干过烤鸡店店员,还干过物流公司包装工等等,最终用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曾经,他为了得到数学界专业人士的验证,向多位数学教授寄信投稿,可惜杳无音信。他不甘心,为了能够验证自己数学成果是否正确,他就去有数学教授的城市工作,不断地投稿。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直到2016年,余建春去了浙大所在的杭州,把手稿塞进数论学家、浙江大学教授蔡天新的信箱,事情才有了转机。他被蔡天新教授称为了余建春老师”,走向了浙大的讲台。

  当时听完他的讲解,博士后陈德溢曾经评价道:“想法新颖,部分结果有一定深度,绝非显然。”还说,“有些问题是初等的,可能和他没有受过常规训练有关。”

  

  而在余建春展示过的5个发现中,其中最有创新和价值的,就是卡迈克尔数的判别准则。但他的“知遇恩师”蔡天新说,“这个论证过程比较简短,不能作为一篇严肃的学术论文发表……放进我的书里,大概是它最好的归宿了。有一个漂亮的公式流传,它的重要性有时候不亚于在有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由此可见,尽管余建春在卡迈克尔数的判别上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就,但是发现这样一个公式,充其量是“对一个意义不大的问题的现有解决方法的小改进”,不能说不优秀,但还远不能达到被称为“数学天才”的地步。

  

  尽管如此,在余建春成功后,还是赢得了许多掌声和赞誉。从网络上的信息来看,余建春入职了浙江湖州市的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数据分析师,但是后来如何,笔者也不得而知。

可是,要是能够有足够好的“土壤”,余建春是否会成长得更好?

  有人说,可能谈论这样的问题,根本没有必要。可是,如果社会有更好的“土壤”,或许能够让更多普通人,成为一个个“余建春”。

  当然,对于“余建春”这样人才的成长。或许,更多人会希望,每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都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而不是因为父母,因为家庭条件,让一个拥有“天赋”的孩子,未能接受专业的教育,在为“口粮”打工中,渐渐丧失“天赋”。

  

  然而,人性有自私的一面,但也有无私的一面。

  其实每一个天才,不仅仅用知识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因此,那些无私者,其实也在悄无声息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或许也是我们需要关注“贫富差距”明显的现状下,教育资源“失衡问题”的根源所在。

  有人说,这是中国版《心灵捕手》,但是笔者以为比起感人的电影,更应该让我们反思的是如何让那些年少时期的“余建春”,获得良好的教育。

  从“户口”到“房子”,卡住的不仅仅是中国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的权利,更是“卡住”了中国人才成才的可能。

  中国科技要强大,就应该想尽办法和创造条件让“人才脱颖而出”,而非陷入到一种只能“拼爹”的错误循环之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