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昆明太和宫,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昆明太和宫,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2018年08月16日 15:38 昆明新生活作者:昆明新生活

  全国名太和宫的道观很多,有辽宁千山太和宫、甘肃平凉太和宫、湖北武当山太和宫、昆明太和宫、安徽天柱山太和宫、山西方山太和宫和陕西延安太和山。其中最著名的是昆明太和宫。昆明太和宫在云南省昆明市城东15里处的鸣凤山(又称鹦鹉山)上,距市区8公里,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昆明太和宫,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昆明太和宫

  据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明万历壬寅年(1602),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名其宫曰‘太和’,亦仿照武当山中峰宫名也。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所供圣神仙佛,各有专司,瞻拜者历历可溯。而其殿宇,概以‘太和宫’统之。其地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洵为滇南一胜境也。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这段记载与明万历甲辰年(1604)正月云南巡抚陈用宾所撰的《鼎建太和宫记》基本一致。只是其中提到的“其时并建三元、环翠二宫”不准确。据陈用宾撰《环翠宫记》在创建太和宫前七年,就已建环翠宫:“余抚滇之三年,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其中为阁,祀吕师,殿有二,王、陶天君,何、柳二仙并祀阁上。”陈用宾,福建晋江人,明进士,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以右佥都御使巡抚云南。陈用宾“抚滇之三年”,即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他“命官于鸣凤山建环翠宫”。万历三十年(1602)方“叩请”陈用宾兴建太和宫金殿的“道士徐正元”,已是环翠宫的道士。太和宫的金殿、三元宫于万历三十年(1602)动工兴建,至“万历甲辰(1604)岁春正月吉旦”撰立《鼎建太和宫记》,前后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之后,又陆续于殿外筑砖墙、城楼,宫门环护,故成太和宫。“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任其信口而出耳。”(舒藻《重修太和宫碑记》)陈用宾曾为太和宫撰写楹联:“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寰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那头跳出? 空山曾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诏杯茶,剑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反映了他身为当朝一品又想往九寰仙骨,既悟春梦迷人,又不愿解脱空山的极为矛盾心情。

  明崇祯十年(1637),云南巡抚张凤翮将铜殿移到宾川鸡足山天柱峰。移铜殿时,太和宫铜殿的基座、下层平台砂石浮雕栏杆未拆,保存至今。清康熙十年(1671),吴三桂进剿南明桂王残部进驻昆明,后被封为平西王,驻守云南。康熙十年(1671)吴三桂修葺太和宫,“范铜至五百余万之多”(250吨),重建真武铜殿,铜铸神像,竖“铜幡竿十余丈,亭亭特立”。1980年清洗铜殿烟尘污垢时,发现铜殿正梁上通体有被烟垢覆盖的铭文:“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证实重建是康熙十年(1671)十月十六日竣工落成。吴三桂重建真武铜殿后,铸了一口“七星宝剑”悬挂在铜殿内,这就是碑记中所载真武“慧剑高悬,常伏魔而制怪”。吴三桂又将其使用过的一把木柄大刀,重12斤(6公斤)留在太和宫,以炫耀其武威。

  太和宫在清代,遭到两次破坏:一次是地震。据道光二十五年(1845)《重修二天门碑记》记载: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滇地大震,復得殿宇牌坊,客座茶房,震摇摧坏。”太和宫更大的劫难是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起义,三元宫化为灰烬。次年绅士黄琮、褚光昌等重铸真武像;同治、光绪年间也皆有续修。其中,光绪十六年(1890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十五年间,太和宫住持李明清劝募“缙绅王炽、余安转禀督办云南矿物、前巡抚唐公炯,倡铸铜一万斤,并遍约同人,量力捐助。铸造亭子、侍座神像、格扇瓦片,并重修山门、牌坊、殿宇,众作新之。”(《云南通志》)

  解放后,太和宫金殿于1950年军事接管,定为“昆明市金殿名胜区”先后隶属文教局、建设局、文化局、园林局管理。1966年“文革”期间,各殿泥塑神像都在“扫四旧”中被破坏,殿宇坍塌,荒烟蔓草。崇祯十年(1637)迁往宾川鸡足山的铜殿亦于同期被红卫兵毁坏,太和宫被划属昆明轮胎厂作宿舍。粉碎“四人帮”以后,逐年修复古建筑,重建雷神殿、老君殿、三丰殿;翻修三座天门、棂星门,新建长廊亭台,局部维修明代城墙。1983年兴建山巅钟楼,保护原昆明城宣化楼之明代永乐大钟。1983年兴建山巅钟楼,保护原昆明城宣化楼之明代永乐大钟。为迎接1999年在昆明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1997年至1999年,市政府先后投资2000万元,全面维修太和宫古建筑群,整修钟楼,新建“中国金殿博览苑”,开发了青铜文化旅游景区。金殿名胜区1999年跻身云南省一流风景名胜区。

  

昆明太和宫,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今日太和宫

  今日太和宫由宫外的迎仙桥、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棂星门,宫内的钟楼、金殿、雷神殿、老君殿、三丰殿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殿。

  从迎仙桥到太和宫要经过三道“天门”。过迎仙桥有“鸣凤胜境”石坊。石牌坊四柱三门,中间的坊额刻着“鸣凤晨钟”,右额题着“画栋凌云”,左额刻着“朱楼映月”,坊背题书“玉虚孔衢”。玉虚指仙境,孔衢指通道,意思是通往天宫圣境的正道。路边立有“吕祖碑”,上面写着“唐高风正节吕真人洞路”几个大字。相传明朝云南巡抚陈用宾应梦中神仙指引,到此相会,遇到一位用两口锅相扣煮芋、绳牵小羊的穷苦老人,只因以貌取人,辨不出此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吕洞宾),痛失了上天为仙的好机会。痛定思痛,陈巡抚在此建了“迎仙桥”和“吕祖碑”,并认定此地是洞天福地,便修筑了著名的金殿道观。

  今日的“鸣凤晨钟”这是83年新建的钟楼,楼高三层,约36米。上两层均呈十字形,每层设12个飞檐翘角,恰似群凤展翅。

  

昆明太和宫,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太和宫“鸣凤晨钟”石牌坊

  石牌坊后即一天门,意味进入了真武帝君的法门。从“迎仙桥”到一天门有七十二级台阶,一天门到二天门经三十六级台阶,分别代表道教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这一百零八位神仙是玄武大帝的属下。三座天门又代表了在大罗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这是道家认为的最高境界。

  

昆明太和宫,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太和宫一天门

  

昆明太和宫,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二天门

  

昆明太和宫,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太和宫三天门

  三天门后面便是棂星门。棂星指天田星,人们祭祀棂星以祈五谷丰登。棂星门上有一副对联:“天台高百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横匾为“洞天福地”。这副对联和横匾描绘了太和宫的景致,说明这里是道教的无双胜地,同时又颂扬了道家的法力无边,表现了道家“尊天必尊道,尊道亦尊天”的思想。门两旁有青狮献瑞、白象呈祥。但棂星门一般多建于孔庙之内,青狮、白象亦是佛教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坐骑,他与道教的“洞天福地”横匾放在一起,突出体现了我国寺、观中佛、道、儒三教共处一地的特点。

  棂星门后便是“金殿”所在的“紫禁城”,是明朝万历年间陈用宾所建,迄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紫禁城”周围有青砖砌成的围墙。细看城砖有大小之分:大城砖为明朝云南巡抚陈用宾见观时所用砖,小城砖则是清道光年间遭地震损坏后修补上去的,城上小楼即是供奉魁星的“魁星楼”。“太和宫”大门有一联:“画栋连云,只占青山三亩地;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城门口右边是明朝所植“玛瑙”茶花,花开九芯十八瓣,直径达七寸。左边是一株玉立婷婷、花大如斗的白玉兰。每到花开时节,茶花灿如朝霞,浓装艳丽;玉兰花洁白如雪,淡抹素雅。两花相映,美不胜收。太和宫门外的红墙上,有明代留下的“鹦鹉春深”四个大字,写得饱满圆润、苍劲有力。因鸣凤山又被称为鹦鹉山,山中四季如春,春深似海。太和宫大门两旁的山茶和白玉兰,似乎是其缩影。

  昆明太和宫,其中的金殿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