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打法
昨天(6月5日)下午,重庆市召开了一个很重磅的会。
什么很重磅的会?
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为什么说这个会很重磅呢?
一是这个会的规格很重磅。出席的领导包括中央政治局委员兼重庆市市委书记袁家军、市长胡衡华、市政协主席唐方裕,市委副书记李明清,市委常委和有关市级领导。四大班子一把手,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没有出席外,其他三大班子一把手,以及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和有关市级领导(比如副市长、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等)悉数出席,这个规格,可以说是顶级的,够重磅。
二是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这个会上的讲话,信息量极大,内容可以说是超级重磅。
三是这个会对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所作的战略部署,预计将对重庆未来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和重磅的影响。

苏思 摄/视觉重庆
研读重庆日报发布的会议报道(报道全文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查看),先不说其他,仅是如下两个方面,就已经足够重磅:
第一,重庆制造业的产业布局发生重要的战略级变化。
具体来说,就是从之前确定的“2+6+X”调整为“33618”。
“2+6+X”是什么呢?
2: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6:打造特色工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6大特色产业集群;
X:培育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
“2+6+X”产业布局,这是在今年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确定的。
“33618”又是什么呢?
第一个3: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第二个3: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
6: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8:聚焦未来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
“2+6+X”是胡衡华市长到任不久推出的产业战略,曾有官媒评价说,“2+6+X”是重庆近年来,首次脱离最早的“1+2+7+36”,和后期突出西部科学城+两江新区的地域产业空间概念,清晰规划重庆传统优势和新兴产业方向的最新表述,这是新重庆现代化产业发展线路图的核心。可以说,评价颇高,而且也饱含期待。
“2+6+X”其实还是挺新的,从提出到通过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为重庆市的产业战略,也就近一年的时间。
但是,昨天会议确定的“33618”,可以说是对“2+6+X”的一次大手笔升级。
相比“2+6+X”,“33618”不仅增加了一个万亿级产业级主导产业集群(先进材料),还明确确定了3个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和6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另外 ,之前不明确的“X”,也明确为聚焦未来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
不仅层级规模大幅升级,囊括的产业数量也大幅扩展,并且更加具象化,也更加清晰。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老陈我看到这个新的“33618”产业战略,脑子里立刻冒出的还真就是这五个字。
这个布局,绝对堪称大手笔啊!
袁家军到任重庆不久,即提出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发展战略,并在经济发展方面,定下了到2027年重庆GDP和人均GDP分别迈过4万亿元、12万元大关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届时重庆在经济总量上将跃居一线城市,在人均上也逼近2万美元的发达经济体标准。
这意味着,从2023年开始,到2027年,这五年重庆的GDP至少需要保持不低于6.7%的年增长(2022年重庆GDP2.91万亿元,人均GDP9.065万元)。
这个可以说是一个立意很高,自我挑战极大的目标。
今年一季度,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32.89亿元,同比增长4.7%。如果要实现确定的2027年经济发展目标,这个增长水平无疑是不行的,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怎么办?
我们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面对挑战,要想办法,更高维点说,要有战略,特别是大战略。昨天袁家军书记关于推动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就是大战略。
第二,除“33618”外,昨天袁书记的讲话中还有三个提法很新,特别值得关注。
一是,他提出要塑造重庆“数字制造·智慧工业”新名片。
新名片,记住啰!重庆打造国家智造重镇,料将开启加速跑。
二是,提出要着力打造长江上游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绿色低碳产业,将在重庆迎来无限商机。
三是,提出要着力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地,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新贡献。
注意这个关键词——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
看到这个,你是不是会想到另外一个特别熟悉的词儿——战略大后方?
2021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2022年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庆代表团提交的关于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全团建议提案中,其实均有提到国家“战略大后方”的相关内容。如建议国家支持重庆立足打造“战略大后方”定位,谋划建设国家实验室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提升开展原创性和颠覆性创新的能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亟需国家层面大力支持,为打造国家"战略大后方"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产业和供应链方面,作为曾经的战略大后方重要基地,重庆建设新的战略大后方——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逻辑简直不要太顺。
用这个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来干什么呢?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地,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今年,各大央企纷纷热忱地与重庆对接,可能你还纳闷重庆咋突然这么大能量呢?
看到这里,你不纳闷了吧?当然,这里面肯定有袁书记和胡市长等市领导的运筹。同时,这里其实揭开了一个更大的谜底,那就是国家战略。这个国家战略,就是重庆要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以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这个着实猛啊,老陈我看到这个的时候,瞬间都有点颤栗的感觉。
朋友们后续看到各大央企到重庆落地项目,甚至有央企总部从北京迁移到重庆,也就不用惊讶了,在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这个国家战略之下,这些都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为方便朋友们更完整地研读学习袁书记昨天会议讲话的主要内容,老陈我根据重庆日报的会议报道,梳理出如下要点,供朋友们参考:
1,重庆制造业底蕴深厚
重庆是制造重镇,制造业发展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基础良好。
2,重庆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制造业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活力持续迸发、集聚发展态势良好、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取得积极成效。
3,重庆制造业还存在短板弱项
对照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要求,重庆制造业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
4、未来5年很关键
未来5年是重庆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现代化建设开局起步、迎接直辖30周年的关键期,也是重庆制造业跨越新关口、培植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期。
5,加快推进制造业3大变革,实现6个突破
要牢牢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着力抓好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规模能级、创新赋能、结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空间布局、企业主体升级上实现新突破,推动制造强市迈出重大步伐。
6,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立足现有基础,放大特色优势,构建“四梁八柱”,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升级打造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软件信息服务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创新打造新型显示、高端摩托车、轻合金材料、轻纺、生物医药、新能源及新型储能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聚焦未来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壮大18个“新星”产业集群。
7,要着力稳预期强主体增动力
千方百计助企纾困,大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制造业发展内生动力。
8,要着力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扎实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标志性场景应用,塑造重庆“数字制造·智慧工业”新名片。
9,要着力以“亩均效益”改革引领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全面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10,要着力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新体系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政策供给、高效配置资金链,配套完善人才链。
11,要着力打造长江上游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牢牢把握“双碳”机遇,扎实抓好工业节能减碳,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
12,要着力建设国家重要产业备份基地
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地,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优化“一区两群”制造业发展布局,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新贡献。
13,凝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协同、压实责任、勇于担当,进一步凝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14,要强化组织领导
市级层面要加强统筹协调,主管部门要突出抓重大项目,各区县党政主要领导要成为抓制造业发展的行家里手,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七张高分报表”重要内容,推动比学赶超、争先进位。
15,要强化政策供给
用足用好国家制造业发展政策措施,在财税、招商、用地等政策方面迭代升级,构建政策创新、政策调整、政策落实的联动贯通机制。
16,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全面推进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善常态化“三服务”工作体系等,加大督查问责力度,营造崇尚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蓝图已经绘制好了,接下来那就是一个字:干!
关于“干”,在昨天的讲话中,袁书记还特别提出了8个字的具体要求,就是“唯实争先、埋头苦干”。
唯实,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做正确的事儿;争先,在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以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争当排头兵。在此之下,埋头苦干,把事儿做正确,干到位。
嗯,重庆的未来,越看越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