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果热爱就去拍吧”|专访HiShorts!创投评审李睿珺

“如果热爱就去拍吧”|专访HiShorts!创投评审李睿珺
2020年12月23日 11:42 新浪网 作者 电影intelligence

  作者 / 无念

  “我觉得年轻的创作者还是需要有一点反叛和冒险精神。”当谈到刚刚结束的HiShorts!电影周的创投单元时,担任长片项目单元的评审之一李睿珺说道。

  10月20日,第四届HiShorts!短片电影周颁奖典礼在厦门落下帷幕,而今年也是电影周首次设立了创投单元。在当日的颁奖典礼上,除了颁发出短片竞赛单元的各项荣誉以外,同时还颁发出了创投单元的获奖项目。其中,青年导演李璞的长片项目《昨天》,在总共入围的9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佳长片项目”的荣誉。

  

  ▲创投单元颁奖嘉宾:李睿珺(左)、黄旭峰(右)

  今年是HiShorts!第二年举办创投,在保持了整体“小而美”的独特气质同时,进一步做到了创投类型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除了长片和动画创投,且在去年的基础上还增设了短片创投和WIP单元,每个单元分别设奖,并由专业的评审老师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相较于其他节展的创投,HiShorts!的创投显得更具针对性,创作者们被看到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

  尽管还很年轻,且尤其是在今年,组委会也面临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但HiShorts!俨然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短片电影节。它以其年轻活力、类型多元的特点在短片领域独树一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年轻的创作者们,像候鸟一样,每年12月从四面八方飞至南方的宜人岛屿厦门,观影、交流、切磋技艺。

  情报君此次也来到了厦门,亲自参加了这场年底的行业聚会,并采访到了长片单元的评审之一李睿珺导演,和他畅聊了许多有关创投和年轻创作者们的理解和看法。而李睿珺也分享了他作为青年导演时的种种酸甜苦辣,以及他作为前辈的一些建议。

  

  拍电影需要冒险,

  年轻创作者要走出安全区

  “这次看到的项目总体而言,题材和类型还是蛮丰富的。”李睿珺评价道。

  从类型上看,最终入围的这9个长片项目里,有对不同题材和类型的涉及,无论是类型化的尝试,还是对社会现实话题的观照,均从某种程度上展现出这一届年轻创作者们的创作思路和倾向。

  比如,《24秒》用体育竞技的类型化外壳包裹了有关留守儿童的社会议题;《南湖水鬼》则以极强的文本性和隐约的魔幻气质让人联想到《路边野餐》里潮湿浓郁的南方氛围;而《鱼生之味》则关注了“少女冻卵”这样敏感且现实的社会事件;《小团圆》把一个家庭的故事放置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语境之中,以另一个视角讲述了“计划生育”有关的话题,同样展现了创作者对于现实题材的强烈关注。

  最终获得最佳长片项目的《昨天》,导演李璞将故事背景放在了东北,结合了自己和编剧的亲身经历,把地域性的喜剧特色和严肃的抑郁症主题相结合,既展现了创作者本身对于社会议题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抑郁症患者这一群体的美好祝愿。

  

  ▲评委及创投单元获奖的项目

  除了对于社会话题不同层面的关注以外,此次入围的几个项目的创作者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倾向。他们大多数是90后,且为科班出身,部分有海外留学背景。再加上HiShorts!创投的入围有一个硬性规定,即主创们(导演、编剧、制片人等)此前必须有短片作品入围过以往的展映或竞赛单元,这些都从不同的维度确保了入围项目的质量和专业度。

  “不过,”李睿珺补充道:“所有的项目也都过于安全了。”

  “因为都是新导演嘛,你总是渴望从文本里面看到一种新的表达,符合当下年轻人心境的,甚至超乎你预料的东西,新的视角、精神,冒险的态度、新锐的语言、大胆的风格等等。现在的话多少就觉得有些保守了。”

  在他看来,年轻导演之所以年轻,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新”的东西,这是他们区别于成熟导演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他们身上可贵的地方,这足以让人忽视掉一些技法上的不成熟。“现在感觉这几个(导演)都是‘乖孩子’,不敢犯错。其实剧本嘛,犯一点错也没关系,那个是可以拽回来的。但如果你一直不敢迈出去,那你的思维就始终是老旧的。”

  电影是需要不断变革的,它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也都在随着时间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阶段。而这其中,市场的选择、观众们的口味也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就比如,十几年前,《疯狂的石头》这样多线叙事的犯罪类型片足以让人眼前一亮,但如果现在还在写这样的故事则多少有些老气;五年前,《路边野餐》的横空出世让人看到了诗意散文叙事电影的可能,但短短五年后,这样的类型也逐渐呈现出某种窠臼化的模式和疲态。

  电影市场发展之迅速超乎每个人的想象,年轻人更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大胆尝试,即便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也要试图找到不同的切入角度。

  “当然了,我觉得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也可以理解。”李睿珺分析道:“环境、教育、成本、不同年龄层创作者的心态,这些都会有影响。有些人可能觉得安全是自己更容易成功的原因,毕竟是第一部长片,选择一种相对更保险的方式,尽可能先做出来一个片子,资方比较放心,自己也更易于操作。但其实拍电影不是这样的。”

  他补充道:“假如我是一个资方老板,如果看到的都是这些过于保守的项目,或者是已经在很多地方都看过的故事,我为什么还要花钱去投一个没什么新意的,甚至是重复的项目呢?退一步说,创作者们也要考虑,当自己和其他项目一起竞争的时候,你的优势在哪里,尤其是当你的项目比较平淡、不够突出的情况下,为什么这个机会就会落在你身上呢?”

  

  ▲长片创投单元评审之一李睿珺

  在聊天的过程中,李睿珺导演反复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年轻人需要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在他看来,除了要保证原创能力和想象力以外,这种冒险性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一旦创作者一开始就把自己给约束住的话,那往后也可能很难有自己的辨识度。

  “哪怕出格一点都不怕,那至少证明你还有思考,还有爆发的可能性,怕的就是一切都‘太乖了’,怎样都行,那就不会有新的东西诞生的可能性了。”

  

  短片和长片是两个系统,

  控制预算很重要

  作为一个主要定位短片领域的电影节展,为什么要开设长片的项目创投?对此,李睿珺也表达了他的思考。

  一方面,HiShorts!创投入围的标准决定了它对于这些年轻创作者们有一个跟踪式的培养和观察。创作者必须先有自己的短片,证明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后,才有机会进入长片创投,这更像是一种守护感。从阶段发展和项目孵化上来看,这也是一个合理的推进过程。

  另一方面,市面上大多数创投会为公开征集的形式,且不论项目此前是否入围过其他创投,新人导演和成熟导演是否会同台竞争等因素;而HiShorts!创投确保了入围项目控制在一定的体量内,且从短片起步进入到长片,给了年轻创作者们更多公平PK的机会。

  往年,从HiShorts!走出的短片,有好几部其实已经具备了扩展成长片的条件,也都陆续进入了项目的孵化阶段。这也是HiShorts!发展的第四年,急需跟产业市场形成一个有效的连接,在不断稳固自己发展体系的基础上,持续地发掘新人,从短片起航,向市场输送新的具备执导长片能力的新锐人才。

  当提到短片和长片这两种体裁时,李睿珺分享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从短片到长片,对于创作者来说,虽然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这其中思维的转变,并不是那么容易。考虑到它们之间时长、体量乃至文本的差异,把短片扩展成长片,不仅仅是往里面加塞内容,更是两种不同的系统和拍摄方法。

  他告诉情报君,这几年担任很多短片展的评委时,发现国内创作者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很喜欢往短片的长度里塞进去一个长片架构的东西,把它弄的很复杂,导致节奏失控,结构上也很臃肿。

  “短片只是一种练习,考验的是你在很短的时间里讲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叙事是否流畅的能力,不需要讲一个多么宏大或圆满的主题,很多短片习惯抻到4、50分钟,这其实很尴尬。我觉得30分钟是一个极限了,15-20分钟,这是一个短片合适的长度。”

  

  ▲长片创投单元现场

  当被问及一个普遍的话题,即作者性和市场性之间的关系时,李睿珺也坦言道:“挺难的,到现在我也没做到。”

  囿于个体经验有限,年轻创作者在面对自我表达和市场选择之间的困境时,总是难以找到这其中的平衡。在李睿珺看来,重要的是要找清自己的定位。

  “如果你更擅长做一个类型片,或更想成为一个商业片导演,那重要的就是要把故事讲精彩了,用一个吸引人的方法,让观众沉浸在其中,不要太多地去考虑‘个体表达’这件事,因为‘表达’是个自然的事,拍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了,你需要去权衡这其中的比重。”

  他接着提到:“那如果你做的是一个作者属性强的、偏私人化,乃至偏实验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它自然会离观众或市场的审美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你也要有这样的预期,不要去抱怨为什么看《蜘蛛侠》的观众不来支持你,那些排《蜘蛛侠》的影院不给你排片。大环境就是如此,我们当然期待它会有好的市场回报,也会积极努力去改变,但这毕竟不是单方面能够决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凭一己之力总归是比较难的。”

  票房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投资同样如此。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比写不出好故事更难的,可能是找不到钱。资本市场的选择,很现实也很残酷,而对于新人创作者而言,如何让自己的项目被看到,预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次入围的长片项目里,预算从十几万到几千万都不等。年轻创作者往往缺乏对于一个大项目的掌控能力,数字太小可能无法保证作品质量,而数字太大又面临着比较高的风险和压力。对此,李睿珺也给出了他的建议。

  “在我的概念里,处女作长片不要超过500万,其实这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

  他解释道:“如果数字太大,你的资金管理和工作肯定会有问题,因为你没有经验,也缺乏实操一个这么大盘子的能力;同时,资金越大,你受到的干预和限制也会越多,资方的决策也会更困难。资金少的话,相对会自由一些。我觉得在这个阶段,还是自由度比较重要,对于新人来说,切忌盲目膨胀,这也是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

  

  创投会多多益善,

  但年轻人也要主动出击

  如今,市场上的各类创投会层出不穷,新人导演的机会自然也更多了,但其中的孵化率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对此,李睿珺整体仍然表达了他的支持态度:“对于新人导演而言,创投还是多多益善吧,能够让更多的新导演崭露头角。”

  如今已经创作了六部长片作品的李睿珺,也和情报君回忆了他当年作为新导演以及参加创投时的情况。

  当时的创投其实并不像现在这样,不仅找不到什么钱,也很少有资方会来设立奖项,只有少量的奖金。李睿珺直到第四部作品《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才入围了当年的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幸运的是,《水草》这部作品拿到了五个奖项中的两个,获得了10万港币的奖金。从HAF回来后,北影节设立了首届创投,邀请《水草》前去参加。这便是李睿珺仅有的参加创投的经历了。

  在他看来,当时参加创投时,自己已经不算是一个新导演了,所以即便没有这样的平台,行业对于他和他的项目,仍然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对于新导演来说,创投这个平台更大的意义在于,会给予这些新导演一定的认可,得奖并不重要,只要入围就已经是一种鼓励了。

  

  ▲李睿珺(左)、黄旭峰(右)红毯照

  从另一重意义上看,如今的电影市场以及行业发展,早已超过了当时的容量和体量,资金的涌入程度也是以往比不上的。不过,李睿珺也隐约表达了一丝担忧:“相比如今的年轻创作者们,我周围的一波导演之所以还能持续不断地投入创作,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的抗打击能力更强。”

  为此,他解释道:“因为我和我周围很多人在开始第一部作品时,其实并没有太多资金的支持,主要还是依靠自己个人投入和独立制片,因为大家有这个意愿,想要去拍电影,那不管什么方式,借钱、打工,用自己挣的钱来拍电影,创作上不仅更自由,这种主动性和生存能力也更强。就算是烂片,赔了也是自己的钱。”

  “但现在的年轻人,因为有了创投这样的平台,所以大家很多人都是一种等待或观望的状态,等着某个机会的降临,等着自己才华被发现,但这种出头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你要想为什么幸运就偏偏降临在你头上呢?而且现在人们更重视市场、票房的评价体系,创作上没有那么纯粹,年轻人面对市场的抗打击能力也不如以往。”

  回看李睿珺过往的几部作品,的确也是从独立制片起步的。

  处女作《夏至》,在他心目中远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作品,但就是这部成本仅30万的独立电影,让他入围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鼓励是一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经过这次的实践,他明白了自己在导演方面的不足。制片管理、场地协调、人员沟通等各方面的欠缺让他迅速积累到了经验,这对于他日后的创作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尽管拍完《夏至》,我欠了30万,压力很大。但我当时才23岁,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也不后悔。那就是我当下的心态投射,‘想拍’这件事比‘拍什么’要更重要,而在这中间积累的价值都是我迈出第一步后才收获的。”

  《夏至》后,李睿珺以他的家乡甘肃作为背景,接连拍出了《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从一开始的独立制片,到有了一些公司的加入,再到后面去操盘大一点的项目,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能力的过程。李睿珺告诉情报君,前四部作品,加在一起的成本还没有400万。

  

  ▲《老驴头》、《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在聊天的过程中,李睿珺多次以贾法·帕纳西的《出租车》举例。在他看来,如果有条件有钱,那自然可以把工业水准做好一点,幕后班底搭建的强一点,尽可能推动它在市场上达到一个还不错的反馈。但如果这些没有,还是可以回到电影最原始的阶段,放弃技术,粗粝的形式仍然可以讲述一个情感饱满的故事。

  “说到底其实还是爱不爱的问题。”他说道:“现在早已进入了“全民影像”的时代。以前还要租一台设备,现在一个5D的清晰度就已经远远高于我们以前那时候了,手机的清晰度也都1080p了,所以说你实践影像的机会是随时随地的。如果你渴望表达的意愿足够强烈,与其被动等待、被选择,不如主动出击,去拍就是了。不一定非要弄个多厉害多完整的作品,先拍出个东西来,让行业内一部分人先看到你,或许那样会更容易脱颖而出。”

  如今,对于新人辈出的影视行业来说,创投对于年轻的创作者们,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尤其是在今年这样艰难的大环境下,它还是一个希望的信号,告诉所有人,长夜终将过去,光明正在路上。如何把握机会,迈出第一步,这是一个持久常新的话题。

  在聊天的最后,李睿珺也不忘给所有年轻人们送上一碗“毒鸡汤”:“如果不是非要拍电影的话,那就别拍,因为真的太难了。但如果你是真的热爱的话,就去拍吧,没有什么能够阻拦你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