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近400年海南岛至少下雪8次,明清小冰期有多“冰”

近400年海南岛至少下雪8次,明清小冰期有多“冰”
2020年12月30日 19:02 新浪网 作者 史趣123

  今天我们继续聊聊有关冰雪的话题。

  海南岛会不会下雪呢?

  很多人会说,海南岛怎么可能下雪?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终年太阳高度照射,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这样的温度,应该是不会下雪的。

  即便是2008年的雪灾,往南也只是影响到了广东,这离海南岛还隔着一个海峡呢!

  不过,现实中总会有颠覆认知的事情发生。历史上海南还真的下过雪。

  近400年时间,海南岛一共有8次下雪记录。

  明正德丙寅年,也就是1506年,文人王世亨留居海南万州(今万宁市)老家。这一年的冬天,万州破天荒地下起了雨雪。王世亨写了一首诗叫《正德丙寅冬万州雨雪》,专门记录了这一情景:

  越中自古元无雪,万州更在天南绝。岩花开发四时春,葛衫穿过三冬月。

  昨夜家家人蓑衣,槟榔落尽山头枝。小儿向火围炉坐,百年此事真稀奇。

  海南万州下雪,在当地人看来这是百年未有的奇事。

  海南下雪并非正德丙寅年一例,在此后的近400年的时间里,海南先后发生了7次降雪。根据《琼州府志》和各县地方方志,我们摘录汇总如下:

  ①明正德七年(1512年) 万州,是年冬,全州降雪。

  ②明崇祯九年(1636年)临高,下雪三日夜,树木为之尽槁。

  ③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文昌,冬大寒,雨雪,海鱼冻死,椰槟尽枯。

  ④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临高,冬霜冻。琼山,冬十一月,雨雪,卉木陨落,椰榔枯死过半。

  ⑤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 琼山,冬,天雨雪如霜,若树皆萎,槟榔死过半。

  ⑥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 澄迈,冬十一月,天降大雪,榔椰树木多伤。

  ⑦清朝光绪年间(1893年) 海南的琼山都有降雪出现。

  如果再算上1506年的那次,海南在近400年时间,一共有8次下雪记录。

  下雪只是气候寒冷的一个表现,在这个时间段内,海南还发生了寒雨、雨雹、霜降等寒冷事件,以致于“百物凋落,六畜冻死”不断上演

  海南雨雪、冰雹的成因比较复杂,笔者是文科生,这件事情不大说得明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海南寒冷事件与明清小冰期有关。

  海南下雪记录发生在1506-1893年间。这个时间段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根据竺氏等人的研究,1400-1900年明清500年间是我国比较寒冷的年代,其中1470-1520,1620-1720和1840-1890年间冬季异常寒冷。这与海南下雪的时间分布基本一致。

  小冰期是全球事件。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大约从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相对寒冷的时期。

  在欧洲,冰川逐步膨胀,冰舌延伸到草地,而且灾害性洪水多发,农田、山村只能向南迁移。

  而在我国,则有一个专门的名字“明清小冰期”,其响应则更为强烈。

  明代中叶以后,气温进一步降低,华北地区出现了“夏寒”“夏霜雪”等天气记录,江南地区出现大面积降雪现象,就连贯通南北的运河也延长了冰封期而无法通行。

  气候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以黄河流域为例,天气寒冷,居民就大肆砍伐当地林木取暖,造成生态破坏,而且由于寒冷,植被再生能力降低,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森林减少,涵养水源、固土保沙的作用就弱化,这至少造成了两个影响,一方面上游生态遭到破坏,容易发生旱灾、风沙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黄河流域水患增多。

  总体来看,明朝中后期,旱灾比较频繁,尤其是陕北地区旱灾更为严重。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涝,只要违背常规就会造成农业减产,鼠疫肆虐,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这为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受寒冷影响,北方草原的牧草大面积死亡,活跃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也频频南下。明代中叶,鞑靼等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入侵,战乱较多,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到气候的影响。而在1640-1700年这次小冰期中的最冷时期,清军则直接南下进取中原。中国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便出现了。

  明清小冰期原本是一个气候事件,但更像一个有着宏大主旨的历史事件。在冰期内无论是气候,还是历史都冰冷到了极点。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小冰期历史海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