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毕节水文人罗名忠:在扶贫路上演绎深情故事

毕节水文人罗名忠:在扶贫路上演绎深情故事
2021年02月25日 09:58 新浪网 作者 金台资讯

  社区通了自来水。

  2019年7月的一天,正在水文测站开展巡测工作的罗名忠接了一通电话,让他陷入沉思。原来,根据市委要求,毕节市水文水资源局新增1个脱贫攻坚帮扶联系点威宁县玉龙镇,需要选派一名了解威宁、有责任心的干部下沉驻村,开展帮扶工作。踏实肯干又是威宁土生土长的罗名忠便成了最佳人选。

  接到电话后,与水为伴,干了30多年水文工作的他反复思量:“水文工作我在行,可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我能行吗?”带着组织的信任和任务,罗名忠匆匆告别家人,带上行囊,踏上了脱贫攻坚帮扶之路。

  根据安排,罗名忠负责玉龙镇新发社区的帮扶任务。七八月的威宁烈日炎炎,罗名忠刚到点上就主动向社区支部书记请战,要求尽快投入工作。为了尽快了解掌握新发社区基本情况,他坚持深入村组,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心声,收集到的情况耐心地登记在记录本上,那是一本记满了民情民心民意的沉甸甸的“脱贫希望”。这些日子,罗名忠亲眼看到了困难群众的生存状况,有一些贫困户居住的危房摇摇欲坠,有些家庭用水靠地窖储存雨水、用摩托车到水源点运水,有些家庭的核桃等农产品销路受限、收入很低……看到这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更坚定了他扎根新发社区、助力脱贫攻坚的决心。“来到这儿已经不再代表个人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党组织的期待,也不能辜负群众的期待啊!”

  张恩荣户能繁母牛养殖场。

  贫困户王光喜是脑瘫患者,来到他的家,居住的房屋好像随时能被一场大风吹倒,进门后一股霉味扑鼻而来。类似的住房问题一直是困扰新发社区的脱贫短板之一。脱贫攻坚以来,新发社区共计751户危房改造户(包括231户贫困户),未装修入住的就有120户,危房改造工作居全镇之首。如何动员引导村民尽快装修入住,确保住房安全,这让罗名忠和村干部伤透了脑筋。罗名忠一边沉下心来动员引导贫困户尽快装修入住,一边将情况记录、汇总,向毕节市水文水资源局党工委汇报。通过他的积极联络和详细汇报,毕节市水文水资源局决定支持10万元资金用于解决住房补短板,直接受益贫困户80多户。

  2020年5月,村民王光喜一家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他激动地流下眼泪。“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也活不到今天,现在还让我住上了新房子,真心感谢党和国家。”

  “住房的问题解决了,但真正脱贫致富,还要靠老百姓自己,发展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才能真正巩固脱贫成果。”罗名忠想,“咱们村的核桃种植虽然规模不大,但是个个精品。”在他的沟通联系下,毕节市水文水资源局干部职工70余人购买到了新发社区的核桃,打通了核桃销售渠道。为解决就业问题,他还和村支两委一起理思路,找路子,为贫困户联系威宁县的“三白”基地务工。经过动员,在“三白”基地务工贫困户人口有时多达38人,少的时候也有8人。得知贫困户张恩荣、蔡开俊、席成友等想养牛,但缺少资金,又担心市场风险情况后,罗名忠多次深入3人家中,做思想工作,算经济账,并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在罗名忠的精心劝说和帮助下,张恩荣、蔡开俊、席成友放下了思想包袱,全身心投入到养牛事业上,修牛圈、购买能繁母牛。如今,张恩荣户存栏牛共计13头,蔡开俊、席成友户存栏牛各5头,养殖的牛陆续出栏,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实现了脱贫。在他们的带动下,新发社区发展养牛5头以上18户,年出栏130余头,经济收入有了保障。

  在回访中,见到罗名忠后,张恩荣激动不已:“感谢罗副镇长的帮扶,是你让我们放下了思想包袱,坚定的走上养牛发展道路,现在一年下来,收入可达10多万元,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饮水安全始终是罗名忠心里的“一道坎”,更是脱贫攻坚的“硬任务”。2020年,罗名忠和村支两委在大排查大走访中发现一处水源点,他激动地说,“如果规划建设为饮水工程,受益的百姓能达上千人。”水源是找到了,但是需要从峡谷中提水,罗名忠也很清楚,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花费不少的资金,初步预算得80多万元。80多万到哪儿去弄啊,罗名忠陷入了沉思。经过反复思考,罗名忠和村干部一起认真拟出方案和计划,积极向帮扶单位毕节市水文水资源局党工委和县检察院领导汇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心求水助脱贫的行动感动了相关部门。经过协调,项目顺利获批,投资85万元。经过几个月的奋战,提水工程、水池、管道铺设全部完成,村里终于用上了自来水,此项工程覆盖3个自然村、1所小学和3个种养殖合作社,解决了347户1300多人的饮水问题。经过毕节市水文水资源局水质检测,水质达到国家二类饮水标准。

  水通了,这潺潺的流水成了这山间清脆的乐曲,演奏的是那些扶贫路上的深情故事。2020年10月31日,新发社区经动态调整后贫困户211户,882人全部顺利实现脱贫。驻村干部罗名忠的心踏实了许多,提起今后的打算,他充满信心:“能够参与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工作,我是幸运的。组织没有让我撤离,我就要一直坚守在这里。更何况,我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我将尽自己的努力,深入思考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再立新功。”(文/图 张静)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