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七星关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七星关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2021年03月03日 09:39 新浪网 作者 金台资讯

  据毕节市政府网消息:近年来,七星关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实现农业产业连片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通过产业调整转变群众发展思路,带动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摘帽、致富奔小康。

  春暖花开时节,走进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大埂子村滑竹沟组,伫立山头,放眼四望,成片的经果林映入眼帘。看着已有一人多高的果树,大埂子村副主任韩德全说,发展的过程并不容易——

  曾经的滑竹沟,在农业发展上一直处于被困住的状态。因很多年轻力壮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使得村里的劳动力不断变弱,丢荒闲置土地逐渐增多。同时,因留乡种地的村民缺少发展思路和技术,以种植玉米、马铃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产生不了太高的经济效益。

  多年过去,尽管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已小有成就,但想要回乡发展,他们还是愁于没有门路。

  “考虑到大家的发展意愿,2016年,村里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探讨土地种植转型的事情。”韩德全说,当时有部分人不愿意,经过十几次院坝会、板凳会商讨,大家才达成共识,同意成立滑竹沟经果林专业合作社,发展经果林产业。

  随后,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由韩德全带队前往省内外多地考察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回乡后,经过一番讨论,大家选定有着交通、地理优势的集体荒山作为试验田,种下600余亩李子树。

  韩德全介绍,合作社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将65户村民纳入股东序列,村民以土地、资金中的一种或两种入股,等到经果林产生效益后,按照股份进行分红。

  同时,合作社还与在外经营水果生意的村民对接,提前联系销路,避免果子出现滞销。去年,经果林初挂果,上市的李子便基本售卖完毕,今年更有望大丰收。

  如今,滑竹沟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中走了出来,走在现代农业种植模式的路上,向着富裕村的行列迈进。韩德全说,下一步,该村将把经果林产业做大做强,充分利用当地区位优势,打造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基地,带动村民致富,特别是让劳动力较弱的人守在家里也能赚钱。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七星关区长春堡镇合桩村的村民没有闲着,大部分时间都在大白萝卜地里忙着采收萝卜,并将采收回来的萝卜洗干净、打包、装车,然后销往贵阳、毕节的各大市场。

  说起种植大白萝卜带来的收益,合桩村村民夏大富颇有发言权。前年,他家采收了1.8万斤大白萝卜,获得了8000余元的收入,去年他家又种植了四五亩大白萝卜,也卖好几千元,这让夏大富干劲十足。

  产业是助推群众增收的有力支撑。为带动群众增收,去年合桩村动员了172户农户参与到大白萝卜种植中来,其中贫困户40户。

  长春堡镇党委副书记陈阳介绍,为稳定群众收入,长春堡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发展以刺梨和李子为代表的经果林产业,以辣椒和应季蔬菜为代表的蔬菜产业,以跑山鸡为代表的生态畜牧业产业,以白芨和天麻为代表的中草药产业,种植刺梨2.35万亩、李子0.85万亩、辣椒0.2万亩、蔬菜0.2万亩、大白萝卜350亩,养殖跑山鸡3万余羽、生猪4万余头,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确保了贫困户能够稳定脱贫。

  在离七星关区海子街镇树垮村服务阵地不远处的大山间,52岁的吴明福正在七星关区红伍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内给鸡喂食。

  养殖场内,等待着吃食的跑山鸡东窜西窜、追逐嬉戏。吴明福拿着水瓢,给每个饲料槽加满包谷和辅料。

  近年来,海子街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各项部署和文件精神,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紧盯“四场硬仗”,聚焦“五个一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2020年,该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理清产业发展思路,引导群众算好收益账,落实图斑、地块、替代产业及经营主体。以政策为导向,群众增收为目标,海子街镇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

  据了解,树垮村总人口217户1165人,有耕地1600亩、林地2152.4亩(其中公益林1485.3亩、经果林677.1亩)。该村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生态养殖、种养结合”的模式,坚持“支部带头、书记带头”,组织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利用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和种植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群众就业问题,积极促进群众增收。

  吴明福是村里的贫困户,儿子和女儿都在上学,一家4口全靠吴明福种庄稼为生。前几年,他的妻子李会琴患了乳腺增生,病情严重,治疗花费了数万元,最终还是没能痊愈。

  村“两委”了解情况后,将吴明福家纳入因病致贫贫困系统。为改变贫困户的生存面貌,村里推荐吴明福就近务工,参与合作社鸡舍的前期搭建、饲养跑山鸡等多项工作,每月至少有1500元的工资,加上护洁员每月500元的收入,吴明福一家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对吴明福来说,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里,他感到十分欣慰。

  树垮村村支书孙善红介绍,七星关区红伍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于去年7月正式成立运营,合作社采取“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模式,在闲置的30余亩荒山修建鸡舍1000余平方米,目前共有17个鸡舍。合作社引进了慈伦鸡、青脚毛鸡进行养殖,其中慈伦鸡年出栏1万羽左右,都是用包谷、天然中草药进行喂养,鸡肉肉质细腻、鲜美,现已大量出售。按照市场价,跑山鸡可卖到25至30元每斤,鸡蛋可卖到1.5至2元每个,平均每天售出鸡蛋300枚,一年有12万元左右的净收入。

  树垮村发展跑山鸡养殖,为部分没有发展方向的贫困户带来了就业机会。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入股,贫困户以1000元资金入股到合作社中,产生效益后将以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分红,贫困户还可以通过在合作社务工获得一份稳定的就业收入,拓宽群众的就业渠道,目前共带动当地217人就业。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将带动就业的发展理念逐步在树垮村群众的心中根植,并付诸于实践。”孙善红说,在发展过程中,树垮村高标准、严要求打造跑山鸡养殖基地,坚持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以土地资源有限利用为载体,以有机农产品、绿色为支撑,推进树垮村的建设与发展,接下来,将继续整合树垮村的土地资源,扩大规模,加大劳动投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继续发展养殖业,吸纳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树垮村以就业为抓手,巩固脱贫成果,让贫困户走稳小康之路,下一步,该村将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突出抓好“四个一”活动、扶贫政策宣传和“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多措并举、鼓足干劲、精准发力,助力脱贫攻坚成效再提升。

  此外,积极跟踪已经脱贫的群众,及时关注贫困群众的就业和收入状况,多途径防止贫困群众因为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贫,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在就业脱贫中遇到的困难,使群众实现稳步就业、增加收入。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七星关区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动传统山地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以“532”农业产业布局和“211”工程生态畜牧业发展为载体,重点发展蔬菜、茶叶、食用菌、精品水果、中药材、生猪、生态家禽、生态渔业等产业,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张占琴 王 坚 勾 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