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延安的红色记忆(5):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延安的红色记忆(5):延安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2021年02月13日 13:08 新浪网 作者 游戏看小伟

  

  离开桥儿沟,打不到车,正好有一路公交车开往市中心方向,就上了公交,坐到延安大礼堂下。下车便是我要寻访第二站: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大礼堂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大礼堂建于1941年,参议会是陕甘宁边区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建了这座大礼堂,用来开会与办公。这在当时的延安绝对算得上是地标性建筑了,为砖木石结构,正门外墙用磨制石块砌筑,内部可容纳1200余人。

  礼堂门前立有两块石碑,一块是谢觉哉题写的“改题‘延安大礼堂’记”,说的是最早在门额上方额题“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是时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哉题写,1947年3月国民党占领延安对礼堂进行了破坏,将额题铲毁,1956年谢觉哉重回延安,又题写了“延安大礼堂”五个大字。

  

  

  现在,礼堂正门上方镶嵌的就是谢觉哉重题的“延安大礼堂”。从这块石碑看,谢觉哉的书法真是漂亮。那一代人,人人都有一手好字啊。

  建国后,对礼堂进行了翻修,但外观仍保留原来风貌,至今仍是为延安的一些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场所。在1961年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延安革命旧址就被列入,其中就包括这座大礼堂。

  

  距离大礼堂百余米,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临街的标志很醒目,但由台阶走上去,却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院子,整体呈“凹”型,正面5孔窑洞,中间是边区政府会议室,左右两边各有一排石窑洞,看上去也没对外开放参观的痕迹。1939年2月至1949年6月,除转战陕北一年外,陕甘宁边区政府一直驻守这里。

  

  

  

  走在边区政府旧址和大礼堂前的大街上,看到远处山腰有一座礼堂式的建筑,几乎是建在悬崖上,很有特点。用相机拍下来,放大后看到“礼堂”正门上方有“陕甘宁边区审判史陈列馆”的字样。查了一下,这里是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前些年修复后被辟为陈列馆。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所在这座山名为龙湾山,位于宝塔山南侧,与边区政府和大礼堂隔延河相望。据说,当年龙湾山也被老百姓称为“法院山”。著名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是那个时期边区法院创造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