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单田芳墓碑上只有六个字,却写满了心酸和感动

单田芳墓碑上只有六个字,却写满了心酸和感动
2021年04月06日 15:12 新浪网 作者 红单来了小宇

  提到单田芳,在国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单田芳一生只得过一次奖,就就是第七届牡丹奖“终身成就奖”。这是单田芳入行以来的第一个奖项,为此,单田芳还特意发表了自己的获奖感言。

  

  “我听说评委们在颁奖前做了很多研究。他们翻阅档案,发现我从21岁到78岁从未得奖。每年都是零。法官觉得这个人太可怜了,连喊了57年也没得奖,就把奖给了我。”

  虽然听着有点自嘲,但其实也是事实,单田芳的一生确实充满了各种艰辛和传奇。尤其是他去世后的墓碑上并没有记录自己的名字,只是简单刻了六个大字“且听下回分解”,真的是让人看着又心酸,又感动,展现了一个老艺术家的铮铮铁骨。

  

  心有不甘的艺术之路

  单田芳出生于艺术世家,外祖父是最早闯关东的打竹板老艺术人。父亲是一位弦师,母亲是一位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但是前些年搞艺术可不像现在这么吃香,正如单田芳所说的那样“这跟要饭也没啥区别啊,我可不愿干这个。”

  

  显然年轻的单田芳内心是拒绝的,他看不上祖辈的事业,并且也有了自己的理想“我想当医生,穿个白大褂,戴个听诊器,往屋里一坐,多绅士啊,起码不受风吹日晒”。

  当时单田芳是个学霸,同时收到了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但是后来因为当时得了一场大病无法按时去上学,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了求学之路。

  在父母的安排下,单田芳只能走上了说书的道理。好在他非常聪明,并且因为家庭的熏陶,从小他就帮忙做说书的记录,这些段子早些在单田芳心里生根发芽。

  水到渠成,单田芳还是走上了命中注定的这条路。

  独特嗓音是有原因的

  

  单田芳其实以前并不叫这个名字,以前叫单传忠,因为走上了说书这条路,单田芳自然要按照传统规矩,拜一个师傅,他的师傅叫李庆海,按照说书的规矩,他得沿着师傅的辈分往下延,庆后面的应该是田字辈,从此改名叫单田芳。

  而他开始学书的第一部评书就是《小五义》。1956年大年初一单田芳第一次登台表演。这成为他传奇一生的开始。

  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席卷全国的那场活动也改变了单田芳的人生,他被迫放弃了自己说的说书事业,到农村去干活,也正是这一段的经历让单田芳的声音发生了改变。

  “着急上火,我的嗓子出了问题,几乎说不出话来,吃了很多治嗓子的药也不见功效,右耳朵也聋得不行。后来,又忙着恢复茶社,成立新的书曲队,着急上火嗓子坏了,耳朵聋了。动了三次手术,我的嗓子变成了现在这样。”

  

  不过也正因为这种嗓音的变化,让单田芳反而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单田芳并没有放弃,他结合自己的嗓子进行了很多创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类似老人说书一样的风格。完全不同于其他说书人,识别率非常高。

  且听下回分解

  1979年单田芳单老重返书坛。他的观众也变成了电台和电视观众,这种改变也影响到了单田芳的创作。

  “我一想,就拿他们当观众,他们也是人,我在里边说,看外边他们的表情。我一抖包袱,他们龇牙一乐,我心想这包袱抖响了。要是看见他们在外头唠嗑或是打盹,那说明这段书说得松懈,没把他们说住,我的注意了。”

  单田芳能取得如此的地位,原因很多,除了他的努力之外,再就是他不断创作,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有很大关系。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的评书遍地开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很多人都是听着他的评书长大的。《七杰小五义》,《封神演义》,《三侠五义》,《白眉大侠》等等,很多都是他自己创作的。

  如今单田芳老师已经离开,但他的作品还是陪伴着大家,就仿佛他根本没有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陪伴大家。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