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黛瓦、粉壁、马头墙,来西递古村感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魅力

黛瓦、粉壁、马头墙,来西递古村感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艺术魅力
2021年02月03日 09:41 新浪网 作者 老王体育视界宝仔

  在我国最具徽派建筑艺术的一百多座古村落中,安徽西递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之一。古徽州的地域,通常是指古徽六邑(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婺源),这里四面环山,河流纵横,风景优美。良好的环境,宜居的生态成就了中国古民居建筑最具影响力的徽派建筑。为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宜居氛围,徽州的先民们对村落选址的地形﹑地貌﹑水流﹑风向等众多因素都有周到的考虑。到西递古村主要就是来感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徽派建筑。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穿过村庄在村南会源桥汇聚,蜿蜒向西流淌,“东水西递”,也就有了西递这个古村落。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优美的环境是徽派建筑选址的首要条件。

  

  徽派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典型特征的建筑外表。走进西递村,纵观古村落的每一幢建筑无不展现出这一特征:雪白的墙壁,青黑的黛瓦,质朴、淡雅、简洁的色调给人以亲切的感受,“粉墙黛瓦”就是用来描写这种房屋的。屋顶、屋檐、空斗墙、马头墙等形成高低错落的形体节奏,在视觉上给人以和谐和愉悦的审美享受。

  

  徽派民居建筑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围合式院落、庭院,有点像北方的四合院。庭院结构的民居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样的院落,既保证了居民私密空间的距离,同时又扫除了因安全而附加的封闭感觉,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在已开放的西递众多古建院落中无不体现了这一建筑空间理念。

  

  惇仁堂,是明朝胡应海晚年居住的地方。房屋呈五开间两厢二楼结构,宽大明亮,气势轩昂,在现存的西递明清古居中位列首位。堂内陈列摆设古朴典雅。“惇仁堂”匾额高悬太师壁上方,是清嘉庆年间自称“菊叟”的汪承霈手书。房大屋亮是惇仁堂建筑的显著特点,中间厅堂十分宽敞,两侧各有两间为卧房,两间卧房相通,古称“联珠房”,类似现代的套间,其建筑结构在西递众多的古民居中独树一帜。

  

  

  敬爱堂,是明代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的三个儿子为表示兄弟间互敬互爱,故将享堂改建成祠堂。走进祠堂祭祀大厅雄伟壮观,举目环顾,对联楹柱,特别是梁檩上悬挂着“天恩重沐”、“上国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块金字古匾,似乎在向人们宣示胡氏宗族当年的荣耀。

  

  

  

  尚德堂,这座占地面积162平方米的古建筑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0年),大门用整块黟县青石砌成八字门楼,凝重端庄。气势非凡。清朝初期曾重修,但二楼的斗拱、瓜柱等均为明代建筑。

  

  

  旷古斋,是座康熙年间(1662年)建造的由庭院、花园和多个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旷古斋”的堂名是现代人给取的,寓意广博古徽州文化之意。这座建有门楼、门罩的古建也是徽州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古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的修建,在当时,门楼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旷古斋的厅堂陈设也是典型的古徽州风格,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与大匾“旷古斋”,由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手书。匾额下是幅山水画,画两边有两副古对联,其中值得关注的一副对联是:“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这是一幅改字联,它把“孝悌”改写为“孝弟”,将其扩展到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的“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中国文字的富含寓意在这里再次得到印证。

  

  

  在西递,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这种砖木结构的深宅古屋,这些古老的房屋经历数百年而依然完好,不得不赞叹古人的建造艺术,它也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建筑艺术宝藏。来西递就是要感受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徽派建筑的艺术魅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