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建国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的神秘女性干尸,或揭示人类文明起源

建国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的神秘女性干尸,或揭示人类文明起源
2021年01月19日 19:35 新浪网 作者 汪腾飞的腾飞说史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颜那亚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个体验,为什么有的成年人喝了牛奶会拉肚子呢?成年人喝牛奶,出现腹痛、腹胀、腹泻甚至是呕吐的现象称之为“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患者在世界各地不同人群中的比例是不同的,比例最高的是东亚人,其次是非洲人,最后是欧洲人。

  第一:楼兰美女与小河公主

  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7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毫米至3400毫米,因此,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但是呢,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高山和高原上的冰雪融化之后,容易汇集成河流,在河流的附近,会形成绿洲,绿洲之上有绿洲农业。《汉书》中提到的“西域三十六国”就是在绿洲农业的基础上形成的。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区,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西域地区的风土人情才逐渐被中央王朝所熟知,当然,西域与中原的民间贸易往来,很早就开始了,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这条贸易路线,就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雏形。

  但是,在汉代以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有所扩大,河流的径流量减少,主要表现为绿洲的沙漠化,到了唐代的时候,孔雀河沿岸的楼兰古城就已经废弃了,逐渐被湮没在风沙之中。

  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发现了楼兰古城,1901年,斯文·赫定开始在此进行考古发掘,楼兰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汉文文书和木简,并且还发现了粟特文文书、佉卢文文书以及五铢钱,与此同时,他还找到了一些具有希腊艺术风格的建筑构件。

  楼兰古城出土的文物,基本都被外国人掠夺走了,如今,这些文物都陈列在国外的博物馆中。

  1980年,新疆罗布泊出土了一具女干尸,楼兰古国再一次轰动了世界,日本人将这具女干尸称之为“楼兰美女”,根据碳14的测定,楼兰美女大约生活在3800年前,她死亡时的年龄约为40岁左右,下葬时身着粗质的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日本画家山本耀也还为她复原了生前的头像,这幅画像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楼兰美女”,当然,当时的技术没有现在先进,“楼兰美女”目前被收藏在新疆博物馆。

  2003年,中国的考古队又在罗布泊(具体位置在楼兰古城以北100公里的小河墓地)发现了“小河公主”,小河公主的尸体保存得非常完好,出土时睫毛还是弯的,连唇线都有,身体也显得丰满,以致于考古学家打开棺木时,惊呼:“啊小河公主……。”

  小河美女

  其实,小河墓地早在1934年就被瑞典考古学家弗克·贝格曼发现了,1927年,徐旭生与斯文·赫定在获得北洋政府的批准之后,组建了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开始对我国的西北地区进行深入的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资料,该科学考察团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35年,小河墓地就是在1934年被发现的。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首次发现了大批恐龙化石,并获得了1万多枚汉简(史称“居延汉简”),还组建了一些气象站,但是,他们的活动受到了舆论的谴责,因为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这些文物被发现之后无法确保不会流向海外,当时有人说:“惧特种学术材料之攘夺将尽,我国学术之前途,将蒙无可补救之损失,故联合宣言,对于斯文赫丁此种国际上学术上之不道德行为,极端反对。”(出自:《反对外国随意采取中国古物之宣言》)

  小河墓地在当时被称为“一千口棺材的地方”,由于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并未对小河墓地进行深入的科考,因此,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考古学者对照当时的照片认为小河墓地的基本状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陈列在博物馆的“小河公主”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人类学专家,根据“小河公主”和小河墓地其他的干尸的外貌,初步判断小河墓地的居民为欧罗巴人种。

  后来,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小河墓地的尸体,进行了DNA的分析,发现小河墓地的人群有南亚和东南亚的成分,小河公主其实是一个欧亚混血儿。

  第二:颜那亚文化的横空出世

  小河墓地的居民究竟来自哪里呢?很显然,他们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这些居民的祖先应该来自于中亚地区,这与颜那亚文化的横空出世有关。

  我们把世界地图打开,会发现从中欧到中国,分布有一个广袤的草原,这个草原,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欧亚大草原”。欧亚大草原以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为界,可分为东部和西部。西部的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东部的气候比较寒冷干燥。因此,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大迁徙,往往是从东向西迁徙,比如:匈奴人的西迁、突厥人的西迁以及蒙古三次西征等等。

  出现在欧洲的匈人

  但是,在5000年前,颜那亚文化的扩张,却是一个例外。原始印欧语系民族的扩张,在中亚和西域地区可能表现为从西向东。

  农业早在1万年前就出现了,但是,以饲养牛羊为中心的畜牧业的兴起,要晚一些,原因就是“次级产品革命”还未发生。

  早期的农业,人们虽然驯化了牛、羊、猪等动物,但是,却是一次性宰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肉。在当时,畜牧业远没有种植业重要。种植业需要靠近雨水丰富的地区或者是河流的附近,因此,欧亚草原的非河谷地带,人类是无法定居的。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前,人类学会了开发家畜的次级产品,即从它们身上获得毛和乳以及畜力。毛可以制作衣服,乳汁则可以当作食物,并且毛和乳,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而不需要宰杀动物。畜力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前的作用,不亚于今天的石油和天然气。“次级产品革命”发生之后,人类才可以在远离河谷的草原地带生活。

  20世纪初,瑞典妇女在挤牛奶

  直到蒸汽机出现之前,人类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马车。马车的发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家马的驯化与车轮的发明,当然,家马的最早驯化地和车轮的最早出现地,至今都没有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马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欧亚草原人群的基因。有了马车之后,人类就可以在广袤的草原上,进行游牧活动了。马车犹如野火一般,在草原上蔓延。最早运用这一技术,并在草原上发展以牛羊为中心的畜牧业,正是颜那亚人。

  颜那亚人的扩张,推动了印欧语系语言的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颜那亚人文化就是原始印欧文化,传播印欧语系语言的主力军是颜那亚人,但是,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古DNA的研究表明历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纯净”的印欧人,甚至也不存在纯种的颜那亚人。人类的各个人群在历史上都是不断融合与混血后的产物,当然,关于颜那亚人的形成,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我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绿洲上的最早居民为什么有白种人的特征呢?其实就是颜那亚文化向东扩张的结果。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西域地区最早的居民是塞种人,塞种人就是古希腊文献中提到的“斯基泰人”和“西徐亚人”。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道:“罽宾国……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罽宾。塞种分散,往往为数国。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也。”

  有的学者认为塞种人起源于允姓之戎,月氏人也与允姓之戎密切相关,春秋时期的陆浑戎、阴戎、伊洛之戎与九州之戎的文化皆带有浓厚的游牧文化的色彩。

  第三:人类进化从未停止

  我们一般认为人类发明农业之后,人类的进化就停止了,其实,人类的进化从未停止,农业影响了人类的进化,我们以乳糖不耐症来说明这个问题。

  人类在幼年阶段需要母亲提供母乳以维持生存,因此,人类在幼年阶段体内能够合成乳糖酶以消化乳汁,但是,到了成年阶段,就会因乳糖酶的缺乏而导致乳糖不耐症,这个时候喝牛奶,往往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的现象。

  一座现代化的奶牛场

  负责乳糖酶的合成的基因是第2号染色体上的LCT 基因,人类在原始社会,通常到了4岁之后,就失去了大部分的乳糖酶的合成能力了。但是,最近1万年以来,人类的部分基因发生了突变,LCT 基因在成年以后可以继续表达,从而使得人类能够顺利消化乳汁,这种现象称之为“乳糖耐受性”。

  当然,产生乳糖耐受性的基因突变不止一种,有的地方的人群发生的基因突变是独立的,但是,在历史上出现了趋同进化的现象,最终,使得现代人类到了成年以后,基本上都拥有了合成乳糖酶的能力了。

  人类开始把牛奶当作食物,始于前文中所提到的“次级产品革命”(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因为人类学会了与牛、羊共生,所以,使得自身的基因更加适合喝牛奶。

  古埃及人挤牛奶

  原始印欧人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游牧人群,他们以畜牧为生,利用马车这一交通工具,占据了欧亚草原,但是。原始印欧人并不是一个种族群体,而是一个文化群体。

  印欧人以游牧为生,单位人口数量之内能够成为战士的人就多,因此,他们以欧亚草原为中心,日益威胁中东、巴尔干半岛和印度河流域的各个古老文明。

  欧亚大陆最初的五大文明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古埃及古王国时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希腊爱琴海地区的米诺斯文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夏商文化)。

  欧亚大陆的最初的五大文明可以称之为第一代文明,第一代文明使用的金属工具是青铜器,也可以称之为青铜文化。

  古希腊,米诺斯王宫的壁画

  由于印欧语系民族的冲击,各个古老的文明相继崩溃,在中东地区,属于印欧语系民族的赫梯人和亚述人先后建立了赫梯帝国与亚述帝国,公元前1500年的中东世界,是北方的赫梯帝国、南方的埃及帝国与东方的亚述帝国相互争霸,此时,人类历史已经进入到铁器时代了。

  赫梯帝国、亚述帝国之后是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第一次统一了中东地区,波斯人同样是印欧语系民族。波斯帝国的出现,使得中东地区进入到帝国时代。

  建造金字塔、制作木乃伊的古埃及文明,是指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的文明,在公元前17世纪,埃及人遭到希克索斯人的入侵,在此之后,埃及的历史进入到新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的埃及人不再建造金字塔了,说明古王国时期的文明与新王国时期的文明有所不同。

  古埃及的马拉战车,公元前14世纪

  古希腊最早的文明是米诺斯文明,米诺斯文明分为两个时期,即克里特文明时期与迈锡尼文明时期,克里特文明使用的文字是线形文字A,该文字至今未被破译,证明创造克里特文明的居民与后来的古希腊人没有多少关系。

  最早入侵古希腊的印欧语系民族是亚该亚人,一般认为亚该亚人创造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100年),迈锡尼文明使用的文字是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早在1950年就被迈克尔·文特里斯给破译了,说明迈锡尼人与后来的希腊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大约在公元前1150年前后,古希腊最早的文明米诺斯文明灭亡,希腊的历史进入到黑暗时代,农业人口减少,对外贸易萧条,直到公元前800年左右,希腊诸城邦崛起,我们所知道的古希腊哲学家其实都是希腊诸城邦崛起之后的人物,西方哲学的开端始于米利都学派,该学派的创建者是古希腊学者泰勒斯,活跃于公元前600年左右,泰勒斯开始用自己观察到的事实来解释世界的起源,泰勒斯认为万物起源于水,欧洲的科学和哲学就诞生于此。

  希腊诸城邦的时代,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其实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而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所处的时代,则相当于中国的夏商周时期。但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地的文明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夏商周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并未因印欧语系民族的冲击而中断。

  中华文明之所以具有连续性,与中国的地理、地貌特征密切相关,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封闭,西南有青藏高原、西北有广袤的沙漠、北部是蒙古高原、南部是热带丛林,东部是广袤的太平洋,不容易受到亚欧大陆其他民族的入侵,而环地中海地区,则是一个开放的地貌。更为重要的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的诸侯国就修筑了长城,《诗经》记载道:“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猃狁就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可能带有印欧语系民族的血统。

  明代修建的长城

  然而,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并不表明夏文化、商文化与周文化,没有区别。孔子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对于夏商的礼仪制度,都能说一点,但是,夏人和商人的后代建立的诸侯国(杞国和宋国)的礼仪制度,已经不足以说明夏代和商代的礼仪制度的完整面貌了。说明,周文化(周礼)与夏商文化(夏礼与商礼)是有区别的。

  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原始印欧人的入侵,可能影响到了周朝的祖先,因为周朝的始祖后稷被分封在有邰,位于今天陕西一带的周族,是最先接触到了亚欧草原上的游牧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陆浑之戎、九州之戎、伊雒之戎的文化实际就是具有游牧文化色彩的文化。

  因此,研究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古人类,对于中华文明的探源,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研究中国历史,应当要有全球视野。

  最后,我们来简单说一说印度,印度最早的文明是哈拉帕文明,哈拉帕文明使用的文字是印章文字,印章文字至今未被破译,说明哈拉帕文明的居民与后来的印度吠陀文明的创建者没有多少关系。哈拉帕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开始衰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他们使用马拉战车和铁制武器打败了印度当地的人群,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了吠陀文明。

  当然,对颜那亚人以及对小河墓地的尸体,进行DNA的分析,只是部分解释了人类的起源的故事,更早之前的人类起源之谜还要上溯,不过,古DNA技术确实是未来人类起源研究的一个方向。

  人类在进入农业社会之后,进化其实从未停止,人类的农业影响到了人类的基因,乳糖不耐症就是一个例子,那么,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呢?现代科技是否会影响人类进化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建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