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一家没有报复张飞本身就有一种拉拢讨好的意味,与此同时这也反映出被抢女子在夏侯家的地位并不高。
这题目容易让人想入非非,没想到大老粗张飞居然好这一口,可真是……人之常情啊!
咳咳,言归正传!将时间轴拨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时候老张正在颍川郡进行骚扰战,给曹操的后方制造一些麻烦。
一天张老张带着大部队在路上行进,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肤白貌美的小萝莉在捡拾柴火,老张心脏一颤当即下马准备与小萝莉畅谈人生。
而这个小萝莉就是夏侯氏,夏侯渊的堂侄女,夏侯霸的堂妹,芳年十三,还未有婚配。面对已经三十多岁且浓眉大眼的张飞的询问,夏侯氏一害怕便将自己的家庭信息都透露了出去。
由于当时刘备和曹操是敌对关系,所以在得知这个小萝莉是夏侯渊的堂侄女后,老张就更加高兴了,他当即决定将夏侯氏掳走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对此《三国志魏略》这样记载道:
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为良家女,遂以为妻。
按理来说,张飞抢妻的行为已经让夏侯家蒙受了天大的羞辱,可他们事后为什么不报复张飞呢?笔者认为这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夏侯氏在家族地位并不高
谯县夏侯家的祖先是汉朝开国元勋夏侯婴,所以经过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夏侯家已经成为当地颇有威望的大家族,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夏侯家分支都很富有,恰巧夏侯渊一族属于贫困的那一批。
曹操起兵后,夏侯渊因为与他有亲戚关系便在军中混了一个军官的职位,可即便如此也不能瞬间改变夏侯渊家庭贫困的处境,为了抚养已故弟弟的女儿他甚至不得已放弃了最小的儿子,对此《魏略》这般记载:
时兖、豫大乱,渊以饥乏,弃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而由夏侯渊抚养的堂侄女也就是被张飞掳走的夏侯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夏侯氏会出现在荒郊野外捡拾柴火,其实是为了补贴家用。
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夏侯氏与夏侯渊并没有直系血缘关系,她还没有重要到让夏侯渊不顾一切与刘备翻脸,况且曹操也不会允许他这么做。
二、夏侯渊当时自身难保
当然哪怕夏侯氏不过是夏侯渊的堂侄女,被人当众掳走也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可为什么当时夏侯渊没有采取如何报复措施呢?
实际上他也是自身难保。当时曹操和袁绍还在官渡军事对峙,所有夏侯、曹氏的亲信都分派在各地,夏侯渊则是以督军校尉的身份,跟随曹操在官渡与袁绍作战,对此《三国志夏侯渊传》记载道:
及与袁绍战于官渡,行督军校尉。
而刘备和张飞此时在哪呢?他们联合黄巾军刘辟、龚都等人,向曹操大本营颍川郡许都等地发动骚扰作战。对此《三国志先主传》这样记载:
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
也就是说夏侯氏被张飞掳走的时候,夏侯渊正在官渡前线对抗袁绍大军,因为兵力上的差距他最多只能勉强自保,哪里还有余力去为一个堂侄女的清白报仇雪恨呢?
三、夏侯渊想要拉拢张飞
前面我们也说到,夏侯渊和曹操在官渡与袁绍大军打得不可开交,而刘备等人则在后方骚扰他们的大本营,这使得夏侯渊等人首尾无法无法兼顾,所以他很想与刘备势力暂时和解,以便自己能够在前线全力以赴。
恰巧这时候张飞掳走了他的堂侄女夏侯氏,虽然手段不够光彩,可至少张飞因此与他成了亲家,之前的敌对关系也就会有所缓和,从而使曹军摆脱现在的困境。
当然要是两家的关系能够再进一步就更好了。要知道在三国当中能够被称为“万人敌”的仅仅只有关羽张飞两人,可见其勇猛程度。不仅如此,张飞还是刘备的义弟,两人关系坚不可摧,如果刘备日后发达必然不会亏待张飞,要是自己之后发生了什么意外,凭借夏侯氏这一层关系夏侯家又会增加一条后路,其中的利益确实让夏侯渊心动了。
再说了,古代无比看重女子的贞洁,通常来说她们的婚姻只有一次,既然夏侯氏已经被张飞夺去了贞操,那报仇也无法改写结局,反而会让夏侯氏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与其如此倒不如顺水推舟成全这一段婚姻,这样夏侯氏的后半生也有保障。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事实证明夏侯氏的命运并没有因被掳而坠入深渊,反而越来越好。
张飞的年龄虽然比她大很多,但是对待她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夏侯氏再也不用为了生计而外出砍柴了。
不仅如此,三国鼎立以后夏侯氏与张飞生的女儿还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成了皇后,这也就是后来的敬哀皇后。
总得来看,夏侯氏的后半生还算比较美满的,这真是印证了老子的那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诸位读者你们怎么看?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