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青铜文化,故宫珍藏宝物,极为罕见的乳钉三耳簋

中国青铜文化,故宫珍藏宝物,极为罕见的乳钉三耳簋
2020年09月05日 21:05 新浪网 作者 弘毅国学文化

  

  【乳钉三耳簋】

  商(1600-1100B.C.)/高19.1厘米/圈足高7厘米/口径30.5厘米/腹深13厘米/重6940克

  器名簋(音轨),是一种盛食器,约相当于现代的“饭碗”。

  簋之制来源于陶器。陶簋原无耳,早期的铜簋也和陶簋一样是无耳的。后来,由于用铜造的簋比较重,比较大,就加上了耳,实际就是把手,方便取用。古人宴飨时是席地而坐的,簋放在席上,用手到簋里取食物,至今还有些少数民族保留着这种生活习惯,所以簋就需要造得大些。以后又出现了三耳簋、四耳簋、方座簋等多种形式。这时的耳当然不仅是起把手的作用了,还包含有造型装饰的意义。

  簋是盛装黍、稷、稻、粱等食物的用具。古代的贵族,在举行祭祀或宴飨时,往往准备多种饭食,需要同时使用几只簋,所以古文献中记载用簋的情况,少则二只,多达十二只,一般都是成双数的。如四只、六只、八只等。

  

  这件铜簋,侈口,深腹,高圈足;以回形纹为地,主纹采用斜方格乳钉纹及兽面纹、目形纹,这些都基本上保持了商代无耳簋的造型与纹饰特征。所不同者是制造者装饰了三个兽形耳,把口沿下及圈足上的纹饰分隔为三组相同的画面,是这件簋的突出特点。

  回形纹,是一种出现较早的几何纹饰,以连续回转的线条构成,旧称云纹(圆形)、雷纹(方形),或统称云雷纹。有时单独使用在器物的颈部或足部,自商代晚期开始用作青铜器主体纹饰的地纹。目形纹,中间为一目形,左右有延长的尾,或许是以后出现的窃曲纹的原始形态。乳钉纹,以乳状凸起为纹饰。乳钉位于斜方格的中心,周围填满回形纹,称为斜方格乳钉纹。

  

  有耳簋出现在商晚期,大多无垂珥(即耳下部坠形饰)。有垂珥的簋大约出现于商

  末周初,而盛行于周以后,所以本器时代的上限应为商末。但由于其斜方格乳钉纹装饰,是商器的一种主要纹饰,至周代已较少见,故这件簋仍以定为商器比较适宜。

  自有耳簋问世以来,双耳簋最多,也最常见。呈十字形对称布局的四耳簋也时有发现,惟有三耳簋极为罕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