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不少民族同胞家庭,我们一定会看到铜器用具或工艺品,每件铜器制作精美,上面雕刻的花草、人像等都栩栩如生,很难想象,这些铜器大部分是出自纯手工制作,并且都来自一个叫龟兹的文明故地。
铜器制作的历史渊源
大家可以从史料中了解到,中原冶炼技术自汉唐时期就传入西域,龟兹地区(今库车县)却成为西域最繁盛的冶炼铸造中心,因为这里还盛产金、铜、铁、铅、锡、煤等自然矿产资源,其中红铜的产量和质量位于西域各城郭之首。
当时,龟兹王室和汉唐皇朝来往亲密,并从中原学到了手工制作、农耕技术、文化艺术等,而作为铜器手工制作技艺,随着龟兹地区的冶炼业兴起,也逐渐从中原传入龟兹。这些使用铜器的大都是龟兹王宫、达官贵族和富庶人家,一般的老百姓家庭缺少经济实力,实在是用不起这种奢侈品。
经历千年时光和时代的演变,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的铜器却越来越少,直到民国时期,库车地域的已不再进行铜矿开采,新中国成立后,属于国家资源的矿产更是严控私人开发,由于制作铜器的材料稀缺,导致本就不多的手工艺人退出了这个行业,所以制作铜器的手工艺人濒临消失。
手工艺人的前世今生
在库车县老城,我曾采访过一位叫卡德尔·尼亚孜的老人,今年67岁,并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代传承人。如今,两年过去,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是否有了新的变化。
前些日子,我们来库车县老城,从人民路向西穿过团结桥,往前走150米右拐第一个巷口,就来到了卡德尔·尼亚孜的“祖业手工业铜品店”。还没走近店门,我们就听到了“叮当、叮当……”的声音,没想到铜器制作还在继续,这里的一切都未曾改变。
千万别小看这间小小的店面,卡德尔·尼亚孜的祖上可是库车王室的铜匠,他虽然是第六代传承人,如果再追溯历史的话,他的祖上的祖上一定是龟兹王室的专属手工艺人。记得上次来时,他曾告诉我,制作铜器的手艺是从祖上一代又一代传下来的,并且还有祖训,有传男不传女的说法。
走进铜器店,我们发现卡德尔·尼亚孜不在店里,只有他的大儿子买买提·卡德尔带着3岁多的儿子在忙碌。看见有顾客光临,买买提起身和我们握手问好。当听到我们的来意后,他显得很高兴,说每次有人过来拍摄或采访,店里的生意就会好上一阵子。
作为铜器制作第七代传承人,买买提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他说家里有历史记载的就有近三百年的传承了,到了他这一代,心里就琢磨着怎么把铜器制作做大,让各族群众的家里都能用到铜器,不管是家庭中各种器具,还是家里摆设的铜器艺术品,关键是让铜器焕发原有的生机和活力。
说起家族曾经的辉煌,买买提说:“在民国以前,凡是稍微富裕的家庭都普遍使用铜器,因为铜器制作的器具耐用而又上档次,家里摆放着铜器工艺品,又象征着家庭的富有和地位。那时听爷爷说,祖上铜器手工作坊有上千平米,工人和学徒就有几十个,家里建造的房子都是两层楼,全是用上好的木头做成的,雕花和纹饰都很漂亮。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庭使用了瓷器,而铜器却慢慢地走向了没落,如今家境也不去以前那么优越了。”
“后来,人们发现瓷器易碎,铜制作的器具,不仅耐用,而且还很美观,所以现在铜器逐渐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喜爱。”买买提脸上洋溢着自豪,他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我们祖传的手艺一定会有市场,将来也一定会越做越大。”
纯手工制作遭遇尴尬
“现在,你的父亲不做铜器了吗?”我们问买买提。
“我的爸爸都快七十岁了,他说自己干不动了,眼睛花了,手上的刻刀不小心就把手给割伤了,所以就干脆交给我和弟弟了。弟弟分家后就自己做,而我就继承了爸爸这间店面,继续把家族制作铜器的手艺传下去。”买买提说。
“手工制作太费时费力,难道你没有想到用先进的机械来代替吗?”我们向买买提提出了疑问。
“我们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就是纯手工制作,如果用现代的工具替代的话,爸爸不同意不说,还失去了传承的意义。因为机子做的纹饰和图案有点古板,不能灵活灵现地雕刻在铜器上,所以我们还是坚持纯手工技艺。”买买提回答。
事实证明,手工制作太耗时间,这与销售又合不上节拍,势必会影响销量和收入。买买提拿起一件圆形的铜器艺术品,他说制作这一件就要花费近10天的工夫,市场价格才卖到1200元一件,做了两件就花去了近20天的时间,所以一个月下来收入微薄,如果卖不出,就谈不上收入。
原本,买买提想招几个年轻人做学徒,以此来扩大规模,但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再说制作铜器还得有悟性和天分,不然的话,铜器上所刻的花纹和图案都无法完成。
想起今后的发展,买买提有些头疼,他现在只有培养不到4岁的儿子,没事的时候就把儿子带到店里,让儿子从小耳渲目染,希望儿子将来能继承自己的手艺,这样才能把技艺继续传下去。
每件铜器都彰显历史文化
龟兹文化,是东西文化元素融合后产生的本地域文化。
如今,新疆民族文化正是继承了龟兹文化的因子和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买买提祖传的铜器制作技艺,也正是发扬和传承了龟兹文化的艺术风格。
比如店里所摆放的铜器展示样品,果盘内的花纹有佛、莲花、孔雀等图案,餐盘内有植物等图案,高颈水壶上有菱形格等图案,这些都和隋唐时期的绘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能在龟兹地域内石窟里的壁画上找到相同的图案,因此可以判定,库车铜器手工制作工艺可追溯到隋唐时期。
我们还发现买买提制作的一件铜盘,里面的人物就是龟兹石窟壁画上的飞天,画面栩栩如生,人物怀抱着琵琶,像似在弹奏一曲天籁之音。这种飞天,在克孜尔千佛洞和敦煌石窟都可以见到,有力地佐证了龟兹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据史料记载,汉唐至清代,龟兹地区一直保持着红铜的传统冶炼。本来龟兹地区就是西域最大的炼铁炼铜地域,当时西域各城郭的兵器,大都出自龟兹,在今天的库车北面的山里,至今仍能看到一片一片的冶炼残渣。在清代,仅阿克苏地区就有乌什铸钱局、阿克苏铸钱局和库车铸钱局,早期的龟兹红钱就体现了这一特色。
买买提告诉我们,目前,库车本地及周围地区没有生产铜的厂子,制作铜器的材料需要从外地购买,尽管增加了成本,但纯手工技艺没有改变,传统文化艺术的技法更没有变,虽然在收入不是很乐观,但祖传的技艺还要继续传下去。他相信总有一天,这种非遗文化会在库车发扬光大。
望着眼前这一件件铜器制品,我们仿佛穿越到了汉唐,在繁华的龟兹城郭,那些铜器工艺品摆放在豪华的店面里,很多富庶和王公贵族纷纷挑选着精美的铜器,这些象征地位和富有的奢侈品,却让平民百姓暗自感叹。
就这样,铜器及制作工艺,从汉唐流传到今天,见证了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历史,也让龟兹文化艺术焕发出了生命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