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走基层、强“四力”③ | 报道的温度怎么来?细节、修辞,还有独特的视角!

走基层、强“四力”③ | 报道的温度怎么来?细节、修辞,还有独特的视角!
2021年02月20日 11:42 新浪网 作者 浙江融媒体

  全文共1641字

  阅读大约需13分钟

  今年春节,为了让留杭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度过一个安心、暖心、舒心的春节,2021年2月1日至2月28日,西湖景区、西溪湿地公园联手推出一份“优惠大礼包”。

  大年初一,记者跟随改革体验官一起在西溪西湖探梅赏景。2月13日,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新媒体栏目推出新春专题《在西湖西溪感受“梅”好》,在体验了“双西”一日游后,记者和普通游客一样,体会到了“改革有感觉,重在有温度”。

1

  改革有感觉 重在有温度

  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从“回家去”到“且留下”,西湖与西溪,不再只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旅游向往地,今年更承载着淡淡的乡愁——这也对“双西一体化”改革再次提出了明确要求:要让改革有感觉,需精准把脉、更应量体裁衣。

  在采访中,一位景区工作人员的话让我印象深刻:“‘双西一体化’改革要借助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去体会人心的温度。”

  在体验中,我们发现改革正是这样行进的。虽然只是一根杆、一张票、一趟车这样的民生细节,但往往饱含温度,于无声处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我们在停车场看到有外地游客为“无杆停车”竖起大拇指,我们在“双西直通车”上听到了杭州本地人的自豪点赞……

  “双西一体化”改革其实是管理生态的重塑,对游客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这是城市治理的智慧哲学,也是改革为民的温度所在。

  (作者:浙江日报杭州分社记者 张彧)

2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极富有人情味的体验式报道。报道采取明暗线交织方式,明线是以去西湖西溪赏梅游踪展开,暗线则是讲述杭州市景区如何落实“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改革成效和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整篇报道文章结构严谨、语言凝练利落、又相当到位。新春报道很容易模式化,这篇报道却非常有新意。

  首先,新闻价值凸显,于寻常中寻找不平常。一是人和事的选择很有典型性。报道中特邀了改革体验官周建平和记者一起去体验。周建平是杭州市政协委员、西湖景区的督导员,他所关注的“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是今年景区具有示范效应的改革工程。两者形成了报道的典型性。二是时间和地点具有显著性。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有很多人选择留在杭州过年,故而较之往年游客会多,时间节点具有特殊性。而西溪和西湖又最能代表杭州的风景点。这两者构成了新闻价值要素。

  其次,叙述视角客观、文章紧凑凝练。文章大量引用周建平的直接引语,以他作为观察者的视角,其评价显得客观真实。如“景区的改革不错哦”“撤杆效果明显”“ 绿堤现在免费开放”“80元联票”“我也希望以后可以开通更多直通车”等。结尾以周的话做总结:“一个道闸杆、一条公交线路、一张联票,这些小细节可以代表一座城市的温度与美好。”一句话非常凝练,言简意赅,收束全篇。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篇短文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趣味盎然,如拟人手法的61道杆集体“下岗”、比喻手法的“优惠大礼包”、“梅”字一语双关,既是看梅又寓意美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些修辞的悄然融入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富有时代气息。

  (点评专家:李蓉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副院长、教授)

  热文回顾

  传媒评论

  投稿邮箱:cmpl@8531.cn

  聚焦传媒大行业的创新变革

  研究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融合创新

  打造媒体人交流经验、探讨新知的平台

  订阅《传媒评论》杂志其实很方便哦~

  您可以在邮局订阅

  邮局代号:32-229

  全年定价96元

  每册定价8元

  您也可以通过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方法:发送“我要订阅”至公号后台

  或电话 85311731 85311662

  欢迎订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西湖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