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守望初心的丽水细节丨龙泉一家4代甘当红军守墓人

守望初心的丽水细节丨龙泉一家4代甘当红军守墓人
2021年05月17日 16:19 新浪网 作者 浙江融媒体

  下面请看“建党百年——守望初心的丽水细节”系列报道第四篇:《龙泉一家4代甘当红军守墓人》

  

  近日,龙泉市道太乡仙源村下乾自然村,远山白雾缭绕,村庄笼罩在雨丝与微风中。

  70岁多岁的村民吴永丰带着儿子吴跃明、孙子吴臻波,驱车两个多小时,从龙泉市区的住处赶回老家下乾,按惯例给红军老王扫墓。

  吴永丰说,他们是红军老王的守墓人。1935年老王牺牲后,他们时时守护、年年祭扫,是家庭传统,更是使命。

  红军老王是谁?与吴永丰一家有什么关系?1935年至今整整85年,吴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句嘱托

  百姓用心守护“亲人”红军战士

  当天吃完午饭,祖孙三人撑起雨伞出发了。爷爷吴永丰拿着柴刀在前头带路,孙子吴臻波紧跟着爷爷,儿子吴跃明扛着锄头、挑着祭品走在最后。

  老王的坟墓,在下乾的村后山。

  山路崎岖,雨天更是湿滑。祖孙三人默默地走着,唯有山路边的溪水低声呜咽。

  走了大约四五分钟,山路左边出现了一块约三平方米的平地,平地上垒着两大一小三块石头。

  这,就是革命烈士、红军老王的长眠之地。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刘英、粟裕的率领下,来到龙泉、松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当年8月,下乾苏维埃政府成立,刘英、粟裕、黄富武和陈凤山等在下乾办公、生活。

  红军来到下乾后,做了很多事情,如召开了村民大会,宣传共产党的好政策,发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红军还在下乾吴氏宗祠的墙上,写下了“共产党万岁”等标语。

  一时间,下乾周边的锦安、小吉、安岱后等村,成为了红军挺进师在龙泉、松阳交界处的主要活动区域。

  没过多久,红军挺进师将一些档案资料保存在下乾附近的山上,并留下4位红军战士负责看管。后来, 两位红军战士归队,另外两位继续留守。一天,敌军进山搜捕,一名战士不幸腿部负伤,另一位战士将伤员托付给吴永丰的父亲吴必升等村民,嘱托村民好好照顾后,便独自寻找部队去了。

  接到秘密任务后,吴必升等村民把伤员安置在土名叫大源的炭窑里后,每天暗地里送饭菜送草药。渐渐地,吴必升和伤员建立了革命友谊。伤员告诉吴必升,他姓王,是福建人。

  1935年9月的一天,吴必升把饭菜送到老地方,没有看到人,赶紧回村叫人来分头寻找。后来,村民在炭窑远处看到红军斜扑在一棵树的枝桠上,胸口中弹,已经牺牲了。吴必升、吴桥喜等人把遗体就地用树皮裹紧,连夜抬下来,安葬在村后山上。村民事后了解,他是被进山搜捕的敌军杀害的。

  下乾村民都不知道王姓红军的全名,为了便于称呼,村民们都将这位为革命牺牲异乡的革命烈士,亲切地称为“老王”。

  因为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紧张,村民不敢为老王立墓碑,只能在坟头堆了三块石头,以便辨认和记忆。

  85年过去了,石头依旧,老王的故事还在当地村民中口口流传,而下乾的村民一直守护着老王,牢记着85年前的嘱托。

  一份初心

  一家4代时时守护年年祭扫

  红军老王在世时,下乾村民冒着生命危险照顾;牺牲后,下乾村民不忘初心,守着他的长眠地不受破坏。

  特别是吴必升,每次上山干活经过,总是多留些心眼看顾,默默地守护着。

  第二年清明节,他在祭扫自家祖先时,帮助清理老王坟墓上的杂草,并恭恭敬敬地奉上祭祀品。

  用心守护,甘当红军守墓人,已经成为吴家4代坚守的红色家庭传统。

  吴永丰对记者说,他12岁时,第一次跟着父亲去扫墓。当父子俩来到红军老王的墓前,父亲神色凝重地对他说:“孩子,这是红军老王的坟墓,一定要记住,一定要保护好。”

  过了10年,吴永丰成家立业,成了村里的会计。父亲已50多岁,身体不太好,只能干些轻活。

  这年清明节,父子俩再次来到老王的墓前,一番祭扫之后,父亲郑重其事地交代:“这里‘睡’着革命先烈老王。他的墓,你一定要时时守护、年年祭扫。”“我不知道他的亲人具体在哪里,也不知道他的全名。他为我们牺牲,就是吴家的亲人,是全村人的亲人。”

  如同一支接力棒,守护的任务,就这样交到了吴永丰的手里。

  从22岁到70岁,将近半个世纪,吴永丰年年岁岁一丝不苟地守护着,继承着父亲那一份不变的初心。

  每个清明节,在村后山老王的墓地,他总是会清一清墓地周边的杂草、拢一拢坟头的泥土,说一说新中国巨大的喜人变迁、百姓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这几年,他身体不好,每月需要去杭州治疗。因此,去年清明节,他特意叫上儿子孙子,一起从龙泉市区回到下乾,再次讲述熟得不能再熟的关于红军老王的故事,交代吴家的红色传统。

  今年清明节前夕,祖孙三人又来到下乾祭扫。

  在红军老王的坟前,一番清理之后,在石头前摆上清茶、米酒等祭品,接着,祖孙三人神情肃穆地向红军老王三鞠躬,表达老区群众最朴素的敬意和哀思。

  “以后,祭扫的任务要交给你了。工作再忙,也不能忘了革命先烈和吴家的红色传统,当好守墓人。”“以后你年纪大了,再把接力棒交给儿子,一定要记得吴家的初心,记得当初红军的交代。”祭扫完毕,吴永丰细细交代儿子,吴跃明点头应下。

  一生感动

  英雄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11岁的吴臻波,已是第二年随爷爷、爸爸祭扫。他对记者说,“红军王爷爷,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位英雄。”

  是的,不仅仅是吴臻波,近些年,当地干部群众纷纷加入守护大军,一次次在守护和缅怀中学习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

  不仅仅是吴永丰一家,清明节村民在祭扫自家祖先时,也会专程祭扫红军老王。有时,他们会摆上清茶和米酒;有时,随同的孩子会采一束芬芳的山花放在墓前。

  今年1月,道太乡专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和部分乡贤来到下乾,拜谒红军墓,缅怀革命先烈,聆听红色斗争故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未广为人知的长达85年的坚守和守护,感动了很多人。

  去年10月,根据道太乡真实故事改编的微视频《守墓人》出品。故事以村民4代守护红军烈士墓为主线,讲述了村民为红军老王扫墓,且代代相传的故事。

  由乡、村两级干部和村民组成的演员阵容及本色出演,获得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美龙泉”微视频大赛一等奖。

  主演、仙源村委会主任何张荣说,通过拍摄,感觉肩上传承红色基因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担子更重了,“这件事,村两委班子已经形成共识,要当作全体村民最重要的事情来抓。”

  道太乡主要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与龙泉市老促会对接,下步准备对下乾的红军墓进行修葺,同时新建革命先烈纪念廊,将先烈们的革命事迹进行集中展示,供人们瞻仰、缅怀、学习。”

  该村村支书吴观金告诉记者,就在3月31日,村里完成了政策处理。清明节过后,村里马上开始修葺红军墓,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廊。

  听到消息,有着44年党龄、当过27年村干部的吴永丰很欣慰。他高兴地说,自己既是守墓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所做的,就是要提醒人们不忘革命先烈,让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长眠在浙西南大山深处的红军老王,就这样活在浙西南百姓心中,从未被忘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