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缺少“克制”的《悬崖之上》,如何才能摸到谍战地材的天花板

缺少“克制”的《悬崖之上》,如何才能摸到谍战地材的天花板
2021年05月13日 00:58 新浪网 作者 梦小酱八卦

  《悬崖之上》是一部有野心的作品。

  很难想象72岁的张艺谋还在尝鲜,而且一出马,便是给国内谍战题材的影视作品,打了一针强心剂。

  

  紧张的节奏、真实的取景、精良的制作以及一群老戏骨的加持,可以说《悬崖之上》诚意满满,但以色彩和画面表现为拿手绝活的张艺谋,还是没有摸到谍战题材的天花板,多少是有些遗憾。

  那么《悬崖之上》到底差在哪里呢?我们可以拿两部谍战题材的经典作品作比,其一是《潜伏》,其二则是《风声》,来看看谍战剧的精髓在什么地方。

  1.懂得克制,才能回味无穷

  《悬崖之上》的叙事节奏很快,暴力画面与情节铺垫层出不穷,像是很着急地在讲一个故事,想用饱满的情感去打动观众,展现这场无声硝烟的残酷与悲壮。

  然而,谍战题材其实不需要这么用力,TA更需要镜头的克制,和故事情节上的留白。

  什么是克制?就是用镜头去叙述和展现,而不是直抒胸臆,带入强烈的情绪,去告诉观众,你看,这些人有多么的不容易。

  

  比如在《潜伏》中,男女主最后分别的时候,相见只能相望,相遇却无法相守,这样虐心的情节,好几分钟却没有一句台词,连一滴眼泪和一声叹息都没有。

  不是他们不够惦念,而是剧中的翠平根本不知道他们会就此永别,用演员姚晨的话说,翠平见到老余时,本该欢呼雀跃,但是她忍住了,这对于观众的刺激反而更大,因为剧中人物没有宣泄出的情感,观众们会帮他们宣泄,而这恰恰能起到一个感同身受的作用。

  

  这便是克制,演员知道故事的走向,但是人物不知道,所以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像普通人一样,离自我结局远一些,而当观众清楚地明白局中人的宿命时,那种弥补不了、绵延不绝、想要嘶吼却连嘴都张不开的伤感,就被放大化了,直至感动自己。

  在《悬崖之上》里,角色动不动就要哭,爱情和亲情都要溢出屏幕了,TA没有给观众“回味”的机会,自然也不会“回味无穷”。

  2.制造紧张的氛围感,与人物的坦然自若形成反差感

  如果我现在问,你能记住《悬崖之上》里那些镜头,恐怕你会回答出好几处场景和情节。

  然而,同样问题落到《风声》头上,想来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那个寒气森森、危机四伏的黑暗小楼。

  

  《风声》把明与暗的战斗,禁锢在一个固定的地点,这种压迫感是无与伦比的,所以观众在观看时,就有种“大气都不敢喘”的感觉。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主角又是怎么样的呢?

  《悬崖之上》里的刘浩存,存在感很像《风声》里的周迅,年龄小,长的小,看似位置不足挂齿,最后却举足轻重。

  

  可刘浩存没能接住前面一众实力派、老戏骨留下的最后一口气,要不是于和伟的角色还活着,要不是两个孩子最终被编剧安排找到了,电影结局的走向都要打上问号。

  而周迅呢?一直端着,一直忍着,一直有着掩人耳目的脾气,和任务高于一切的坚持和坚定。

  特别是那句:“我不怕死,我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因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一下就唤醒了观众对时代责任的代入感,让人体会到那些人的伟大,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所以《悬崖之上》缺少什么,是缺少这样坦然自若的角色吗?不,TA缺少的,是信念,不是一句简单的“乌克拉”就能代表的。

  不夸大紧张的气氛、不渲染血腥的场景,用克制的情节和镜头说话,用精准细腻的人物心理变化做陪衬,让观众跟着电影里的故事走,而不是把xue淋淋的场景砸向观众,为人物去流泪、去缄默、去选择,才会让人印象深刻。

  所以老谋子的谍战之路,还有挺长的一段要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