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13岁男孩被困电梯自救失败坠亡!这个“密室”如何“逃出生天”?

13岁男孩被困电梯自救失败坠亡!这个“密室”如何“逃出生天”?
2021年05月09日 01:38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在福建福州,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悲剧。

  5月3日,福建福州。一名13岁男孩带着雨伞打包外卖回家。据监控录像显示,18时26分许,孩子按的是电梯二层的按钮,然而电梯却没有停留在2层,突然上升至6层和7层之间,且大门封闭。

  孩子先后按警铃、拍打电梯门、按“紧急通话”按钮求助,但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于是,孩子在电梯内进行“自救”,用自带的长柄雨伞撬开轿厢门和6层的电梯门

  在18时34分许,孩子试图从不到半米高的空间钻出轿厢,不料一脚踩空,发生了意外。

  据悉,该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但“电梯伤人”事件频频发生,已经变成了我们的“城市病”,每每踏进这个“小密室”,都忍不住心有余悸。

  这场悲剧的发生,据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小区物业的失职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但孩子的一系列“自救”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孩子真的会正确自救吗?

  当电梯骤停、紧急呼救按钮无人回应,你该怎么办?

01

  电梯停运“不可怕”

  “扒门”才可怕

  当电梯骤停、紧急呼救按钮无人回应,如果再加上没带手机或手机没信号的话,别说孩子,大人遇到了都会手足无措。

  这时,许多人想到的,都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桥段:扒开电梯门,从缝隙间爬出去。

  去年5月,在湖北孝感某小区内,两名8岁男孩独自乘坐电梯。

  监控显示,两个孩子一直在嬉闹,一个孩子不停地扒电梯门,还试图把即将关上的电梯门向两边扒开。

  这时,电梯突然停止运行,两个孩子慌了,其中一个孩子不停按亮所有楼层按钮、然后按紧急呼叫按钮

  这两步是非常正确的自救方式,但在电梯毫无反应后,两个孩子在慌忙间,开始“做错”:

  他们急得团团转,哭喊、蹦跳、拍打电梯

  被困约20分钟后,两个孩子决定“自救”脱困,他们用力地掰开电梯门,没想到面前是一堵厚厚的墙……

  然后,孩子们脱掉自己的衣服,将衣服捆成一条长绳,打算从轿厢和墙缝中爬下去。

  一个孩子撑开电梯门,一个孩子挤进了缝隙里。

  结果,其中一个孩子被卡在了电梯与电梯井壁之间,脚下悬空,仅靠头部支撑。一旦发生坠落或者电梯发生升降后果不堪设想。

  万幸,在孩子被困一个小时后,物业发现并报了警,孩子被消防员成功救出。

  除了扒开门,影视剧还总会出现“从轿厢顶上的逃生口、通风口逃出去”的桥段,这也是一大误导。

  影视剧是为了增加惊险刺激的效果才这样设计,现实中这通常不可能。大多数现代电梯不再在天花板上安装逃生口,即使安装了,也会从外面用螺栓固定,徒手几乎不可能打开。

  就算成功逃离轿厢,外面是数十层楼高的电梯井,自己爬上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万一电梯突然运行,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盲目扒门“自救”不可取,那么如果真的被困电梯间,会不会很危险,又该怎么办呢?

02

  被困电梯最担心两点:

  会坠落吗?会窒息吗?

  一旦被困电梯,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赶紧逃出去!

  原因有两点:一是担心电梯会往下掉,二是担心轿厢封闭氧气耗尽后造成窒息

01

  轿厢封闭,会不会窒息?

  但据相关专家解释:

  电梯轿厢并不是密闭的空间,有多个通风口。国家标准规定了轿厢通风口的面积。也就是说,就算因停电风扇停止运行,通风口也足以保证轿厢内被困乘客的空气流通。

  觉得窒息喘不过气来,有影视剧误导产生的错觉,也有太紧张的原因。

02

  电梯突然“掉下来”?

  很多影视剧中会出现电梯坠落的情节,镜头特写到轿厢顶上晃悠悠的几根钢索。给人一种错觉,认为电梯是通过单根绳索或其他脆弱的装置来固定的,一旦停止就会很危险,随时会掉下去。

  事实上,按照国家标准,电梯曳引钢缆的强度安全系数大于12(即核载1吨的电梯,按设计要求至少能承重12吨),且每台电梯的多根钢缆之间相互独立悬挂,每根钢缆都能独立承载电梯正常荷载下的重量。

  如果电梯下滑,也会有“手刹”自动刹车。

  大多数电梯都设有限速器和安全钳,如果轿厢超速,限速器立即动作,钢丝绳拉动安全钳运作使安全钳对导轨产生摩擦力,把轿厢迅速制动在导轨上,停止运动。因此,现实中电梯也几乎不可能出现自由落体的情况。

  电梯坠落的前提是八根钢丝绳全部断裂和控制器缓冲器全部失灵,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那为什么我们在乘坐电梯时,偶尔会感觉电梯突然下滑呢?

  这是电梯故障下的自动找平层,也就是电梯出现故障后,自动复位到某一楼层的校准动作。这个时候人会感觉电梯“咣当”一下,然后“秃溜”一截,会误以为是下坠。

03

  正确乘坐电梯

  小心电梯“盲区”

  除了电梯老旧没有及时维修造成事故,有些时候,也和一些孩子没有正确乘坐电梯有关。

  除此之外,一些电梯里的“盲区”也很容易发生事故,你都注意到了吗?

01

  直梯门开关的感应盲区

  电梯门有一个感应盲区,过于细的物品不能被感应到。

  因此,孩子的手指、一些“遛娃神器”,一定要小心。

  公安部消防局就曾经出过一个小短片,科普了电梯门的感应盲区。

  短片里介绍,电梯门主要有3种:

  触板式电梯门,接触到物体和人的身体,电梯门会弹开。

  光幕式电梯门,通过红外线检测物体,感应到了电梯门会弹开。

  触板和光幕式二合一电梯门,有2种方式可以让电梯门弹开。

  我们现在用的电梯门一般是光幕式和二合一式的:上下10厘米是感应盲区、正中2厘米也是感应盲区。尤其是门的最下端位置。

02

  直梯和门柱之间的缝隙盲区

  电梯和门柱之间的缝隙,是很多孩子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

  根据国家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规定,乘客电梯,这个缝隙是要小于6毫米的,就算使用过程中有磨损,也要小于10毫米。

  而《新闻大求真》节目就做过调查,3-6岁的孩子,手指厚度在5-8毫米之间。所以,电梯门的这个盲区,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来说,真的非常常见!

04

  被困电梯,要正确自救

  请告诉孩子们,如果被困电梯,千万别模仿影视剧的操作。

  按亮所有楼层按钮;按急救按钮,多次,长按;如果有手机或手机有信号,拨打求救电话,然后耐心等待救援。

  希望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要发生。

  部分素材来源:科普中国 常青藤爸爸 爸妈营 央视新闻

  全国产经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