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安顺:“普职互通”让育人模式“活”起来

安顺:“普职互通”让育人模式“活”起来
2022年01月21日 14:12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扩容和提质,近年来,安顺市高度重视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工作,借着国家进行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时机,打破了普职之间的藩篱,建起了双向流通的立交桥。

  育人新机,普职互通开新局

  安顺市共有8所中职学校(含安顺职院中职部),可容纳在校学生2.5万余人,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没有考取普通高中,宁可外出务工也不愿就读中职学校。如何吸引他们进入中职学校就读,完成高中阶段教育,一直是一个难题。2015年5月,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市教育局立足实际,探索制定《安顺市“普职互通”试点班实施方案》,积极推动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学分互认、学籍互转”,构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开放衔接的教育立交桥,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这些学生经过一年的中职学校熏陶后,除部分升入普通高中,完成高中阶段教育外,其余大部分学生可在中职学校顺利完成中职教育,直至升入高职院校。“普职互通”育人模式改革,让很多学生看到了就读普通高中的希望,各中职学校以“普职互通”模式招收一部份游离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之外的学生,紫云县、关岭县等部分县区职业学校“普职互通”学生比例甚至达到了新生规模的一半以上。

  统筹管理,以点带面破难题

  改革实施初期,围观者众、行之者寡,为增强“普职互通”试点班吸引力,市教育局以“三强”为抓手,破解发展难题。一是强统筹,“普职互通”试点班由市教育局统筹,中职学校具体承办,县(区)教育局负责申报,市教育局审批,报省教育厅备案。市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对“普职互通”试点班进行招生业务指导。对于未进入“普职互通”试点班学习的其他中职学生不纳入“普职互通”试点范围。二是强调度,以当年全市中职招生人数(含省内外送生任务数)为基数,仍然按2%比例测算,将测算出来的指标计划分配到安顺市开设“普职互通”试点班的各中职学校,各学校“普职互通”试点班在读学生可按10-20%比例,总比例不超过省教育厅文件规定的2%,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测试合格后转入普通高中就读。三是强保障,规定“普职互通”试点班学生第一年在中职学校就读,注册中职学籍,享受中职学生各种国家政策性资助。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年7月5日前,按照自愿的原则,参加由市教育局组织的统一测试,经测试合格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其原学校学籍予以注销,学生在原学校享受的各种国家政策性资助也同时相应取消。经测试合格的试点班学生按属地管理原则转入学生户籍所在地县(区)普通高中就读(事先由各中职学校与各普通高中签订协议)。通过“三强”举措,“普职互通”模式顺利实施,吸引了一大批可能辍学的学生进入了中职学校就读,扩大中职招生规模,弥补了部分县区普通高中办学资源不足的困难,有效提高了高中阶段入学率。

  双向选择,互通优势显成效

  随着“普职互通”工作的推进,各学校加强对互通班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孩子们有更深的思考,有双向选择,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入普,圆梦大学之旅。蔡佳佳,2017年就读于关岭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普职互通班”,在一年的学习中她找准了方向,2018年成功通过市级选拔考入关岭综合性高中继续学习,今年成功考入武汉轻工大学(二本)设计学类专业。普入职,成就自我精彩。张琼,2017年进入普定县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普职互通试点班,在一年的文化课学习中,接触到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产生浓厚兴趣,毅然转入服装专业学习。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省市技能大赛,2018年荣获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项目省级二等奖,2019年成功通过到日本工作研修考试,可以到日本工作,月薪可达人民币8000-10000元。

  “普职互通”改革试点的成功开办,提升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丰富了高中阶段多样化办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升学预备和就业预备教育,缓解了普通高中就学压力,提高了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融合。近年来,全市“普职互通”试点班共计招生8200人(2015年900人,2016年850人,2017年750人,2018年1200人,2019年1200人,2020年1800人,2021年1500人)。这一改革举措将更好地打破普职身份界限,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实现学生在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技能特色等方面的多元发展,为积极搭建高中阶段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作出积极有效的探索。(安顺市委宣传部供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