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江南物语|吕祖谦与陈亮的情谊

江南物语|吕祖谦与陈亮的情谊
2022年02月17日 11:21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沈志权

  在南宋儒林中,若论朋友情深,吕祖谦与陈亮当位居前列。两人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相识以来,赤诚相待,相互敬重,开展了频繁深入且充满情谊的交往,成了生活中的挚友,学术上的诤友。

  吕祖谦像。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金华)人,世称东莱先生。他博学多识,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他创立的“婺学”(又称金华学派),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东莱集》等传世。

  陈亮(1143-1194),字同甫,一作同父,婺州永康人,学者称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宋史•陈亮传》),主张事功之学,是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著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吕祖谦与陈亮订交始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这一年,两人同试漕台,同时榜上有名。吕祖俭、吕乔年《(吕东莱)年谱》绍兴三十二年:“是岁,发两浙转运司解第二人。”陈亮在给朱熹《又甲辰秋书》亦云:“亮二十岁时,与伯恭同试漕台,所争不过五六岁。亮自以姓名落诸公间,自负不在伯恭后。”是年,吕祖谦二十六岁,陈亮二十岁。吕祖谦博学多识,陈亮才气超迈,两人早已互有耳闻,加上又是婺州同乡,因此相见时格外亲切,从此结下了深挚友谊。

  陈亮像。

  吕祖谦与陈亮相识后,陈亮敬重吕祖谦的人品与学识,吕祖谦看重陈亮的才情与胆略,两人交往十分密切。在学术上,两人互相欣赏,互相切磋,互相诫勉。吕祖谦对陈亮的才情高论由衷赞赏:“四铭皆妙,而《喻夫人志》,范尉宗所谓‘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也。《易》《春秋》《周礼》,恨未得即听教。……而兄横飞直上,凌厉千载之表,真可谓大矣!”(《东莱别集•与陈同甫之二十六》)对陈亮求教新作,吕祖谦以为是“爱望之厚”,每每予以仔细审读,并作认真点评,做到褒奖不吝,批评不避:“示及近作,展玩数过,不能释手。如《邓耿赞》断句抑扬有余味,盖得太史公笔法。《武侯赞》拈出许靖康成事,尤有补于世教。独《陈思王赞》旧于河汾之论,每未敢以为安,当更思之。章、何两祭文奇作也。《广惠祈雨文》骎骎东坡在凤翔时风气。《跋喻季直文编》语固嘉,但起头数句,前辈似不曾如此道定。或云‘以予所闻者几人’,或云‘予所知者几人’,众不可盖故也。所见如此,未知中否?恃爱望之厚,不敢不尽耳。”(《东莱别集•与陈同甫之六》)对陈亮的转变与进步则满心欢喜:“垂喻倍悉,雅意再三玩怿,辞气平和,殊少感慨悲壮之意,极以为喜。驱山填海未足为勇,唯敛收不可敛之气,伏槽安流,乃真有力者也。”(《东莱别集•与陈同甫之二十二》)陈亮则对吕祖谦称颂有加,希望吕祖谦在职为官,为同道主持公道,“大著未有当去之理,只得安坐。同类散落,非所当问。公家有所谓‘敬而无失,恭而有礼’,何往而非吾类乎!去就只看自家今日地位耳。……千万为世道崇护”《陈亮集•与吕伯恭(又戊戌冬书)》;每有新作出则向吕祖谦求教,凡吕祖谦批评的文字,陈亮或存、或改、或删,无不虚心接受,认真修改;对吕祖谦的不足之处,陈亮也会直言指出,而吕祖谦同样会虚心接纳:“所谕随高低说话之病,自省亦诚有之。盖寻常与朋友讲论,每欲俟其意到乃发,故多有将护之病,自此当力除之。”(《东莱别集•与陈同甫之十六》)

  武义明招讲院。

  吕祖谦不仅在学术上与陈亮相与切磋,商讨问题,互邀论学,而且如兄长般对陈亮“诱之掖之”。对陈亮的恃才傲物,吕祖谦循循善诱,告诫他要心平气和,气象宏裕:“畎浍之水,涓涓安流,初何足言,唯三峡九河,抑怒涛而为伏槽循岸,乃可贵可重耳!”(《东莱别集•与陈同甫之三》)陈亮科举落榜,吕祖谦即致函陈亮勿以试闱得失为念,并托叶适带书、茶给陈亮,以示慰问;淳熙五年春,陈亮至临安更名同,连上《中兴三论》,言复仇大计,为孝宗皇帝赏识,意引面对,却为朝臣所阻,议欲予一官,以塞上意,陈亮愤而归,吕祖谦为陈亮不得施展才华深感惋惜,并致书宽慰:“谕及近况之详,慨然浩叹者久之。百围之木近在道隅,不收为明堂清庙之用,此自将作大匠之责耳,如彼木者,生意濯濯,未尝不自若也。‘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盖非《井》爻之盛,而兄以此自处乎?惟冀益加宽裕从容自颐,以慰见慕之徒之心,幸甚!”(《东莱别集•与陈同甫之二》)吕祖谦还为陈亮题写斋铭,为其祖父作墓志铭,《东莱集》今存《陈同甫厉斋铭》《陈同甫恕斋铭》和《永康陈君迪功墓志铭》;直至病重期间,吕祖谦仍想着要见陈亮:“渴望一见,得暇能命驾否?城隅穷巷,落叶满庭,亦无异游山也。手弱不能多及,悉留面布。” (《东莱别集•与陈同甫之二十七》)

  永康五峰书院。

  陈亮则视吕祖谦为唯一知己,心中有郁愤牢骚只向吕祖谦倾吐,而且也只有吕祖谦才能理解他:“海内知我者,惟兄一人,自余尚无开口处”(《陈亮集•与吕伯恭(又书)》),“丈夫出处自有深意,难为共儿曹语,亦难以避人谤毁也。此怀惟吕丈知之” (《陈亮集•复何叔厚》);乾道三年(1167)吕祖谦为母亲曾氏在明招山庐墓守丧,陈亮多次上山探望吕祖谦,参与吕祖谦的明招讲学,并举荐永嘉叶适拜入吕祖谦门下;乾道八年(1172),吕祖谦丧父,陈亮既写祭文又前往金华祭吊,并赶往明招山,与在此结庐守墓的吕祖谦一起讲学论课;乾道九年冬,吕祖谦接受师友的劝告,拟于明年正月遣散诸生停止办学,专心守墓以尽“纯孝之心”,于是询问陈亮:“永康亦有同志可以共讲贯者否”?(《东莱别集•与陈同甫之三》)陈亮立即与在方岩五峰书院办学的永康老乡吕皓商议,顺利接收了从明招山遣散的部分学生,此后又与吕祖谦、叶适一起去五峰书院讲学,使五峰书院成为继明招讲院之后的又一南宋知名书院;吕祖谦病重期间,陈亮不仅自己多次前往探望陪伴吕祖谦,而且与徐居厚结伴去金华吕府,给重病中的吕祖谦带去慰藉:“居厚无他苦否?五月间联骑相过,甚幸。病中尤思朋友旦夕之望。”(《东莱别集•与陈同甫之六》);吕祖谦去世,陈亮既为之“奔哭其柩”,又为之“陈薄币于庭再拜,遣香烛茶酒之酹”,且为之两作祭文,给予极高评价:“伯牙之琴已分其不可复鼓,而洞山之灯,忍使其遂无所承也!眇方来之难恃,尚既往之有灵”(《陈亮集•祭吕东莱文》);“惟兄天资之高,地望之最,学力之深,心事之伟,无一不具,其来未已。群贤凋谢,屹然山峙。兄又弃去,我存曷以!一代人物,风流尽矣。生也何为?莫解此理。彼岂无人,惧非书耳。昔兄之存,众慕如蚁。我独纵横,无所纲纪:如彼扁舟,乱流而济,观者耸然,我行如砥。事固多变,中江乃尔。三日新妇,请从今始。念此哽咽,泪落如洗。卮酒肉豆,非以为礼。”(《陈亮集•又祭吕东莱文》)

  吕祖谦出身名门贵胄,自幼恩受祖荫,长而科举顺遂,仕途畅达,而陈亮“家仅中产”,科举屡试不第,仕途无望,命运多舛,好不容易在吕祖谦去世十余年后状元及第,却在赴任途中病逝。在世俗的眼里,两人的差距可谓远矣。对此,陈亮自有切身体会:“伯恭遂以道德为一世师表,而亮陆沉残破,行不足以自见于乡闾,文不足以自奋于场屋……伯恭晚岁亦念其憔悴可怜,欲抆拭而俎豆之,旁观者皆为之嬉笑,已而叹骇,已而怒骂。虽其徒甚亲近者皆睨视不平,或以为兼爱太泛,或以为招合异类,或以为稍杀其为恶之心,或以为不遗畴昔雅故,而亮又戏笑玩辱于其间,谤议沸腾,讥刺百出。”(《陈亮集•与朱熹(又甲辰秋书)》)然而,不管世俗如何评说,对陈亮“吕东莱特重之”(朱熹语),而陈亮更视吕祖谦为“唯一知己”。两人相识相知近二十年来,亲如兄弟,情同手足,肝胆相照,至死不渝,终成南宋儒林一段佳话。(本文图片均选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