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将拼搏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将拼搏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2022年02月22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山西青年报

  青春微档案张然 男,22岁,中共党员,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象伊创新班成员,2019级预防医学专业年级负责人、山西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护旗手、山西医科大学书法与绘画协会副主席。荣获校级 “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服务标兵”等荣誉称号,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本报记者 陈彤 张然出生于山西省朔州市,在校期间,他跟随导师研究天然功能产物对炎症反应、糖脂代谢紊乱的营养学干预,以及天然功能产物微胶囊的开发利用,并立足专业前沿热点,结合家乡朔州特产沙棘研发新型纳米营养,助力家乡巩固脱贫成果。不仅如此,张然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扎根社区,依据所学预防医学专业知识配合当地疾控中心防疫人员完成各项工作。积极主动 投身基层 大一时,张然加入了山西医科大学心愿爱心社,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 刚开始,由于疏忽,第一次参加晋中市创建文明城市交通服务时,张然穿的衣物不足,加上未吃早饭,在12月的冷风中执勤站岗冻得直哆嗦。但想到自己代表的是城市青年志愿者的形象,再看看身旁日复一日执勤站岗、陪伴大家的交警,他瞬间意识到自己的矫情。于是,迅速调整心态,重新穿梭于各路口,继续辅助交警执勤。 张然还参加过防艾宣传志愿行等活动,积极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志愿组织,时刻不忘自己作为山西医科大学“公卫人”流行病疫情防控的初心。在山西医科大学校运会后勤部志愿活动中,张然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往返于校内各部门,与小伙伴搬运物品、传递赛点信息。 2021年暑假,张然积极响应校团委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在思想政治辅导员王晓静的指导下,作为学院爱心志愿服务队队长前往太原巩家堡村开展慢性病防治、流调、科普宣讲活动。 其间,张然和团队辅助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举办3场慢性病防治科普讲座,共计收回325份老年慢性病流调问卷。在基层的服务与锻炼中,张然切实体会到卫生事业管理中学到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的优势。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践行自己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倾尽全力 成绩喜人 除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校期间,张然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成绩显著。张然表示,大一刚入学,他作为“科研小白”参加学校科研分享交流会时,望着台上各教授、院长对科研前沿知识信手拈来,向往不已。 会后,张然与老师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科学的憧憬与对未知的迷惘。让张然惊讶的是,那些科研教授“大牛”并未嫌弃他基础薄弱,反而热情地为他重复讲解并鼓励他在未来勇敢探索科学。“那是我大学期间第一次与科学正式接触,与科学名词初次相见,我们有着像陌生人一般冰冷的距离感,却也有着像教授待我那般的温暖亲切感。犹如在山脚仰望着科学顶峰的新知,前辈们殷勤温柔地向我招手。从此,我对科学的热情与崇拜油然而生。”张然说。 不久后,张然加入了山西医科大学“象伊班”“医纽恩”实验平台。有了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多对一”带队“帮扶”,每周的组会经验分享加速了张然科研思维的建立与培养。他有时会向基础公共课老师请教一些奇奇怪怪,现在想来甚至有些“中二犯傻”的问题,但各位老师都热情耐心地为他解惑答疑。 在前辈的耐心指导下,张然的纳米石墨载药、结节筛查造影、天然营养干预、新冠流行调研、三维人体工学等多项课题在双创赛事、科创发明、论文调研中均获得了喜人成绩。师兄、师姐的一句“加油,然然,相信你”的鼓励,或是糊涂犯错后老师一句“没事儿,阿然,大胆去做”的谅解,都是张然内心留存的感动。 “是前辈们的行动温暖照亮了我,未来,我愿意用我小小的力量,尽我所能帮助和我一样迷惘甚至有些慌乱的 ‘那时候的我’。”张然说。全新模式 助力家乡 宋代词作家李清照笔下的桂花浅黄轻幽,虽不及菊梅之色,却无双无俦,无欲无念,香远益清而自成风雅。同样,张然家乡的野生沙棘生长于风沙大、温差大、海拔高的山区荒野,虽不及人工种植的果实饱满圆润,却也因无污染、高营养、纯天然获粉无数。 近年来,受益于国家乡村振兴以及定点帮扶政策,张然的家乡各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特色农产品产业。为此,张然和团队致力于将家乡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构建天然功能产物胶体微囊化营养。 据张然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将通过刺激复合物受体、减弱胰岛素抵抗、增强功能基因的表达等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干预为所需群体提供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案,从而解决生物利用率不足、脂酸不均衡的问题。同时,水分转换判定、高速逆流色谱、低场核磁检测等先进食品生产专利技术为传统产业升级增效赋能。 目前,张然和团队正与优秀企业联合打造塞上绿洲新营养产品模式,未来将带动特色产区由“绿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助力脱贫成果巩固,立志发扬新时代 “右玉精神”,最终通过科技项目转化,将青春拼搏的论文写在祖国、写在家乡的大地上。 “《诗经·周颂》有名句曰:‘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被称为时代潮头的我们,被给予无限希望,也必将不负党和国之众望,必不忘前辈之志,感怀温暖,暖所需之人,担起‘中国自强之星’的称号。”张然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