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大同日报全媒体美食频道
山西毅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联手推出“平城味道记忆”美食栏目
与你一起追寻大同的美食之源~~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总能温暖人心的食物,在时光的流逝中发展成为一种饮食文化。
曾经的大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今天的大同是一座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美食之都”成了最响亮的名片之一。
一座城,一条小巷,一个餐馆,都有“味道”的故事。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那些藏在食物里的记忆却永远不会改变、忘记。味道是一座城的集体记忆。
“平城味道记忆”邀请我市厨师界传奇大师赵富平讲述老大同美食、老大同的食俗文化、老大同曾经的味道。
兴华村中
兴华村位于武定街,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改名为迎宾楼。
这个饭店曾经是最高级、规模最大的饭店之一,与之齐名的还有济南村、云中饭店。主要接待达官贵人、富豪,可同时容纳100桌席。
兴华村的宴席非常全面,有翅子席(鱼翅席)、海参席、燕翅双烤席、素菜席。
赵富平:
兴华村可称得上是大同厨师的“黄埔军校”,很多名厨皆出于此,老大同厨界泰斗李寿山曾就职于此。许登云、姚继章、常艳茹、闫启祥、赵保祥、闫昆等都曾是兴华村出类拔萃的厨师,也是活跃于老大同餐饮界最高峰的匠人、艺人。当时这些名厨待遇很高,一天能挣两三个现大洋。
上期讲述了兴华村的燕翅双烤席、翅子席的大菜。那么,这些宴席的凉菜、点心又吃些什么?
凉 菜
兴华村宴席的凉菜讲究八拼十六样,
四荤、四素、四干、四鲜。
两堵墙
●凉菜装盘时讲究“两堵墙”,即每一个碟子里摆放两道菜,两道菜中间要有空隙,以保证每道菜都能保持各自的味道,不串味。
由于过去的团桌大且没有转盘,每个碟子里装两道菜,客人吃时可轻易吃到每一道菜品,能保持良好的用餐仪态。
点 心
兴华村的宴席还要有点心,为两道甜点、两道咸点。
两道甜点
●奶油金丝卷、一窝丝。
一窝丝还要夹馅,夹豆沙馅、红糖馅、红糖什锦馅等。过去的一窝丝做工非常细致、讲究,成菜呈饼状,因此一窝丝又叫青油饼。上桌时下层四个,上层一个,馅料盘在饼中。吃时用筷子轻轻一挑一抖,才成丝状。
两道咸点
●炸酥盒、水晶包。
赵富平:
过去的宴席也很讲究摆盘造型,最为流行的为“八洞神仙”,并有“明八洞”和“暗八洞”之分。
问
明八洞是啥?
答
就是用面塑成八仙人物造型,若塑一个何仙姑,主菜要摆成莲花状,再配一个“何仙姑”。
问
暗八洞又是啥?
答
“暗八洞”则体现八仙人物的明显特征,如果要表现韩湘子,就配一个笛子;如果要表现张果老,就配一个小毛驴。
素 席
兴华村的素席以面筋、豆制品为主,讲求荤菜有什么菜,素菜就要有什么菜。而且鸡、鱼等菜品的口感、造型都与荤菜无异。
“以味为本 匠心出口”,云尚萱将黄花入馔,创新本土"忘忧"美食。在岁月的打磨中,必将成人们脑海里最深刻的"平城味道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