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位脑瘫女孩的逆袭之路

一位脑瘫女孩的逆袭之路
2023年03月16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新疆日报

  

  胡婧在家里书房中的工作照。□图片由胡婧提供

  □张海峰

  3月的爱丁堡,山野间的草已绿了,天鹅在溪流间悠然嬉戏。但在爱丁堡大学攻读翻译学硕士的胡婧,只是从老爸的微信图片中欣赏这些美景。每天除了上课,39岁的她更享受坐在学校古色古香的图书馆里,沉浸在知识世界的快乐……

  胡婧以闪亮的职业履历赢得全额奖学金,带着父母从乌鲁木齐来到爱丁堡。在精英云集的爱丁堡大学,她出色的表现常常让导师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同学完全不能相信,自小罹患脑瘫的她竟然完全靠自学实现了人生逆袭。

  “爸妈永远对我充满了希望”

  2019年,胡婧的第6本译著《一名生态学家的孕育之旅》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译者序中,胡婧这样描述自己35年的生命历程:“3岁开口说话,5岁自学拼音,10岁学会站立,12岁能独立行走,16岁自学英语……”

  云淡风轻的文字背后,是她一次次拼尽全力的极限超越。

  1984年,胡婧出生在乌鲁木齐一个普通铁路职工家庭。出生不久,被确诊患有脑瘫,指挥她四肢的那部分脑组织出了问题,所有看过她病例的大夫对此都束手无策。

  6个月大时,大夫就告知她父母:“这样的孩子将来不会说话,连父母都不认识。”爱女心切的父母不愿相信,带着胡婧跑遍了全国各大医院,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满心失望而归。

  在完全看不到希望的煎熬中,胡婧的爸爸胡春夏开始自学与女儿病情相关的一切医学知识,给女儿推拿、配药,当起了女儿的“主治医生”。从胡婧一岁多开始,胡春夏每天晚上要为女儿按摩两个小时,至今从未间断。

  要把一块块僵硬的肌肉揉软并不容易。为了女儿将来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胡春夏不得不加重手法,小小的胡婧很懂事,有时疼得闭上眼睛,却故作轻松地对爸爸说:“没事儿,一点都不疼。”在爸爸的努力下,胡婧那两条僵硬的腿竟然一天天灵活起来,10岁那年,终于能站起来了!

  练习走路让胡婧付出了“血”的代价。因为肌张力太高,每迈出一步都格外艰难,稍不留神就一头栽到地上,摔得鼻青脸肿。头上脸上常是伤痕累累的她,扶着墙练习了两年,终于会走路了!

  胡婧五六岁时,通过“砖头块”录音机自学了汉语拼音,又通过拼音读物认识了很多字。8岁时,她被爸爸背着去上学,在一所小学二年级只旁听了3个月,就因种种不便不得不告别校园。

  回到家,胡春夏给女儿请了两位老师,分别教语文和数学。每周他带着女儿去老师家一次,听老师讲完课,回来写作业,下次再带去让老师批改。胡婧的十个手指伸不开,作业要父女两人合作,女儿口述,爸爸“忠实”记录。就这样,胡婧用了8年时间,断断续续学习了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

  对父母,胡婧特别感恩:“他们从没有把我当成一个残疾孩子,永远对我充满了希望。”

  现在,胡婧早已习惯和脑瘫“和平共处”,但上肢的动作依然难以控制,生活无法自理。紧张的时候,十指僵硬如铁,紧握成拳,掰都掰不开。如今,胡婧虽然通过翻译实现了经济独立,但生活还是离不开爸妈,她戏称自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妈妈是“专职保姆”,爸爸是“主治医生”。

  “我们的文化程度有限,最初只想让女儿活着,后来是女儿对知识的渴求感动了我们,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帮助她实现梦想。”白发苍苍的胡春夏说。他和妻子都已退休多年,夫妇俩为女儿操劳着,更为女儿骄傲。

  “我读的是互联网大学”

  1994年,听说电脑对学习有帮助,胡婧的父母借钱买回一台当时堪称奢侈品的286电脑。此后,胡婧的电脑不断升级,借助互联网,身在10平方米书房的她,进入了广阔精彩的大世界。

  其实,操作电脑对胡婧又是一次极限挑战。由于双手不能同时放到键盘上,最初她总是左手摁过键盘放下后,再用右手操作鼠标。一个健康人轻而易举可以完成的事,对胡婧却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为了更快地操作电脑,她以超人的坚韧,生生把自己的双脚训练成了“双手”。现在,借助特制的大键盘,她的十个脚趾可以灵巧自如地操控电脑。

  过人的勤奋加上语言天赋,让她的英语进步神速。19岁,她从网上找到一份英语专业八级试卷,答题后竟然考出了80分的成绩。2007年,胡婧通过函授获得了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历;2011年荣获有“中国翻译界奥斯卡”之称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汉译英组优秀奖;2014年被评为自治区“自强不息,自主创业之星”;2016年,胡婧考取了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高级翻译文凭;2020年,她又借助互联网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颁发的TESOL英语教师资格证……

  “我上的是互联网大学。”胡婧总是乐呵呵地说。经常有人问她:自学有多难?胡婧很平静:“对于我而言,学习是快乐的。遭遇难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松懈乏力,自己想办法振作。这不正是自学的乐趣吗?”

  “她是新疆最好的英文翻译”

  21岁时,胡婧在一对从未谋面的加拿大网友玛丽夫妇的鼓励下,成为专业翻译。她的第一个合作机构是加拿大一家国际翻译公司的中国分公司。

  胡婧非常珍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翻译内容涉及商务、法律、农业、IT,她来者不拒,统统揽下,哪怕熬到半夜,也会按时高质量交活。由于工作出色,她连续三年被公司评为“十佳译者”。

  2014年,胡婧应北京大学出版社之约,翻译27万字的《数学家的艺术生活》,书中涉及数学、物理学、音乐、美术、摄影、哲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我要一边查资料,一边学习,一边慢慢翻译,过程非常痛苦,但是收获特别大,出版社也比较满意。”胡婧说。

  这些年来,胡婧先后翻译了《莱西回家》《梦想,在路上——带着脑瘫去生活》《世界边缘的桥梁》《一名生态学家的孕育之旅》和《数学家的艺术生活》等5部英译汉著作及一部12万字的汉译英著作,加上其他各类翻译稿件,总计翻译作品200多万字,涉及商贸、法律、艺术、文学等多个领域。出色的工作让“她是新疆最好的英文翻译”的美誉不胫而走。

  “互联网上的合作者不会想到我的身体状况,他们找到我,只是因为我的能力。”胡婧说。

  “出笼的鸟儿,自由歌唱”

  忙碌的工作,让胡婧本已脆弱的身体亮起了红灯。2016年,她动了个大手术,颈椎内植入了2根钛棒和14个钛制螺钉。康复期间,她强制自己放了3个月长假。

  手术前,胡婧的颈椎已经释放出了“罢工”的信号,但她仍坚持参加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CIOL)高级翻译文凭考试,这是中英文翻译界最高水准的测试。“我从事翻译多年,需要对自己的能力作个认证。”胡婧说。

  得知她的身体状况,英国皇家特许语言家学会上海分会专门派一位监考官,在胡婧家里设立了一个特殊考场。当年通过率只有23%的考试,胡婧却凭借扎实的翻译功底,成为2016年中国区的DipTr ans最佳考生。

  2017年,胡婧携父母登上中央电视台,向全国观众讲述一家三口的苦乐岁月,感动了无数人。

  因卓越的翻译才能,2019年11月9日,胡婧受邀出席了中国外文局翻译专业资格考评中心举办的杰出译者访谈论坛。这个曾经见了生人就要躲起来的姑娘,如今大方而自信,面对一众著名专家学者侃侃而谈,神采飞扬。

  2017年,胡婧受邀参观复旦大学。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校园,感受着高等学府特有的恬静超然。胡婧虽然笑着,眼中却充满泪水,“如果要把翻译作为终身事业,我就应当去英语世界提升一下。”她萌生了到世界名校深造的念头。

  2021年冬季,胡婧忐忑而期待地向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几所世界名校发去了申研信,“自己没什么像样的学历,很担心会被拒了。”结果,她很快收到了几所名校的录用信。令她非常感动的是,爱丁堡大学莫雷语言与跨文化交流专业的课程主任给她发了封热情洋溢的邮件:我看重的正是你自学的经历,相信你一定能顺利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业。

  2022年的春节,胡婧一边憧憬着未来的留学生活,一边为留学的高昂费用暗自忧虑,“爸妈肯定会省吃俭用支持我读书,但是我不想再为他们增加负担。”她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了英国志奋领全额奖学金已面向全球各界开放,但申请门槛极高,“以前拿到这个奖的都是青年才俊,我觉得自己希望不大,但想尝试一下。”

  没想到,她竟然通过了层层筛选,冲到了终审环节。2022年3月16日,在家里那间10平方米的书房,通过互联网视频,胡婧接受专家评审团的终极考评,她面带微笑,用流利又不失幽默感的英文回答专家们的提问,讲述自己的奋斗和理想。

  3个月的焦灼等待后,7月4日,胡婧终于收到了奖学金最终确认函。收到邮件已是凌晨时分,第二天一早,欣喜若狂的胡婧拉着激动的爸妈,特意在家门口花团锦簇的步行街上拍了张照片,定格了这个梦想成真的时刻。

  2022年深秋时节,胡婧在爸妈的陪伴下,远赴英国留学。一年的硕士课程极其繁重,胡婧却甘之如饴。爱丁堡大学的教授们对这位勤奋的中国学生青睐有加。

  多年前,胡婧曾翻译过她最爱的英文诗歌《笼中鸟》:笼中鸟发出惊惧的颤音/歌唱心中未知但依旧向往的一切/旋律响彻远处的山丘/因为这只笼中鸟在唱响自由……

  “现在,这只鸟儿已冲出牢笼,自由歌唱了。”胡婧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