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从《歌手2025》首期节目翻唱《悟空》引发争议惊险过关,到5月23日晚带来林式《秋意浓》爆冷淘汰,为《歌手》特意空出四个月档期的林志炫两期节目就“下班”了,让许多人意难平。音乐经典翻唱话题接连被引爆,内娱音乐市场悄然发生的变化也引发思考。第一季亚军到这一季二轮游,三登《歌手》的林志炫到底被谁淘汰?
林志炫深耕华语乐坛多年,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唱风格,技术精湛,对歌曲情感的诠释细腻入微。他在《歌手2025》中的淘汰,一定程度上折射当下音乐市场受众审美变迁、音乐综艺市场策略以及多元化竞争与流量冲击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秋意浓》几乎出现在每一季《歌手》的选曲单上。沙宝亮在《歌手》第二季第2期唱过《秋意浓》,他深情细腻的演绎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拿了第3名;郑淳元在第三季巅峰会唱过,迪玛希在第五季第6期也唱过,他俩都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但也有名次不理想的,李泉在第六季第5期也唱过,排名第七。每名选手融入自己的演唱技巧和人生阅历,面对的除了大众评审的主观审美,更有时代审美的不断更迭。
情怀虽在,但就选歌而言,林志炫似乎并不占优势。乐评人耳帝也提及,淘汰林志炫确实很意外,但《秋意浓》作为歌手节目史上被演唱最多次的歌,已经难以给人惊喜与新鲜感;林志炫这次是踌躇满志地带着“新理念”来的,从一场的演出就能感觉到,但在名次与大众接受度的压力下,等于又回去了,可能唱得再好掀起的波澜也不大。这场“求稳”的林志炫,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青睐分。
社交平台上既有意难平,也有说法认为,林志炫的演唱方式过于老派,高音之后带颤音,不符合现代年轻人的音乐审美。相比之下,像单依纯、马嘉祺等新生代歌手的唱法更受年轻观众喜爱。从两名“00后”选手成为这场的赢家可见一斑。单依纯蝉联周冠军,时代少年团马嘉祺则揭榜成功。
《歌手》作为一档极具影响力的音乐综艺,在市场竞争中需要不断调整策略以维持热度与关注度。“揭榜制” 等赛制的引入,增加了比赛的不确定性与戏剧性。即使是实力强劲如林志炫,也可能因为综合排名规则以及其他歌手的表现,意外地成为淘汰的对象。
从节目定位来看,其需要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年龄观众的喜好,但《悟空》的改编过于艺术化,打破了观众对经典的常规认知,在追求创新与突破的同时,超出了部分观众的接受范围;《秋意浓》虽然经典,但缺乏新颖的改编视角,难以在风格各异、力求 “炸场” 的表演中脱颖而出,最终影响了他在节目中的成绩。
林志炫此次回归《歌手》舞台是为支持节目“全直播、零修音”机制。然而,真实演唱暴露的技术瑕疵与观众对 “完美音效”的期待形成冲突,在追求流量和话题的综艺环境下,他成了这场“真实”与“流量”博弈中的牺牲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