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铁铉:固守济南险些杀掉朱棣,让朱棣又恨又赞,最后却被磔刑而死

铁铉:固守济南险些杀掉朱棣,让朱棣又恨又赞,最后却被磔刑而死
2022年08月09日 22:38 新浪网 作者 老张说史

  在山东济南大明湖畔,有李清照祠、辛弃疾祠、铁公祠。相较于李清照、辛弃疾的名动天下、人尽皆知,铁公祠的主人铁铉就显然有些名不显达了。但能够被立祠祭祀,可想而知铁铉其人的秉性品德。

  事实上,发生在铁铉身上的故事完全可以用悲壮一词来形容。

  《明史·卷一百四十二》中如是记载: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而在他本人被朱棣处以割肉离骨,断肢体,而后割断咽喉惨无人道的磔刑之外,就连他的家人也受其“牵连”,儿子被充军发配,八十有余的父母则被发配到海南,妻女甚至还被送往教坊司充当官妓。

  但也正因其悲壮才更显忠义之难能可贵,也更让人笃定——世俗的权利,是遮掩不了人性的光芒的。甚至于就连诛杀铁铉的朱棣都有“对群臣言,每称铉忠”的记载。

  

  

人如其名,建文之鼎石

  铁铉生于1366年,乃是邓(今河南邓州)人。至于他为何会在济南乃至山东被人立祠,则皆因朱棣靖难事。

  年少时的铁铉聪明敏捷,也更是凭借德才兼备被举荐入国子监,成为了一名可以做官的监生。后他被授礼部给事中、都督府断事等职务。期间,他还因为审问案件出色的表现被朱元璋器重,赐“鼎石”字。“铉”本意为古代举鼎的器具,倒也颇为贴切。而对于成为朱元璋希冀的“国之重器”,铁铉也确实是以身践行的。

  1398年,洪武帝龙驭宾天,年轻的朱允炆荣登大宝。年轻是一种资本,但更是一种罪过,尤其是当你少不更事,还夹杂着所谓的善良之时,尤其是当你得对手是战场铁血、身经百战的枭雄之时。这似乎并不公平,但这却是现实。

  而在齐泰、黄子澄的建议之下,年轻的朱允炆登基伊始便迅速地开始削藩。坦白讲即便是今天看来朱允炆的削藩也并无过错,这也是维系统一中央集权的必由之路,可是何时推动削藩的时机很重要、对藩王处置的果决之心更重要。

  

  在将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齐王朱榑等人削爵幽禁之外,对于朱棣朱允炆却太过优柔寡断。为了虚名,不仅错失了诛杀朱棣的时机,就连朱棣三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入京时都轻易纵放,以致于朱棣不仅没有了靖难的后顾之忧,还能够“裹挟”宁王朱权这等藩王。

  这也让朱允炆在政治上的幼稚显露无疑。偏偏这世间,又不都是铁铉这等人物!彼时的铁铉已经擢升为山东参政,并在后方负责为李景隆的大军筹备运输粮草。

  然而,李景隆虽然父亲乃是李文忠,开国六公爵之一,他本人却不学无术更无父亲之能,在白沟河一战中更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这种主帅逃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可想而知,那就是河北诸郡以及山东北部守军纷纷望风而投。好在铁铉、参军高巍及时收拢溃军才不至于一溃千里。

  

  

固守济南,宁死不顾

  建文二年四月,朱棣大军兵围济南。此时的济南,只有盛庸所部,兵力单薄,正在外筹集粮草的铁铉火速回到济南,并与盛庸约定固守。

  双方实力上存在明显差距,也让朱棣很是轻视铁铉、盛庸。但是,朱棣大军兵围数日却不能破城,也让朱棣只好想要劝降。

  面对朱棣的劝降,铁铉怎么做的呢?他让一儒生写了《周公辅成王论》送还朱棣。言下之意,希望朱棣能够做辅佐天子的周公,而不要去做那篡权的二臣贼子。

  眼见劝降无果,又三个月未能破城,朱棣勃然大怒。于是便想要掘开黄河大堤,以黄河之水灌城。这样的计谋不可谓不毒,如此一来非但济南难以保住,就是所带来的洪涝也会让无数百姓沦为流民。

  铁铉自然不会坐视不顾,于是便行诈降之法。在遣送千人出城诈降疲敝朱棣的警戒心之后,铁铉立于城头,希望朱棣能单骑入城纳降。

  

  志得意满的朱棣,自然不会想到一个文弱书生会有什么阴谋诡计,也不信围困三个月的济南兵卒仍有抵抗之心。谁知就在他骑着高头大马刚刚踏进城门,便被早已预谋放在门拱上的铁闸砸下,铁闸直接将其坐骑砸死,惊慌失措下换乘马匹逃回大营才算幸免一死。

  经此一劫,朱棣更怒,下令大军急攻济南。谁知面对朱棣派出的红夷大炮,铁铉却又请出了朱元璋的画像高挂城头,其余垛口也安置上朱元璋的灵牌。

  这样一来,打着清君侧名头的朱棣自然不敢轰击。最终,朱棣也只得无功而返,甚至于此后朱棣也不再敢取道济南。后铁铉又与盛庸收复德州等郡县,铁铉也凭借战功被朱允炆擢升为山东布政使,加兵部尚书衔。

  铁铉也果如朱元璋期许一般,成为了建文朝的鼎石。

  

忠义盖天,虽死犹生

  然而,在济南屡遭失败的朱棣终于认识到问题所在——他的大军也不一定非要必须走济南。有了这样的认识,问题迎刃而解。

  建文四年,朱棣的燕军绕过济南,经由东阿、沛县向南直驱灵璧。而在十余日的进攻中,灵璧陷落。

  对于朱棣的意图,有一说一建文帝纵使再年轻也已经看明白了。他随即下诏北方守将直逼燕王朱棣的北平,意图绝其后路。可是,消息并没有传给铁铉。

  而短短几十日内,形势便已经急转直下。朱棣在借道驸马梅殷囤守的淮安被拒之后,攻下泗州,扬州,渡过长江,直取南京。

  

  只能说历史的对决中,从来没有公平一说。司马懿人家不就是靠命长端了三国的老本吗?而在朱棣攻破南京荣登大宝之后,铁铉的命运其实也已经注定了。面对回兵北上的燕军,铁铉宁死不降,最终在淮上其所部被击溃,他本人也被俘虏押解至南京。

  面对让自己寝食难安的敌人,朱棣要杀铁铉其实是必然的。但是,显然他也并不想落一个滥杀忠良的名头。于是,他让立而不跪、谩骂自己的铁铉向北一顾,铁铉又怎会肯。

  铁铉的罪名也就有了,很多人说铁铉以朱元璋画像迎敌,是为不孝,罪当诛杀;铁铉以计谋杀朱棣,是为不忠,当杀。实际上,纵使是朱棣本人也不敢如此为铁铉定罪。因为朱棣的天子身份,缺少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共识——法统基础,也正是因为缺少法统基础,朱棣才惶惶不安有了迁都北京之举。

  而铁铉的不肯回顾,也让朱棣命人“割其肉,纳铉口中,令啖之”。虽然被割掉耳鼻,还被塞入了自己口中,可铁铉却是至死不屈。于是,铁铉遂磔于市,家人也被祸连。不过,对于铁铉朱棣倒也有中肯的评价“对群臣言,每称铉忠”。

  对于铁铉,在明神宗初年铁铉也被送入了文忠臣庙。自此铁铉的祠庙,也开始不断增加。1792年,清朝时盐运使阿林保又在山东济南大明湖修建了铁公祠。

  

  小结

  有人喜欢偷换概念,认为铁铉忠于的是建文帝,而非明朝,所以算不得忠臣,他的被杀也是咎由自取。

  但事实上,这是不对的。在古代封建王朝,皇帝是占据了法统基础的,他的身份就代表的是王朝正朔。

  而在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代表的就是明王朝,就是正朔。至于朱棣,尽管他功成名就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成功的藩王,可这种非法性也伴随了他永乐一朝。而在铁铉的身上,他忠于的的是内心的认同感,是惶惶大日的明朝正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