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什么珍贵的老翡翠在如今看来有点尴尬?著名的“乾隆工”告诉你

为什么珍贵的老翡翠在如今看来有点尴尬?著名的“乾隆工”告诉你
2021年04月10日 11:10 新浪网 作者 辰琛看篮球赛

  俗话说,行内看种,行外看色,其实种水和色都是判断一件翡翠价值的重要标准,现在很多人都说“种水色地”,也就是说一般都从这几种来看一件翡翠的好坏,颜色要绿,满绿就最好;水头要好,玻璃种这样的最好,不过这是大多是现在时代对翡翠的评判方法,但是古人判断一件翡翠的讲究可不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翡翠大约是在明代的中晚期时间传入中原的,它的开采和使用历史时间大概就是四百年左右,但是这样比较大规模的使用是在宫廷中,在明清两代,不过当时候翡翠并不算是主流玉石,被视为一种“翠生石”或者某种碧玉。

  

  颜色不必过艳

  翡翠刚开始进入宫廷的时候,主要是作为一种观赏的摆件和把玩件,皇家贵族都是用一种看待玉的方式看待翡翠,而后到了清代后期,因为对于翡翠的偏好,翡翠更多的使用者从男性逐渐的转变到女性身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更加的追求翡翠的颜色了。

  

  质地要润要油

  现代人经常说翡翠具有一种玻璃光泽,而在清代的时候那些老翡翠并不是以玻璃光泽来进行制作打磨,而是向“和田玉”的标准看齐,因为和田玉的质地就是那种油润型的,清代对于翡翠的审美便是如此了。

  

  看工不看料

  清代时期那会翡翠还没有大规模的开采,翡翠的质地也没有划分的那么精细,所以就算是用来宫廷之中,所选用的翡翠也只是那些做工细致的,不会过多的追求翡翠料子的品质。

  

  那个时候的工匠对于翡翠的料子只会注意颜色是否均匀,还有水的透彻和棉裂等问题是否存在一些黑色杂质的问题,但是却不会因为翡翠存在这些问题就把这件翡翠否决掉。

  

  像乾隆时期更是如此,那个时候更加的注重琢玉的工艺,对于翡翠的轮廓线条还有浮雕图案等边缘的处理也是非常的讲究的,著名的“乾隆工”就是这个时候,所以为什么现在发现的一些老翡翠制品,看起来品质并不是很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