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三千年前的《坤乾》什么样子?商代的甲骨文上重新发现!

三千年前的《坤乾》什么样子?商代的甲骨文上重新发现!
2021年02月24日 11:59 新浪网 作者 宿儒爱旅行

  《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商代的文化,在商人后裔居住的宋国搜集到了《坤乾》一书。

  也就是说,这部书最晚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因为保存了商代的文化,所以被孔子所重视和研究。

  这部书在战国时期被改编成了《归藏》并流传下来——但遗憾的是,孔子所见的《坤乾》原书却已经失传了,我们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这本书和《归藏》一样也有六十四卦,而且书名里面的“坤乾”就是其中两个卦的名字。

  那么,《坤乾》其他的内容是什么样子的?竟然能够让孔子晚年读得韦编三绝呢?

  幸运的是,在考古学家挖出来的甲骨文上,我们竟然又看到了商代《坤乾》的原始面目!

  一、甲骨文上的《坤乾》

  1950年春,殷墟四盘磨SP11探方中出土了1片刻字的卜骨。

  

  这块卜骨属于左牛肩胛骨上部,宽约6.5厘米,残长约14.8厘米。骨上横刻三行小字,按照张政烺先生释读,内容为:

  “七八七六七六曰隗”

  “七五七六六六曰魁”

  “八六六五八七”。

  这三组六位数字,毫无疑问都是数字组成的易卦。

  按照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原则,我们可以把这三组数字转化成《周易》中熟悉的阴阳卦,这三个卦依次是《未济》,、《否》和《明夷》。

  原来,这就是三千年前的商易《坤乾》!

  

  二、《坤乾》的卦名

  卜骨上除了数字组成的卦画,还有两个卦名。

  其中,《周易》中那个被称为“未济”的卦,在《坤乾》中称作“隗”。

  而《周易》中被称为“否”的卦,在《坤乾》中写作“魁”。

  

  短短只有一个字的卦名,包含的信息量却非常大。

  先来看看“魁”这个卦名,它对应的卦象是乾上坤下的卦象,按照《大象》里面的说法,乾为天,坤为地,天气上生而地气下降,天地之气互不交通,所以这个卦象表示的是“天地不交”,万物闭塞不通,故《周易》一书将这个卦象命名为“否”,“否”就是闭塞不通的意思。

  

  三、《坤乾》之“魁”

  我们看到,在商易《坤乾》中,《否》这个卦被命名为《魁》。

  魁,就是斗魁。

  如果我们把北斗七星看成一个大勺子,那么组成勺把的三颗星就是斗建,斗建之“建”,也就是《周易》里“乾”卦的本名——“建”,同时也是《魁》的上卦!

  组成勺子盛汤部分的四颗星,就是斗魁。

  

  古人根据北斗观天时,黄昏时依据北斗的斗建,黎明时则是根据北斗的斗魁。

用昏建者杓,平旦建者魁。——《汉书·天文志》

  巧的是,北斗七星,还被古人看成是太一天帝的车舆。

“斗为帝车”——《天官书》

  而太一天帝所乘坐的车舆,恰恰就是由斗魁四星组成的!

  

  在卦象中,象征着车舆的卦,正是《魁》的“内卦”或者说“贞卦”——坤!

坤为大舆——《说卦》

  所以,《坤乾》的作者将这个上坤下乾的卦命名为“魁”,极其精妙恰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