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蒙古族茶俗:一日三茶,以茶待客

蒙古族茶俗:一日三茶,以茶待客
2021年04月08日 09:00 新浪网 作者 茶在端

  各位茶友大家好,这里是茶在端。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

  在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蒙古族是最嗜好饮茶的民族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蒙古族的饮茶风俗。

  一、一日三茶

  蒙古族是较早接受并传承茶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饮茶历史与茶叶贸易史十分久远。

  蒙古地区自古不产茶,茶叶均来自中国南方产茶区。

  蒙古先民生活的地区与宋、辽、金、西夏相邻,在与周围民族的交往中,蒙古先民逐渐受到饮茶习俗的熏陶,蒙元时期就有很多关于茶饮活动的描述。

  清代蒙古地区饮茶习俗已经更为普遍,茶已成为“蒙古养命之源”。

  

  据记载,清朝康熙时代,内地一些商人携带砖茶、米面、布帛杂物等到蒙古腹地,交换蒙地各种物产。

  其中除以米面、布帛直接易皮毛外,其余杂物均以砖茶定其价值。

  有时,砖茶价值急剧提高,一些商人深入偏僻地区以较少的茶,换取较多的畜产品,以一块砖茶,易去一头牛或是羊的事也屡见不鲜。

  

  其他地区的人都说“一日三餐”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茶”,却只习惯于“一日一顿饭”。

  每日清晨,主妇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

  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

  早茶后,将其余的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

  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晚餐吃的牛羊肉,那么,睡觉前全家还会喝一次茶。

  

  至于中、老年男子,每天喝茶的次数就更多了。

  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每年茶叶消费量高达8千克左右,甚至有些年份还达到了15千克以上。

  二、蒙古茶具

  蒙古人饮茶用具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这些用具既是蒙古族茶文化宝贵的历史遗产,又是代表各个时期的精制工艺品之一,是蒙古族丰富的文化艺术海洋中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茶习俗中的传统茶具如下:

  熬古日:因为大部分蒙古地区饮用砖茶,将砖茶用“熬古日”捣碎。

  每户人家都有“熬古日”,是用硬质木根制成,也有铜或铁质的,经常放在蒙古包的东南角。“熬古日”有一尺多高,直径约15—20公分。

  茶袋:用于装砖茶,是以布料缝制而成的。

  

  奶茶桶:木质的主要有柏木、松木或柳木制品,也有以铜、铝等制作的金属制品。

  蒙古人习惯使用金、银、铜或黄铜等金属用具。

  因为,这些金属具有杀菌、消除病毒的功能,可以预防风湿等各种病症。

  茶壶:是在茶具中重要而珍贵的用具之一,各地区使用的茶壶不完全相同。

  一般的茶壶嘴小,底子大,铝质,也有铜质的,壶有“神奇的奔巴瓶(甘露瓶)”之美称。

  

  巴格卜尔:接待客人时装糖、枣、黄油、奶酪等的带盖小木盒叫做“巴格卜尔”,也是用硬质木根制成的。

  木碗:蒙古人用木碗喝茶,木碗一般是用桦树根等硬木制成。

  木碗便于蒙古牧民随身携带,可藏于怀内,蒙古王公贵族使用的木碗,一般用银片包镶而成,即银碗。

  

  茶勺子:从其质地来分,有银、铜、黄铜,还有用骨头、犄角制作的。

  据说,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人,过去常用勺子,忌讳用筷子。

  除了上述用具以外,还有筷子、米盒。在东部蒙古地区还有金属或木质的茶叶盒和用葫芦壳制作的炒米碗、奶勺子等用具。

  三、蒙古奶茶

  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人常饮的茶有三种:奶茶、酥油茶、面茶。

  其中最常喝的就是奶茶,蒙古语叫“乌古台措”,是蒙古族同胞的一种传统茶饮。

  

  蒙古族人民喝的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和黑砖茶,并用铁锅烹煮,这一点与藏族打酥油茶和维族煮奶茶时用茶壶的方法不同。

  蒙古奶茶的制作,是有严格程序过程的。各地制作奶茶的过程大体可分为贮茶、捣茶、煮茶等三个阶段。

  (1)贮茶

  首先要准备干净的木箱,将砖茶用纸或布裹好,存放在阴暗、干燥处。

  贮藏砖茶的箱子、柜子上不能放肉、油及带水、带油的东西,以免使茶叶潮湿、变味。

  (2)捣茶

  因砖茶质地较硬,所以捣碎砖茶时需要力气和技巧。

  

  首先,将包裹砖茶的软羊皮或布片垫在地上,用斧子或刀子顺其纹路弄成小块,然后置入“熬古日”内,用杵臼捣碎,储入专用罐内,以便随时使用。

  捣茶时,将茶叶放入“熬古日” 后右手拿着杵子,左手盖住“熬古日”的口子,慢慢地、均衡地捣数次,以碎为止。

  (3)煮茶

  煮奶茶是蒙古人茶习俗的核心环节,很有讲究。

  在制作过程上,需先将锅洗净,锅中加水,将捣好的砖茶装在小纱布袋里或直接放进锅里煮。

  待茶在锅里翻滚时,要用勺子不断地搅扬,否则熬出来的茶就涩口、不光滑,砖茶未煮好之前不能加入鲜奶。

  

  煮奶茶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火候,煮茶过程中始终不能断火,然后徐徐加入适量的盐和奶子。

  奶子要选用新鲜、未变质的。一般情况下,鲜奶和水的比例是 1:5 左右。

  至于放多少砖茶和鲜奶,要根据主人饮茶习惯和生活状况来决定,待茶乳交融,香气扑鼻时,奶茶就熬成了。

  

  另外,有些地方还另加黄油,小米或炒米等各种佐料。

  趁热饮用又香又解渴,配上炒米、奶饼、油炸果或手扒肉等辅食,别有一番风味。

  

  蒙古族人民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相协调,才能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奶茶来。

  为此,蒙古族妇女都练就了一手煮奶茶的好手艺,大凡姑娘从懂事起,做母亲的就会悉心向女儿传授煮茶技艺。

  四、以茶待客

  蒙古族人历来将砖茶看作一种尊贵的物品,因此,无论是贮藏或摆放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矩和忌讳习惯。

  例如:不能将砖茶随便乱放;不能将整块砖茶字朝下放。

  

  蒙古人将砖茶当作礼品赠送,其中鄂尔多斯人以砖茶代替或当作秀司(作为聘礼的整羊),新年或举行婚礼时和糖块、红枣、哈达等一起献上,作为尚礼。

  随着时光流转,蒙古族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以茶待客”习俗。

  凡是来客,无论是熟悉与否,蒙古族人首先要给端上热腾腾的茶,从不问您是否已经喝过或吃过。

  

  客人坐好以后,主人站起来,双手捧着茶碗,向客人敬献。

  客人要坐直身子,用右手把茶碗接过去,放在桌上。

  主人接着双手端来一盘奶食,客人用右手接过,倒在左手里,用右手的无名指将鲜奶醮取少许,向天弹洒,并放在嘴里舔一舔。

  

  品尝茶和鲜奶都有是蒙古人见面的一种礼节性活动,往往并不是真给客人解渴。

  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口也不吉利。往碗里倒茶的时候,一定不要把铜壶或勺子拿在右手里。

  茶不可倒的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

  

  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放在茶里,可以多少晃荡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来。

  倒茶的时候,壶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

  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添茶,不能让客人把碗拿来在手里去添茶。

  新熬的茶在未喝之前,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先向天帝、山水土地、火神等分别作为德额吉沁去泼洒,之后才能开始倒茶。

  每次倒茶,都要按照先客后己,先老后幼依次进行。

  

  茶喝到半碗以后,就要给客人添茶。

  锡林郭勒等地,主人先给客人敬一碗茶,然后把茶壶放到客人面前,让客人随意自倒自饮。但是第一碗茶一定要敬。

  客人喝完茶以后,其中一个最长者要端着茶碗,说唱《茶的祝词》。

  主人和其他客人要一起接着长者的尾音说道:“扎,愿祝福应验。”

  

  每逢佳节,蒙古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在优美的旋律中,载歌载舞,并用奶茶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顶点。

  奶茶既有提神解渴、解酒的作用,又能不断给人体补充营养,以助歌舞之兴。

  人们走到蒙古草原地区,经常被这种融融的气氛所感染,能充分地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一碗小小的奶茶,承载了这个民族上千年的历史变迁。

  它不仅成为了蒙古族人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必需品,也早已被刻进了他们的文化基因里。

  奶茶哪里还是一般的茶水,而是蒙古族人对远方来客最热情、最真挚的问候。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