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香港商报:登上「澎湖号」 去看霍启刚关注的新能源海洋牧场平台

香港商报:登上「澎湖号」 去看霍启刚关注的新能源海洋牧场平台
2024年04月01日 22:05 新浪网 作者 HK季风

  香港商报 记者陈彦洁 珠海报道

  日前,应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邀约,记者一探位于广东省珠海市的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从桂山岛乘小艇约20分钟抵达时,可见「澎湖号」是下潜状态,鹰嘴一样的部件露出水面,而水下是红色涂装的巨大养殖网箱,据介绍,去年10月新投放的一批约7.2万斤鮸鱼苗正在生长,预计今年8月上市。

  

  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航拍。

  在当前的全球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议题中,海洋养殖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海洋牧场是一种在特定海域内,通过仿真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和人工干预,旨在提高海洋生物产量、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海洋养殖模式。它不仅增加了食物资源供应,还促进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澎湖号」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旨在解决深远海养殖面临的挑战,如大风浪的影响、能源供应的限制以及生态环保的要求。「澎湖号」的成功实践及由其衍生出的系列项目产品,其未来发展方向和对接香港、澳门市场的潜力引起业界关注,如何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渔业合作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新能源供能的「澎湖号」不惧台风

  

新一季海上养殖试验成果颇丰

  在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于2019年6月建成了全球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布放珠海海域。「澎湖号」长66米,宽28米,高16米,养殖水体1.5万立方米,其中波浪能发电60kW,太阳能发电60kW,储能500kWh,配备了自动投饵、视频监控等,开展了金鲳鱼、金虎斑、龙趸石斑鱼养殖试验和海上渔旅融合试验。

  

  「澎湖号」上浮维护保养状态。

  

  「澎湖号」下潜养殖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自投放以来,已是第五个年头,「澎湖号」成功抵御了所有台风袭击,特别2023年9月2日超强台风「苏拉」的正面袭击,台风中「澎湖号」姿态稳定、锚泊安全、通讯畅通。

  

  「澎湖号」养殖的金虎斑。

  目前「澎湖号」正在开展较大体量的新一季养殖试验示范,2023年10月28日投放了新一批约7.2万斤鮸鱼苗,经过近五个月的科学养殖,鮸鱼经受住了多轮寒潮低温和大浪考验,截至目前养殖存活率超过96%,鱼获总重近15万斤,预)今年8月份逐步上市销售。上市的鮸鱼除提供鱼肉外,鱼鳔也可加工成高附加值的花胶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澎湖号」水下摄像机采集的养殖鱼群画面。

  此轮鮸鱼养殖是珠海市首次开展较大规模的深远海鮸鱼养殖活动,基本证明了鮸鱼可作为大型海洋牧场装备的适养品种。接下来,「澎湖号」将逐步开展金枪鱼、章红鱼等高价值鱼种的养殖示范,扎实推进先进养殖装备与先进养殖技术的有效融合,为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贡献力量。

  该深远海养殖平台技术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成功实现了成果转化应用,并针对不同的海域的海况条件开展系列化装备研发,形成三大系列产品——针对温和海域,研发了纯养殖、低成本的「海威系列」;针对开阔海域,研发了抗风浪能力强、安全性高的「普盛系列」海上渔业工厂;针对渔旅融合高端需求,研发了功能齐全的「闽投系列」渔旅平台。

  

  「闽投1号」客房。

  

  「闽投1号」配备休闲餐厅。

  

可根据需求定制研发

  

看好香港市场潜力期望共建「粤海粮仓」

  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及国际旅游城市,海上旅游产业兴旺,游艇文化盛行,餐饮业发达,高端渔业消费力相当强劲,香港居民和游客对高端海鲜产品有着旺盛的需求和消费能力,对高质量的海鲜和渔业产品有较高需求。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霍启刚建议增加中国科学院联同香港相关部门举办更多养殖业的技术交流会议,促成内地科研机构、企业与香港业界对接。让香港四个新的养殖区可以成为大湾区水产品供应基地的一部分,一同建设「粤海粮仓」。

  霍启刚更建议加强内地与香港渔业合作、支持港澳流动渔民产业升级转型,为粤港澳大湾区渔业资源综合开发提供了明确方向。霍启刚表示,香港渔民在尝试深海养殖时达到超过80%的养鱼成活率,远高于此前的平均水平,显示了深海网箱养殖作为全球可持续渔业发展趋势的潜力,亦表明香港和澳门具有成为大湾区水产品供应基地的潜力。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振鹏向香港商报记者介绍澎湖号如何利用波浪能实现实现新能源供能。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振鹏告诉记者,澎湖号与香港大屿山隔海相望,天气晴朗时山海相接的风光更一览无余。「海上绿色能源平台迭加深远海养殖技术能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项目的技术可以有效地驱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主要是做研发工作,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研发不同功能的海上平台,目前客户主要集中在渔业公司,同时亦可承担相关海上科研工作。」王振鹏表示。

  针对未来发展方向,该所正探索与海上风电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特别是开发极简版本海工型养殖设施,以降低成本,推动传统网箱的技术升级。此外,结合日益增长的海上休闲旅游需求,高端渔旅综合平台的研发和优化设计亦将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积极推进与香港、澳门市场的对接,尤其是香港市场,亦是重点拓展的区域。

  

  高端渔旅平台效果图。

  广州能源所研究员、海洋能实验室主任盛松伟表示,在波浪能研究领域,该所已有超过40年研发积累。近年来在海洋波浪能稳定发电研究上获得突破性发展,发明的鹰式波浪能技术获得中国、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发明专利,在实海况条件下「波浪-电能」转换总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海养殖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快速发展海洋经济的一个有力抓手,粤港澳更是重点区域,盛松伟期望先进的海洋装备技术能够支撑国内,包括港澳地区的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如今该所正在积极同香港有关部门接洽,期望能尽快进入香港市场。

  

  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魏顺兵接受传媒访问。

  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魏顺兵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该集团作为珠海市海洋产业的投资运营平台,主要发挥对珠海市海洋资源的统筹、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海洋生物、海洋装备、海洋渔旅和智慧海洋四大业务板块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在海洋牧场装备领域,两大主要技术团队已落户珠海。集团和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在澎湖号基础上通过产品和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为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打造珠海样板,通过成熟的模式和产品输出,进一步提升珠海海洋经济的城市竞争力」魏顺兵说。

  「澎湖号」项目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海洋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亦为香港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渔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澎湖号」及其系列衍生项目有望成为推动区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