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周期从5年到12个月,背后是汽车行业话语权被改写

研发周期从5年到12个月,背后是汽车行业话语权被改写
2023-10-12 08:43:58 百姓评车

一直以来,传统汽车品牌转型慢的问题就一直被人诟病。造车新势力的大佬们时不时就喜欢冷嘲热讽两句,有些甚至已经成为金句,在汽车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蔚来李斌曾公开diss燃油车:“除了闻汽油味就只能听个响”!余承东说:“这个时代再买燃油车,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机一样!”李想作为“微博之王”,怼天怼地怼一切,燃油车更是不在话下。“想像牲口一样活下去”的威马沈晖曾在两年前曾经发声“传统油车回不去了”,也曾经对燃油车极尽嘲讽之能事。

客观地说,传统汽车巨头的新能源转型没有想象得那么慢。我们看大众的ID系列,还有丰田的bZ系列,以及其他品牌的电动化产品,大家在产品力的差距其实并不太大,续航和智能化方面都大差不差。电池方面只需采购就好,智能化方面几乎都比较拉胯。

如果没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兴起,单只凭特斯拉一家独舞,或许传统汽车巨头的日子会好过一些。但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所以传统汽车巨头就陷入了新能源转型困境。最直接的表现有两个方面。

一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很多老牌车企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大众汽车在上世纪70年代就推出了基于当时的T2研发的纯电车型;1996年,通用汽车公司推出了EV1电动汽车,可以行驶130英里左右的距离;此外,像丰田、日产也都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

二是,等传统汽车巨头想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力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成长为行业的标杆,凭借遥遥领先的产品力和全新的产品开发逻辑,把传统汽车巨头甩得连尾灯都看不到。传统汽车巨头竟然“沦落“到无处发力的困境。

起大早赶晚集已经成为上个世纪的陈年旧事,聊不聊已经没有太多意思。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全新的产品开发逻辑需要引起传统汽车巨头的重视。

新车研发周期提速

燃油车时代,一款产品全新换代要有5、6年的研发周期。有媒体报道说,德系品牌,一款产品的开发周期大概在5~7年左右,日系品牌引入了并行开发的概念,开发周期缩减到了4年左右,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而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品牌把开发周期提到了36个月,也就是3年的时间,就连大众都在说,为了和中国汽车品牌竞争,要把开发周期缩短到36个月。这显然还没有到达极限,造车新势力现在已经把周期提到9~12个月。

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已经由传统的硬件驱动(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技术的进化),变成了软件驱动,软件的迭代速度远高于硬件,这就使得新能源车更新周期大大缩短。

与传统的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有着更多的科技元素,如自动辅助驾驶、智能语音、大屏显示、智能座舱等功能,这些智能元素不仅提高了驾驶体验,也逐渐成为了消费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和手机一样,新能源汽车越发趋向于消费电子化。手机现在更新换代的周期基本上就是一年。

面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化的这个问题,有相当多消费者在质疑汽车开发流程过快,势必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功能实现问题,有些设计漏洞,也就是说,因为研发周期加快,很多功能无法实现,甚至都没有得到验证,未来需要通过OTA来进行完善。此前,就有车主反映购买的某新势力品牌车型并没有官方宣传的部分功能,当询问厂家,被告知该功能需要后续OTA升级,但具体时间未定。

这就是汽车产品研发周期加速所带来的弊端。相比于之前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确实有研发验证流程不够严谨,营销宣传有夸大的嫌疑。某种程度来说,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存在诸多乱象,比如研发、宣传、售后等问题。但我们也要清楚,新能源汽车处在高速发展期,很多事情还处在摸索过程中,对于这些乱象,我们应该保持更多的耐心。

话语权发生了改变

燃油车时代,因为传统汽车巨头经过几十上百年的发展,在全球市场取得了相当大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也相对固化。巨头们做得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们掌握了汽车行业的话语权。

国际汽车巨头能够在全球市场中举足轻重,因为他们定义了变速箱、高性能发动机、底盘调教、产品设计等方面,什么样的三大件条件调教才更有效,同时还通过打造平台化生产方式,对所有的生产环节标准化、流程化,提高零部件共用率,减少零部件数量,可以有效地减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实现共用工艺装备和流程。

同时,传统汽车巨头在几十年的漫长时间里,完成了对零部件供应链的掌控。比如变速箱领域,现代摩比斯8AT自动变速箱、日本爱信8AT、德国采埃孚8AT、要么是自研,要么是关系错综复杂,根本不用担心被卡脖子。

国际汽车巨头也因此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和保持供应链的稳定性,成为他们在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基石所在。

如果没有新能源汽车这种颠覆性的大变革出现,国际汽车巨头完全可以凭借几十上百年的深刻积累继续作威作福,后进汽车品牌尤其是中国品牌根本没有翻身机会。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使得车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池、电机、电驱等技术的应用,在机械层面零部件的大幅较少。汽车的驾驶、操作系统、出行体验和场景功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新能源汽车还重构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知,使得完成了从原本的工具属性到新时代的科技属性的转变。

这一切使得国际汽车巨头积累的几十年上百年的“深厚家底”顷刻间一文不名,资深巨头和行业新兵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跑在了巨头们的前面。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终于完成了超越。

萝卜快了不洗泥,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百姓评车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全新体验的产品,还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是带来了全新的市场形态。未来市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现在不好做判断,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越发展,研发更进步,必定有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