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发现校园霸凌,该怎么办?

发现校园霸凌,该怎么办?
2020年01月19日 10:12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书评周刊

  欢迎你,进入我们的“麦田信箱”。

  发现校园霸凌,该怎么办?

  麦田信箱29

  值班回信:崧

  来信1

  校园霸凌

  你们好:

  我是一名在校生,昨天我收到了和我异校的同学的信息。

  TA说,TA们班里有个“傻子”,但是做题都能做对,学校里经常有打架的,学生会干部带头,拖厕所里,班长也不负责,班主任也不明面管,教导主任也能碰上就管,做过调查问卷,也没有人写真实情况,怕被报复。我的同学就看着心里过不去,就来问问我,可是,我又该什么办呢?

  (TA学校是全市公立有名的“优秀”学校……我在小学校,但这种情况感觉蛮少的。)

  匿名

  回信 

  你好:

  校园霸凌跟学校好不好,学生优不优秀没有关系。心智不成熟的阶段容易缺乏同理心,而将之视为丑闻和麻烦并对其重重包庇的学校心态让本来就难处理的事件雪上加霜。

  想办法拍视频,到医院验伤,留证据,报警。校园霸凌案件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乏证据、又无人肯指认才不了了之的。报警如果不管用,就带着那位被欺负的当事人寻找免费法律援助,可以打当地的法律援助中心电话,专业的律师应该会给出更好的建议。我对这种事情也提不出更好的建议了,有了解的读者请在留言区回复,帮一帮他们。

  崧

  来信2

  要为了工作分手吗

  崧老师:

  您好。感谢您为我解答疑惑。

  我和男友谈恋爱好几年了,是异地,离得很远。他工作了,我即将毕业,本来打算在他在的城市找到工作就成婚,但是在他在的城市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工作。我男友让我先专心写论文,工作以后再找。我很担心我在他所在的城市找不到工作,影响我俩的感情,我家乡这边有很多工作机会,我想先找到一份工作,等他那边有机会我再辞职过去,但是他不同意。我很迷茫,有时候想以工作为重,想分开,但是又有点儿舍不得。我该怎么办呢。

  匿名

  回信 

  匿名的朋友:

  你好。

  去年有三个朋友都选择跟学生时代的恋人复合,她们与另一半分分合合的故事,就像为“爱情”抹去了滤镜——太多人终究没有勇气,付出终身孤独的代价,为等待最炽热的爱而孤注一掷。总有许多顾虑,总有许多人提醒:分手时觉得对方不够好,可此后见过的人,万一都没那个人好呢?

  很多毕业季面临职业选择的情侣,都有和你类似的纠结。因谈不拢而分手的虽然不算少数,但说服自己放弃思考上文提及的沉默成本,以最理性的态度面对人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但都没有行动的决心。我感到你其实在心里已经有了决定,只是需要别人推你一把。

  有一部古早美剧,叫《同志亦凡人》。里面的一对恋人Brain和Justin,也有跟你一样的问题。他们共同生活在匹兹堡,Brain在本地有他自己的事业,Justin获得了一个机会,可以去纽约发展,发挥他的艺术天赋。但是Justin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生活的目的就是Brain,离开爱人这个选项根本就没有在他的脑海中出现过。纽约是艺术之都能怎样?没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能怎样?他要留在比兹堡和Brain结婚。

  但是Brain并没有因为Justin的选择表现出开心,他支持小Justin的梦想,但也尊重他留下的决定。不过Brain开始改变自己过去放浪肆意的生活方式,变成一个顾家的“暖男“。Justin很疑惑他为什么要这样:“我们结婚的的日子每临近一天,我所认识的Brain就离我越远,看起来像你,感觉起来像你,但这不是你。我想要你自己觉得幸福,而不是为了我改变。”

  Brain回答:“我不想和一个以牺牲自己的人生为代价,并称之为‘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最终他们分开了,为了爱而分开了。

  当初看剧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傻愣愣的爱情白痴,以为美满的爱最终都要以幸福的婚姻为结局。但是,如果婚姻意味着忍让和妥协,意味着对前途的牺牲,它和“幸福”两个字,还有多大的关联呢?婚姻的本质,究竟是爱一个人,还是占有一个人呢?如果和他在一起,意味着你无法做自己更满意的工作,无法成就自己,你还要牺牲自己吗?而就像你说的,当生活中充满了妥协和牺牲,你们的感情还能有多久的保鲜期呢?(PS为什么你一定要去他所在的城市工作,而不是他为了你而妥协呢?)

  Brain和Justin最后接受了分开的结局:“我们不需要靠戒指和誓言来证明彼此相爱。”所以,你要用什么方式来证明或维系你们的爱?但愿思考这个问题,能帮助你做出决定。

  崧

  来信3

  想活得有尊严,不容易

  你好,陌生人。

  我不期望会有回信,只是发现这是一个可以倾述的地方。我感觉真的痛苦,我想离开这个世界,自从年初我被检查出患有一种治不好的病时,就感觉自己不属于这个世界了,不是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当时我就自己千方百计查得这种病的人会怎么样,什么时候会死。我真的很绝望,不敢跟朋友说,家里也是农村人,父母不会理解我的心情,还让我用偏方说能治好,当时真的可气,更别说有一点安慰。去医院治疗的时候,我就一个人慢慢扛着,工作丢了,有一段日子我自己一个人去医院打点滴,一直到现在只是吃了药物维持着。对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没有了兴趣,感觉只是一副躯壳游走在空气中,想逃避,想离开。如果有一天,晴空万里,变成一朵云,无意间只是一缕风吹散了他,该多好。

  一朵云

  回信

  一朵云:

  你好。

  前不久我做了一个选题,采访观察生死的报道者,他们出了一本集子《生死之间》。书是在出差路上看的,本想当消遣,结果哭了一路。

  集子里一半故事的主角,都是“生”的希望极其渺茫的一群人,他们有患癌的年轻人,有倾家荡产到北京治疗白血病的“癌症移民”,有因为无力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寄希望于互联网众筹却总是筹不来医药费的患儿父母。面对无法治愈的疾病,无论旁人再怎么劝要勇敢,自己再怎么劝自己要坚强,痛苦总是会出其不意地袭来。《生死之间》里有一个细节我印象很深,一个患有白血病的十几岁的少年,渴望能在治疗过程中补上落下的功课,可是异地解读对已经不堪重负的家庭来说难度太大了。那个孩子在医院附近的中学门口张望着,对他的妈妈说:“下辈子不想做人了,太辛苦了。”

  “那你想做什么?”“做只国宝大熊猫吧。”

  从小到大我们接触的医疗叙事中,医院被塑造成一个能换回健康的地方,一个人类攻克疾病的伟大战场,然而事实是,人类有90%左右的疾病无法治愈,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只能提升患病后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所以,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人跟你一样,带着无法治愈的疾病,在学习与疾病共存。

  不知道你得的是多么严重的病,但我想说,不管处于何种人生阶段,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更好、更有尊严地生活。刚刚知道自己得病,总会有一段时间无法接受,健康已经不再为自己所有,任何安慰其实都无法起到你希望的作用。但这个阶段总会过去的,生着病,不代表你就要放弃快乐。

  我很喜欢微博上一个叫“偷听bot”的账号,它会分享全国各地的人们“偷听”来的生活碎片,其中有很多医院的故事。

  一个老奶奶对着病床上的老朋友噙泪说道:“老姐姐,我们不治了吧。我们回家,给你做好吃的。”病房里有一个奶奶咳嗽得严重,家人用小杯子给她喂热水,奶奶直摇头:“我要喝奶茶!”“没有奶茶啊!”“奶茶!”一个爷爷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得知后他抱着两岁的孙女说:“现在我是精神病,你以后嫁人我忘了怎么办?”一个大妈拉着一个大爷,暴呵一声:“先去验血!”大妈不好意思地对周围笑笑说:“听不见了,好像吵架一样,唉。”

  我的工作蛮孤独的,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写稿,和人交流基本通过微信。每天让自己跟这个世界产生联系的方式,就是去超市、小菜铺、水果摊、健身房“偷听人间”,偷一点烟火气。虽然这些人生片段不属于我,但却让我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感受到安慰。万家灯火下,每个人各有各的难。说不清楚这种安慰为什么对我很有用,也许是因为弥合了不同人之间某些在我看来难以共存的差异,让宽容的存在多了一丝可能。

  前段时间看一篇文章知道,原来盲人会害怕被人牵着往前走,扶盲人的时候需要把手肘给TA,让TA自己用手搭着跟在后面。什么都看不见被人拉着往前走,是很恐怖的。现在的你也需要这样一个手肘。

  我不敢说理解你的孤独,但分享这些给你,是希望你也能感受到我体会到的安慰。一个人抗着那么多确实很辛苦,父母不理解也很难改变了。你说晴空万里你想变成一朵云,即使风吹散了它,它也没有消失,只不过换了另外一种形态。希望快乐能眷顾你,真心祝愿。

  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