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爷孙俩守护“长江三鲜” 18年放流鱼苗1.6亿尾

爷孙俩守护“长江三鲜” 18年放流鱼苗1.6亿尾
2020年07月05日 07:47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每日电讯
爷孙俩守护“长江三鲜” 18年放流鱼苗1.6亿尾
7月1日,郑冰清在江苏江阴家中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讲述关于长江河豚的故事。
爷孙俩守护“长江三鲜” 18年放流鱼苗1.6亿尾
7月1日,在江阴长江珍稀鱼类科普馆内的中华鲟标本前,郑冰清听爷爷郑金良讲述关于保护中华鲟的知识。         新华社记者李雨泽摄
爷孙俩守护“长江三鲜” 18年放流鱼苗1.6亿尾
7月1日,郑冰清在江苏江阴自家鱼塘内劳作。   新华社发(刘浏摄)  长江刀鱼、长江河豚、长江鲥鱼,被誉为“长江三鲜”,由于环境恶化、捕捞过度等诸多原因,近年来长江刀鱼和长江河豚资源严重枯竭,而长江鲥鱼更是多年鲜见。  江苏省江阴市的郑金良,从1999年开始就投入到“长江三鲜”的繁育与养殖工作中,2002年在河豚繁殖上取得成功后,他首次向长江投放河豚苗种40万尾。随后,每年他都会把繁育出来的刀鱼、河豚等珍贵鱼类向长江放流,18年来累计放流1.6亿尾,被誉为“长江放流第一人”。  郑冰清是郑金良的孙女,5岁起便和爷爷一起向长江放流鱼苗,长大后更是对水产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  2014年,郑冰清考入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这之后她一直研究和关注珍稀鱼类的繁衍难题。如今,她和爷爷一起守护着“长江三鲜”。  在祖孙二人的推动下,江阴市把每年的6月12日定为“长江放流日”,希望以此对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长江大保护的历史进程中。  疫情期间,郑冰清利用网络直播,向大家介绍“长江三鲜”的生活史及其习性特点,讲解如何去保护长江中濒临灭绝的鱼类。  直播的同时,爷孙俩也不忘帮助村民代售农产品。郑冰清说:“我要在保护长江野生鱼的同时,带动身边的农民们通过养殖致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长江江阴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