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NB的新造车人,都非常“善于”打脸丨车壹条

那些NB的新造车人,都非常“善于”打脸丨车壹条
2022-06-25 11:40:55 车壹条

造车新势力来说,“吹牛”和“打脸”都是一种营销策略。

围观了理想L9(配置|询价)上市发布会的汽车圈,相信对于汽车营销都有了一些新的体会,而回顾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清晰感受到,一个如网红般自带流量的明星创始人,对于品牌营销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这在传统汽车中是难以想象的。

原因很简单,社交媒体时代,流量并不可控,能把一个人捧红,也能让一个人“社死”,对于好不容易打造出品牌的传统车企来说,“稳定”高于营销出彩的需求,但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搅动流量是让品牌迅速为人所知的“捷径”,至于吹牛或打嘴炮带来的打脸风险,其实没那么可怕。

一方面,造车新势力深谙流量时代“黑红也是红”的套路;另一方面,吹过的牛只要大部分都实现了,大家记住的就是实现的那些,而没实现的那些,即便当时被打脸了,随着时间流逝也就被淡忘了。人性一向是“拜高踩低”的,等到了高处,黑历史也能被洗白。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的发展中,新造车人们渐渐熟练掌握了“自己打脸”的玩法,甚至可以说NB的新造车人,都非常善于“打脸”。

蔚小理:在“打脸”中成长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小理在互联网营销方面一个比一个会玩,因此集中贡献了不少名场面,不过回过头来,剥离开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外衣,真实的蔚小理在一次次的“打脸”中成长了起来。

2018年,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央视的一次采访中放言:“保时捷的工厂,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厂。”2021年初,李斌又在发布会上,说出了“量产固态电池”的惊人之语,但迅速被多位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专家“打脸”,称固态电池量产最少还要十年时间。

关于蔚来的定位和策略问题,李斌曾多次公开强调蔚来旗下的产品不会出现降价的情况,但后来蔚来推出了Baas模式,用另一种方式降低购车门槛;曾经说着绝不开发“30万以下”车型的蔚来,也成立了全新子品牌,瞄准大众化市场。

这一系列引发网络热议的吹牛、打脸、反转事件,在很多人看来或许是蔚来和李斌的黑历史,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每一次引发热议都帮助蔚来做了传播。

至于Baas模式和子品牌的发布,则是蔚来实打实的成长,前者让蔚来得以继续维持高端定位,并把换电变成用户服务护城河的一部分,而后者明摆着能让蔚来从固守高端化的困局中突破出来,寻找更大发展空间,做好了就能既不影响蔚来的高端定位,还能更好“活下去”。

何小鹏的“打脸”事件也不少,而且大部分都跟特斯拉有关。

2019年5月31日,在特斯拉Model 3(配置|询价)开始预售时,何小鹏在微博上说,国产版Model 3的价格毫无竞争力,小鹏P7(配置|询价)出来可以碾压特斯拉;在随后的4月24日,何小鹏又在微博说,判断国产Model 3年内大概率降价,然而几个小时后特斯拉就官宣涨价。2020年在朋友圈隔空回怼马斯克指责小鹏剽窃技术,并称:“明年开始,在中国的自动驾驶你要有思想准备被我们打得找不着北,至于国际,我们会相遇的。”

后来的剧情我们都很熟悉,直到现在小鹏也没能碾压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更没能打得特斯拉找不着北,但这并不影响自动驾驶成为小鹏汽车的一个鲜明“标签”,并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自动驾驶技术领先”的印象。

至于李想,向来以“敢说”著称,所以免不了被“打脸”,比如最早赌政策没赌赢而被迫流产的SEA项目,比如理想ONE的召回事件,比如李想曾经吐槽传统汽车企业特别喜欢而新势力完全不在意的一些配置:CarPlay、AR-HUD、曲面屏、手势控制等,但在刚刚上市的理想L9上,HUD、手势控制都没缺席,后者甚至成了新车的一大卖点。

不过在一次次的“打脸”中,理想成了造车新势力中的“奇葩”,凭借精准的用户洞察和产品定位,只靠一款车就站稳了脚跟,甚至改写了细分市场格局,而且在人们可能没有关注到的出圈言论之外,李想有着非常理智的一面。

2020年4月7日,李想在微博上表示,这个特殊时期,尤其是创业者,千万不要低估疫情的影响和破坏力,你要做出200%的努力,才有机会拿到之前设定的目标。要么加倍努力,要么理性的降低目标,自己主动打脸远比公司倒掉好得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活下去!

从蔚小理的“打脸”事件来看,NB的新造车人有共同的气质,敢想敢干敢说,敢用引起争议给企业吸引流量,但并不执拗,知错就改,在打脸中不断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和方向,打脸不要紧,企业能一直向前走就行。

相比之下,另一些新造车人还在“打脸”中苦苦挣扎,没能走出来。

贾布斯和许老板:在“打脸”中沉沦

要论“流量”,造车新势力前辈贾跃亭和最野蛮跨界造车者许家印,绝对不比蔚小理的三位创始人差,但流量再高,也架不住糟糕造车事业的“折腾”,所以变成了当下只有“打脸”没有成长的现状。

想当年,贾布斯的一句“为梦想窒息”和眼角的一滴泪,感动了多少粉丝,时至今日,即便贾布斯的FF产品频繁跳票,贾布斯的“下周回国”也成了薛定谔的“下周”,甚至就连一向对初创企业颇为友好的美国市场,也不断质疑FF的产品和经营策略,但只要贾布斯发微博,总还能在留言中看到很多支持者。

在贾布斯的支持者看来,英雄总是更容易被人误解,领先于时代的人也总是大部分人看不懂的,但最终取得成功的往往是这样的人,等贾布斯成功了,大部分质疑他的人才能看懂他的“厉害之处”,那时候会有无数人为他叫好,奉之为造车新势力典范。

这番言论可能让很多人不舒服,但某种程度上说得并没错,因为如果贾布斯最终真的成功了,“打脸”历史反而会变成其创业历程中的“辛酸史”,获得诸如数次陷入绝地依然坚持创业并最终成功的“评价”。

许家印和他的恒大汽车同样如此,2019年11月,一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让外界见识到了恒大汽车的豪情万丈,“到2025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产销500万辆”的小目标,震惊了汽车圈,后来恒大汽车也的确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财大气粗的许老板似乎正在用“钞能力”向全世界证明造车没什么难的。

只可惜,当时有多高调,后来“打脸”就有多狠,虽然有了数次“大干三个月”,恒大造车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甚至离正式上市只一步之遥,但许老板“钞能力”不再,恒大汽车岌岌可危。

当然,我们现在仍然无法断言贾布斯和许老板的造车事业一定会失败,但至少截至目前,各种“打脸”事件还没有出现反转的迹象。

写在最后

对比蔚小理和贾布斯、许老板,壹哥认为,在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中,“打脸”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打脸”之后,企业下一步怎么走,从蔚小理的操作看,“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只是他们制造话题博流量的“行为艺术”,实际上他们比绝大部分传统车企都善于“打脸”,只要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他们甚至欢迎“打脸”。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