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概念逆势走强 氢能源汽车站上风口?

燃料电池概念逆势走强 氢能源汽车站上风口?
2021-08-10 11:40:07 道哥说车

8月9日,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锂电概念股纷纷下跌,但燃料电池概念股却风景独好逆市走强,美锦能源、华昌化工、全柴动力纷纷涨停,厚朴股份、安泰科技、深冷股份等也纷纷跟涨,其中作为燃料电池龙头的美锦能源更是实现三连板,沉寂已久的氢能源似乎再次被唤醒。

近年来,在碳中和目标的催动下,新能源汽车一路高歌猛进,但相比于以锂电池为能量来源的纯电动汽车,氢能源汽车的存在感一直不高。不过最近,氢能源汽车已经隐约有了站上风口的架势。

一方面,氢能源发展受到政策利好刺激。在国内,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截至到2021年7月底,工信部今年已经发布了6个批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其中共涉及34家车企的68款燃料电池汽车。在美国,美国总统拜登于8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向汽车制造商发出呼吁,到2030年前,全美汽车销售量的50%要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美国政府说到的无排放汽车也包括了氢燃料电池汽车。

另一方面,储氢难题也出现松动。近日,一种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被国内科研机构开发出来。这意味着氢气在储运环节或许会更加方便。

重重利好之下,氢能源汽车是否能站上风口呢?

新能源汽车从来不等于纯电动汽车

随着碳中和概念不断被强调,各个国家地区都出台了严格的排放标准。不久前,欧盟委员会公布了13项绿色协议,其中对汽车及货车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碳排放标准,计划到2035年汽车的碳排放量比现在减少100%。以汽油为动力的内燃机汽车在碳中和的压力下前景被不断压缩,各大汽车生产厂商也纷纷宣告“XX年停产燃油车”。与之相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的前景被无限放大,逐渐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路线。

毫无疑问,在新能源汽车的阵营中,纯电动汽车发展势头凶猛,销量也遥遥领先,但无法否认,新能源汽车不等于纯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阵营中,氢能源汽车也是重要的组成。诚然,对于氢能源汽车,各大车企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反对者一方如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对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乘用车上应用前景的悲观预期:你们不会看到任何氢能源的乘用车,在大规模市场当中应用氢燃料电池技术的想法太过乐观了,十年内都不可能,因为这背后的物理学逻辑不合理。

但对于氢能源汽车仍有车企持坚定支持的态度,去年12月,现代汽车将氢能解决方案作为三大支柱业务方向之一,并推出专有燃料电池系统品牌“HTWO”,欲借此促进氢燃料电池业务发展和氢能生态系统构建。丰田汽车则在今年2月宣布研发出氢燃料电池系统模块包,这种高度集成的紧凑型系统模块包可以灵活运用到不同用途的移动或固定发电机上。而本田虽停产CLARITY(氢能源汽车),但仍将氢燃料电池汽车视为终极环保的汽车,并且新一代的氢燃料电池车也正在积极研发中,计划将于2023年投入市场。

在国内车企中,也有不少大厂押注氢能源汽车。早在2001年,上汽就启动了“凤凰一号”燃料电池汽车项目。在过去的20年里,上汽投入的研发费用累计超过30亿元,已获得511份燃料电池领域相关专利,并参与制定了15项燃料电池国家标准。从2014至2020年间,上汽集团先后推出了荣威750、950燃料电池轿车、大通FCV80(配置|询价)燃料电池轻客、上汽大通MAXUS EUNIQ 7等多款FCV车型。除上汽之外,包括广汽、长城、海马等车企均在氢能源汽车方面有所布局。

被当作终极环保汽车,技术关卡逐渐松动

氢能是终极清洁能源,氢能源汽车则被认为是终极环保汽车。而碳中和的大背景之下,即便纯电动汽车发展高歌猛进,氢能源汽车也从没有被政策放弃,我国从去年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氢能相关政策,已完成初稿编制的“能源技术创新‘十四五’规划”中,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十四五”期间能源技术装备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与此同时,在工信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燃料电池汽车也时常被提及。而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对氢能源汽车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

当然,氢能源汽车在发展中受到的制约并不少,尤其在中游储氢环节。由于氢气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非常低,仅为空气密度的1/14,常规的储运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储运效率,因此多采用高压气罐储运。而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将35Mpa的储氢瓶应用在了车载运输中,但仍没有攻克“更加轻便的”70Mpa储氢瓶的技术难关;而低温液态储氢的手段由于技术特性,制作成本较高,目前仅在航天领域使用,未做到商业化的运用。而在加氢站建设方面,也远不如充电桩、加油站的规模,截至2020年底,我国建成加氢站128座。

不过,技术关卡总会一点点松动,西安交通大学张锦英教授团队就开发出了一种高密度固态储氢材料——石墨烯界面纳米阀固态储氢材料。据悉,这种“储氢材料”可将氢能压制成不同形态,提升储氢释氢密度,还克服了低温释氢的行业难题,降低了运输氢气的成本,实现储氢材料安全、可控、稳定释氢。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团队正在进行基于此新型储氢技术的便携式氢能电源、无人机、氢能源电动车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以此来看,随着技术关卡的渐渐松动,氢能源汽车的受制约因素或许会越来越少,届时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将会越发广阔。

新浪汽车公众号
新浪汽车公众号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相关车系

实时热搜

更多>>
点击查看完整榜单

热门视频

更多>>

热门车型

更多>>

竞争力对比

更多>>

购车帮帮忙

更多>>

汽车黑科技

更多>>

精品原创

阅读排行

新浪扶翼

行业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