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十分钟长镜头,看到红军长征的波澜壮阔,更看到《光荣与梦想》的匠心

十分钟长镜头,看到红军长征的波澜壮阔,更看到《光荣与梦想》的匠心
2021年06月03日 18:33 新浪网 作者 先睹为快战台烽

  一直在追《光荣与梦想》,作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这部作品无论是故事、人物,还是拍摄、制作,都能感受到创作者的匠心与诚意。比如刚刚播出的第16集,所讲述的是自1934年10月起,中央红军开始进行战略性转移,并且在敌人的四道防线中,强渡湘江的场景。

  

  短短一集的篇幅,不仅信息量巨大,而且出场人物众多,除了红军八万六千人的长征队伍之外,还有反动派部队,以及各地方军阀。如何最大可能呈现历史真貌,又能把这段纷纭复杂的历史讲清楚,《光荣与梦想》给到的是近乎教科书般的答案。

  

  犹记得未播之前,导演刘江曾说过,这部电视剧不仅集合了最优秀的主创团队,而且也运用了科技手段,高度还原了长征、各大战役等恢弘的历史场景:“8万人参与的红军长征是什么样的行军规模?我们用特技做出了一个镜头来表现。湘江之战有多惨烈?我们通过水下摄影,从独特视角近距离、沉浸式呈现了这场战役。”

  如今,在看过了这最新的一集,更对《光荣与梦想》这部电视剧,对导演刘江的执导功力,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且说红军的转移场景,《光荣与梦想》用了一个超长镜头,大约得有十分钟之久,进行了完整而又生动的历史重现。

  

  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一个动态战略地图。红军的几支部队用红色箭头表示,并标明了番号编制,让观众可以从空中视角,来了解到红军几支行军队伍的空间方位和行进趋势。

  

  视线如飞机俯冲一般,迅速来到地面,探查每一支部队行进的情况。摄影机的镜头,宛若自由飞翔的雄鹰,由上到下、由远及近、抽离飞升,再飞近另一支部队,甚至有时候,会穿梭于行军队伍之中,来观察红军战士们的行军细节,以及革命领袖们的指挥状况……从航拍场景,到大全景,推进到中景、近景,这才是真正的有纵览、有细节的历史重现。七支红军队伍,八万多名红军战士,前有围剿后有追兵的战略性大转移,翻山越岭的伟大长征,就此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看得人心潮澎湃。

  

  当然,就观感而言,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超长镜头。从创作角度来看,这则是一段行云流水般的拍摄加后期特效。毕竟,若真正用实拍来完成这样一个长镜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而《光荣与梦想》的镜头更加灵动,可以上天入地、左右穿梭,也是经过了前期的精密策划,拍摄时的强效调度,并且利用先进的后期技术,将实拍与电脑特效进行结合,将多场拍摄,进行天衣无缝的“长镜头”式连接。这样极具电影感的震撼场面,在国内影视剧创作中,并不多见,能够用在一部电视剧之中,更是前所未有。

  

  在随后的湘江战役中,同样可见创作者在场面调度与剪辑思路上的匠心。比如当敌机从空中来袭轰炸时,也会用多个视角的迅速切换,瞬间,战争的紧迫感呼之欲出。敌人不遗余力的围追堵截,更衬托出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伟大,更能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新中国的众望所归、新生活的的来之不易。

  

  在这一部分,也确实如导演刘江所说,用了许多特殊视角,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感体验。该剧不仅有仰视大全景,也有俯瞰视角,陆地之战更是各种景别交汇,甚至还有水中摄影。当很多电视剧在拼命注水时,《光荣与梦想》却让人只想重放回味,只想以慢镜头方式来观察剧中的每一个细节。

  历史不容遗忘,但反映历史的影视创作,却可以常拍常新。运用最先进的创作思维与创新理念,时刻走在时代审美的前沿,拍摄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并够吸引到更多年龄层的受众,特别是如今对视听层面要求更高的年轻一代观众,无疑是值得每位影视创作者思考和铭记的责任与使命。而《光荣与梦想》无疑以样板,为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