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脸识别除用于违反交通违规,还可用于控烟

人脸识别除用于违反交通违规,还可用于控烟
2019年09月21日 20:00 新浪网 作者 钧琴太林

  

人脸识别除用于违反交通违规,还可用于控烟

  受制于人口多,我国民众交通违规现象多,曾经多次引起对交通违规的讨论。不仅仅是机动车违规,还有非机动车违规,甚至于市民过马路,也都习惯了闯红灯。不过,现在这种状况,似乎得到了扭转,原因即是人脸识别在闯红灯方面的应用,几乎在一线城市,都得到了普及。机动车交通违规,自然是得到了自理,现在是重点治理行人闯红灯。

  人脸识别用于闯红灯,每个大型城市,可能都有些不一样。比如,有些城市采用大屏展示闯红人员的方式,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曝光,这是主流的抓拍方式。深圳采用的方法,是人脸识别,在路口配置高清人脸识别设备,拍摄行人违法过程,并对面部信息进行大数据比对,确认行人身份后,做出处罚。但不会将违法信息公开,而是用于取证。北京则是在行人闯红灯时,做出提醒,从而制止闯红灯行为。

  

人脸识别除用于违反交通违规,还可用于控烟

  六朝古都的南京,更是进一步。不仅配置了高清摄像头,还会当场曝光违规行为,甚至在大数据技术对比下,迅速找到违规行人的通讯方式,下发处罚通知短信,除违规时间、地点信息之外,还要求违规行人在两日内到现场教育体验亭接受处罚。具体的处罚方式还不大明确。但不接受处理,则会将违规行为纳入征信库。积累了5次违规行为,同样会被记录进个人信用档案。目前,南京已有很多违规行人为处罚。

  我们可以看见,北京的人脸识别交通违规处理系统,比较人性化,偏向于违规前提醒;深圳则倾向于用于取证。而南京就厉害了,一个月处罚7998起行人交通违规,很拼,几分钟就能定位到行人的手机号码并通知,还会计入信用档案的。

  

人脸识别除用于违反交通违规,还可用于控烟

  当然,目前这些交通违规治理措施,还是不怎么完善的。有些地方,就算是在路边及时停住,也会被大屏抓取并展示。技术的强大是好事,这可以规范交通,减少交通事故,也是为了安全。但也应该考虑到市民的合法权益,比如敏感个人信息不宜公布,则不能为了处罚而为,已经为交通执法提供依据。

  人脸识别在公共秩序领域的应用,进化速度很快。2015年开始,通过人脸识别抓获犯罪的案例,就开始不断地出现。现在应用到交通违规治理,也是水到渠成。只是需要明确目的,完善规则,以及配置申诉渠道。机器总归是机器,出现误判也在所难免。

  

人脸识别除用于违反交通违规,还可用于控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预测,人脸识别还会应用到公共场合的控烟中。毕竟现在大街小巷大楼小楼,都安装了很多摄像头,用人脸识别控烟,可以让控烟政策落地。甚至还可应用于高楼抛物的行为的拍摄与处罚,效果应该不错。

  其实,在街头巷尾的摄像头多起来后,我们发现,一些无厘头的冲突,实实在在减少了很多。类似的纠纷,不再是掰扯不清的无头公案,一调取视频,什么都一清二楚了。这也让社会少了很多戾气,增加了社会公平性。唯一的缺憾,就是个人隐私可能无法得到保障。有技术能力的,跟踪监控一个人,也太轻松了。

  (作者:醉长番;专栏:上元书房;转载请保留署名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