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房地产行业重要,但必须崩一崩

房地产行业重要,但必须崩一崩
2024年04月13日 03:56 新浪网 作者 钧琴太林

  崩一崩,让我们相应的利益记得者想个明白,想个清楚,我们究竟是要什么样的房地产,要什么样的支柱产业。在房地产行业之外,重新确立新的秩序与规则,让房地产回归本质,让最为广泛的群众得利,居者有其房,而不是学美国,将房地产当成金融票据击鼓传花。房地产很重要,但需要崩一崩。

  文/钧琴太林

  

  很多大V发言,认为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对于国民经济特别重要不能崩。

  此类论调,在2008年就已经甚嚣尘上,很有市场。只是2008年开始,媒体掀起的舆论论调,是房地产行业可以无限制涨价。这一咋呼,房价就涨到了十万一平。

  如今同样的论调再起,目标已经瞄准了如何“救活房地产”,意思很明确,房地产的房价不能降,一降,我们的经济就趴下来了,再也回不来了。

  对比2008年和今天关于房地产的论调,前者是给房产货币化金融化创造舆论氛围,吸引资本入场,吸引国民将身价都砸入房地产。而如今强调房地产的重要性,强调不能因降价毁灭了这个支柱产业,实际上是绑架舆论,让普通国民一起上阵来救活房地产。

  

  2008年媒体与意见领袖一次又一次的论战,确实为房地产的崛起,做好了舆论基础。如果与人讨论房地产涨价太快,没有人买的起,损害了国民利益。总是会有人跟你杠。杠的结论很简单:你不懂房地产,也不懂有钱人。

  2024年与大V辩论,与韭菜们辩论,大抵也无外乎以下论调:你不懂房地产的重要性,轻者经济发展不起来,重者会酝酿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不稳定。

  这些论调大抵类似于玄学,一句你不懂就能解释他们的主张,看他们坚定的样子,如同宗教狂信徒,也如同成竹在胸的诸葛亮。

  如果我们仔细思索,会发现这些论调都不足辩驳。原因很简单,房地产当然重要,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若房地产脱离社会经济的现实,让普通民间买不起,本身就是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情。

  特别是本应该给国民提供恒产的固定资产,变成了击鼓传花的金融游戏,成为庞氏骗局,本无资产根基的人,不断通过金融信贷的花活,短短数年就变成坐拥数亿资产的亿元富豪,如此魔幻的事儿,我们的媒体,我们的大V,是怎么做到脸不红心不跳瞎下结论的?

  不论是恒大、世贸还是万科,亦或是碧桂园、万达,不是在爆雷就是在爆雷的路上,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以恒大为例,那么庞大的债务背后,是恒大集团的高管团队通过各种质押的方式看掏空国民财富,并遗祸无数购房者、供应商、银行等,损害了无数人的利益,管团、利益关联方吃个脑满肠肥,严重侵蚀金融健康与国民经济健康。

  本质上,现如今救房地产行业,是用自己有限的资金,用自己未来的资金,来救房地产集团与利益关联方。

  

  让他们有惊无险地活过来,经济形势就能有所好转吗?不会。反而会让他们有恃无恐、变本加厉地侵吞国民经济。他们将巨额国民财富,通过金融手段,通过媒体洗脑宣传,继续揣进1%的人的口袋里,国民经济不仅不能好转,反而会继续恶化。

  如果我们要分析现行的经济困难,将80%的因素归因于房地产导致的金融腐败、官场腐败,应该是没有任何疑问的。现今的房地产,如同黑洞一样,吸纳无数的国民财富,造成财富集中无法流通,这应该是很好理解的吧?

  全国上下那么多烂尾楼,因复杂的抵押措施导致复制的法律问题而无法盘活,造成无尽的浪费;全国商品房平均几乎可以人手一套甚至几套的闲置房产因高价过高而无法卖出,严重造成资源浪费;那么多大型房地产公司巨额复杂的债务无法清仓,严重威胁到金融安全;无数人将房地产作为投资,手握无数套房产,随时可能爆雷断供,可能一夜返贫。这么多的问题,都在房地产行业。

  谁来救呢?许家印们会掏出这么多年在房地产洗劫到的金钱来救吗?是要我们普通民众一人掏出一万来救吗?还是要施行政策性强制买房来救?似乎谁都没办法救。许家印们仅仅是罚了几十个亿呢,就已安稳落地,依旧可以享受到金钱带来的快乐。

  房地产不能救,要解决问题,只能破而后立。崩一崩,让我们相应的利益记得者想个明白,想个清楚,我们究竟是要什么样的房地产,要什么样的支柱产业。在房地产行业之外,重新确立新的秩序与规则,让房地产回归本质,让最为广泛的群众得利,居者有其房,而不是学美国,将房地产当成金融票据击鼓传花。房地产很重要,但需要崩一崩。

  (关注我,得好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